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家人》杂志
《家人》杂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376
  • 关注人气:15,1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人》:寻子路上拯救 千名黑砖窑童工

(2014-01-24 13:41:56)
标签:

家人

休闲

分类: 《家人》

从失踪六年的儿子,是袁家最大的忌讳,可袁成依然将儿子袁学宇唯一的照片摆在进门最显眼处——客厅的钟上沿,一瞧时间就能见到。他说“再难受,也想看。” 

《家人》:寻子路上拯救 <wbr>千名黑砖窑童工

/本刊记者 李文隽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073月起,袁成一直走在寻找儿子袁学宇的路上。在这近2500天的寻子路上,要有人告诉他有可能是儿子的消息,他都会记录下来,然后一一去寻找。这一点,可以从他随身携带的小记事本上找到踪迹。

小本子是黑色的,皮制封面已磨出毛边。他总是把它放在贴身的口袋里,像个宝贝似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很多人的联络方式,有记者、好心人、求助者、政府机关,甚至只通过一次电话的线索提供人,他都小心记着,生怕错过能找到儿子的任何信息。

6年过去了,他依旧没有儿子的一丁点信息,但他说,一定要找到:“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孩子不见了 

河北丰宁县西官营乡西窝铺村的袁家门前,一条石子和泥土填起来的路蜿蜒曲折,直通村口。20073月,15岁的袁学宇辍学打工,袁成就是沿着这条路把儿子送到村口的。袁成没有想到,这段路竟成为父子俩最后相处的记忆。

儿子刚到郑州就在建筑工地上谋到装铝合金门窗的活儿,还打电话回家说用不了多久就能给家里寄钱了,这让袁成放心不少。可半个月不到,328日,儿子生日的前一天,一通电话将袁家普通而平静的生活彻底打破。

“孩子不见了。”老乡打来的电话让袁成心里“咯噔”一声,妻子罗淑莲身子一晃,当场晕倒。顾不上难受,袁成和一个侄子马上赶往北京,再连夜坐火车到郑州。

赶到儿子打工的工地,孩子失踪已经两天两夜。工地所在那栋20多层的大楼,每个角落工友们都找遍了,但袁成还是上上下下跑了五六趟,连小腿抽筋也不肯停下来。在他潜意识里,儿子一定在大楼的某个角落里。但他就是没找着。

无奈之下,他向警方报了案。经验丰富的民警告诉他,“孩子有可能被拐到黑砖窑了,这种情况在当地挺多。”袁成半信半疑,直到两天后,袁学宇的工友去买药时被人蒙住脑袋拖上车,他趁人贩子交易的空隙偷偷溜走。逃回来后,他脸色煞白,满脸泪痕地缩在墙角……看到他,袁成才相信儿子被抓进黑窑的可能性最大,本就紧张的心揪得更紧了。

随后,他又在报上登了寻人启事,最后他决定留在郑州从附近的黑窑开始找。 

 

寻子联盟 

寻人启事登出去,袁成的手机很快响个不停。可对方不是神神秘秘不肯露面,就是不停转换见面地点,拖到最后再要求“打几百元话费”,虽然这都是骗子伎俩,但他都会照做。

孤军作战的袁成,很快在途中结识了5位和他一样找孩子的家长,于是,他们组成了“寻子联盟”。后来,“联盟”集合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到今年,已由最初的6个家庭发展到600多个家庭。

离开郑州前,“联盟”打听到这样一则消息。有个山西晋城的孩子被骗到黑窑厂干活,孩子的母亲赶到黑窑,花了8000元,像“买断工龄”一样把孩子赎出来。这孩子和袁学宇年龄差不多,丢失的时间也是春天,正好是砖厂用人的时候,袁成敏锐地觉察到,这条线索能让他离儿子更近。

