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强和改进财政工作的20条建议

(2013-02-17 16:26:53)
标签:

学习

财经

分类: 政治经济
    一、转变理财观念,突出收入第一

    1、突出“生财” 、“聚财”在财政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把更多精力放在组织财政收入、支持经济增长和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2、压缩日常接待等行政事务性工作和经常性、应付性工作在财政工作中的精力消耗,积极提倡“积极进取财政”、“主动创新财政”和“生财、聚财财政”,致力于那些能更有效的提高财政收入的工作。

    3、鼓励“精兵强将”主动从具有一定“权限”的支出科室“自我解放”,投身于与“生财” 、“聚财”相关的工作,在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面前干一番事业、作一番贡献。

    4、领导干部应从资金支出管理等有一定权限的工作中自我解放,变“权力型管理”为“责任管理”和面向任务的“自我加压管理”,多抓“生财” 、“聚财”,主动承担聚财任务,各自在分工范围内分解量化“生财” 、“聚财”目标。

    5、减少财政工作尤其是财政支出管理中的自由裁量权,完善资金支出的制度化管理和硬约束,增加资金支出的“法制性”,减少以至杜绝“人治”因素,积极引入社会中介机构等第三方监督力量、积极加强和完善绩效评价职能科室的内部监督。

    6、财政部门应“自我革命”,主动清除计划财政、权力财政的残余思维、机制、作风,从观念、制度、组织、职能等方面积极向公共财政、阳光财政方向转变。

    二、细分处室职能,落实收入责任

    7、树立“生财” 、“聚财”人人有责的意识,让每个处室、每个公务员深刻认识到自身工作与这一目标的具体联系。

    8、各处室进行一次组织财政收入的潜力分析,对各自权力职能、政策资源予以梳理、分析,并围绕财政收入的核心目标予以分解,在财政增收的可利用资源手段、增收目标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据以制定合理并可量化考核机制。

    9、各处室、每个公务员各自制定 “为财政收入作贡献”的具体行动方案,结合自身岗位、职能、资源实际,认真分析自己的具体工作与 “生财” 、“聚财”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各自的职能和资源、手段,拿出具体的为“生财” 、“聚财”作贡献的措施、计划。

    三、发动全员聚财,鼓励招商引资

    10、加大向部、省财政争取资金力度并列入相关科室工作目标。

    11、各级干部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工作关系、社会关系以及自身亲友关系吸引投资项目,并将招商引资金额作为各处室和工作人员“为财政收入作贡献”的具体成果予以奖励。

    四、紧密联系两会,财政支出公开

    12、加大财政支出向两会公开力度,主动寻求外部监督。对两会代表组织财政预决算审议所需的基本知识培训;制定两会代表经常联系制度,扩大联系汇报面,按季度向两会汇报支出执行情况。

    13、探索 “财政支出立法化”,结合地方实际加大对财政支出项目立法性、依据性的规范力度,在财政预算编制中对一些重大项目率先实行人大经常审议制度,更好的发挥两会在促进财政预算约束硬化中的积极作用。

    五、分期明确目标,逐步压缩支出

    14、切实分析财政预算支出结构,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周边城市预算支出结构进行比对,寻找不合理、不科学、不合法的支出构成予以专门治理,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15、加大财政支出对财政收入的作用效果分析,率先扩大财政绩效评价范围,围绕财政收入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切实可行的支出效果评价体系。

    16、有关处室开展近三年支出结构分析,对包括办公会议经费和各自管理的财政支出经费在内的支出进行回头看,并以此为依据,在保证贯彻国家财政支出倾斜政策指向的前提下,制定对于财政支出的分期压缩计划,并列入各处室工作考核范围。

    六、完善跟踪体系,监控财情财势

    17、建立制度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税收预测监控体系。组建由本局业务骨干组成的财政收入走向预测监控分析小组,结合地方产业结构、资源优势、文化背景、企业和税源实际,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要税源分短、中、长期设置监控项目并且立档,在小组内分工监测。

    18、探索设计开发具有通用性的财政收入预测监控软件系统,区分企业、项目、地区、产业、市场等门类,对财政收入影响因素进行自动数据图表处理。

    七、贯彻国民待遇,扶持利税先进

    19、相关科室工作重心要打破所有制界限全面向利税大户转移。以财政收入贡献大小为指针,将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财政收入贡献大户作为重点管理和服务对象,利用现有政策、法规、资源和会计管理手段建立与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所有财政收入贡献大户的经常性联系,将工作重心转到如何帮助和激励企业扩大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上来。

    八、借鉴先进经验,紧跟财政创新

    20、对国内、国际财政先进经验进行系统、及时的学习、跟踪、借鉴,将最适合本地方财政管理实际的好做法及时、迅速予以吸收,尤其是积极研究和吸收那些能够有效促进财政收入增长的好经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