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抉择
---慢病“井喷期”,积极防慢病
http://s4/bmiddle/5d97b661t79b8de4db903&690悼念被慢病夺去生命的人
慢性病对于中国人已经不再陌生,不但成为了类似“感冒”一般的“家常病”,而且爆发的态势非常堪忧。写此篇小文,意在摆事实讲道理以警示国人,从而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积极预防慢病,健康、快乐的享受美好生活!
一、慢病“井喷期”。
1、病患普遍化。
2012年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进入慢病的“井喷期”:
慢病患病人数激增到2.6亿,
中国内地慢病死亡人数已占因病死亡总人数的85%
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患病人数将近2亿人,而且每年递增1000万
糖尿病患者9460万,“晋升”为世界第一
每年有150万死于高血压有关的慢性病
2、年纪低龄化。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病,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拿糖尿病为例20岁以上的成年人10个人里就有1个人是糖尿病患者,界定线降至20岁,青少年已经快速的加入到慢病的行列中来。
3、城乡一体化。
慢性病已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农村慢性病的患病率直线上升,拿平谷区金海湖一个一千多人的小村来说,已经确诊糖尿病患者四五十人。
4、预防治疗差。
不是每个慢性病患者都知道自己已经患病,罹患高血压的人群,40%患者知道自己患病,60%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而在40%的已知病患者中,有效进行治疗、控制比例不超过10%。糖尿病正规治疗率不到30%,控制率仅10%。
二、饮食偏好致慢病。
导致慢性病原因很多,包括遗传、病原感染、环境污染、不良习惯等。个体自身最主要的和最直接的原因是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其中占最大比例的不良生活习惯是“管不住嘴”,从而吃出、喝出、抽出慢性病。
1、“香”---高油饮食
《舌尖上的中国》中有一句解说词“在今天,无论再多理论申明油脂过量的危害,中国人依然离不开那特有的爽脆口感。”中国菜讲究“香”,而“香”则来自给食材“过油”,国人食用油的摄入量平均42g,远远超过推荐摄入量25g。而油脂的堆积直接导致肥胖,进而患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
2、“味”---高盐饮食
俗话说“咸中出味”,彰显了国人的饮食习惯。平均摄盐量12g,而推荐摄入量为6g,而且每天还要有大量的“隐形盐”的摄入,不得高血压都对不起吃下去的盐。
3、“甜”---高糖饮食
糖不仅来源于作为调料烹饪出的菜肴,市面上各种各样的“甜饮料”、各式各样的“小食品”,琳琅满目的“加工食品”,都成了糖进入人体的最佳载体。糖的大量摄入,加之运动量不够,必定导致能量囤积体内,慢性病堂而皇之的入主中原。
4、“酒”---杯酒人生
中国是礼仪之邦,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酒”文化也是一支独秀。但是饮酒过量导致的酒精肝、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例子不胜枚举。恶性肿瘤是慢性病里的第一杀手。
5、“烟”---烟雾杀手
我国烟民3.5亿,吸烟者得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胃癌、膀胱癌等癌症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50%。中国肺癌死亡率增长为世界第一,且以每年4.5%的速度上升。中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吸烟引起的各种疾病,居世界首位。非常有幸,在以上诸多排名里“中国”雄踞榜首。面对香烟导致的死亡面前中国人发扬了“视死如归”的精神。
三、预防重于治疗。
慢性病有三个特点:第一、发病潜伏期长;第二、一旦发病不能自愈;第三、发病后很难治愈。也就是说一旦得上慢病,那就是终身被“套牢”。何谈健康?何谈快乐?何谈生活质量?
改变饮食习惯是第一步,告别高脂、高糖、高盐的饮食;减少在外用餐的次数,自家的厨房最安全;戒烟、限酒(一天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舌尖上“抉择”胜于刀尖上的“治疗”!
国家高级营养师 徐锦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