简单合计后,“联盟”出发的第一站定在晋城。20074月,当他们一行人看见晋城郊区的“吉祥煤矿”时,39岁的袁成差点哭了。

“说是煤矿,其实就是两间旧青砖房改成的厂房,矮矮的,破破的。刚下过雨,院里的路被踩得稀烂,满是脚印、车轮印。两分钟不到就过去好几辆煤车,都是半大孩子拉着的,穿的衣服明显不合身。门口守着两个莽汉,操着警棍,一脸凶相。”5个男人决定冒充成打工的先混进去再好好找。袁成直接往脸上糊了点泥水,用袖子一揩,再抓了抓头发,面容憔悴根本不需要过多伪装。

成功骗过门卫,5个人进到车间就拿出各自孩子的照片,挨个找,挨个问。刚问没几个,监工发现了,喊打手把他们带进老板办公室里。

5个人表明来意,老板并没有立马围住他们狠揍一顿,而是开出条件:孩子在,交1万元赎金就可带走;孩子不在,立马走人别管闲事。不过,管事的人看过照片后,表示没印象。他们自己也到厂里找过,问过,确实不在,这才怏怏离开。就这样,半个月之内,从晋城开始,“联盟”沿着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交界的各市县村镇找起来。每天早出晚归,有时整天都吃不了一顿饭,最多一天能转30家砖厂。

没过多久,这支“家长特工队”的名声传开来了。找到各村的第一家砖厂后,老板会打电话通知附近砖厂转移,以至于他们常常找到厂里,却不见任何人。没办法,袁成只好找媒体帮助。他言语中的诚恳和焦灼打动了河南《都市报道》栏目的记者,开始跟着他们去砖 

厂拍摄。而随后播出的系列报道《罪恶的“黑人”之路》,因揭露以山西省洪洞县曹生村黑砖窑为核心的“奴工”丑闻,引发中央高度关注,从而拉开“黑砖窑事件”大清查的序幕。

“黑砖窑事件”在全国造成爆炸性影响,大清查拯救出1200多名非法童工。遗憾的是,袁成一次次想象着和儿子拥抱团聚的场景,却总是看到别的家长梦想成真。虽然他很失落,可看到那些获救的孩子回到父母身边,他就又加强一分找回儿子的信念。 

 

爸爸快来接我 

明察暗访中,“联盟”常常被黑窑内触目惊心的场景震惊。黑窑工人除了不到16岁的童工,还有60多岁的老年人和智障人士,一天两顿饭,吃的和泔水差不多。几个月不洗头、不洗澡,满身虱子的人到处都是。

山西运城那次,袁成找到3个穿着校服拉砖坯的孩子。靠近他们,袁成正准备掏出儿子的照片问,其中一个孩子扑通跪了下来。“叔叔,快救我们出去吧。再待几天,我们连命都没了。”

望着眼前的3个孩子,袁成似乎看到了儿子的身影。把外套一撩,他帮他们推起小车来。快出大门时,他使了个眼色,轻吼一声“跑!”四个人飞快往大门外冲去。窑厂的包工头立刻叫出打手追,又派了20多个打手堵在离开窑厂的必经之路上。幸亏袁成包的车司机路熟,最终绕了50多公里山路才彻底脱险……

寻子这几年,惊险逃命不算什么,他最大的遗憾是20075月底,没能把握住离儿子最近的那次机会。

从在山西永济市栲栳镇卫村砖厂找到的3个小孩那里得知,袁学宇是和他们一起从郑州拉过来的,不过十多天前袁学宇和其他两人被转走了。

儿子终于有准确的消息,袁成高兴极了,立刻让3个小孩悄悄带着他摸回黑窑。可之前的事已经打草惊蛇,再回去,黑窑已空无一人。袁成只好把3个孩子送回郑州,并联系了他们的父母,亲自把孩子交到他们父母手中。再独自上路,继续寻找。

这时,一个自称刘新华的人给他打来电话,说孩子在他那,但最少要给3万元钱才放人,并叮嘱他不可报警。袁成以为又是骗局,电话那头却传出一句“爸爸快来接我!”他一下呆了!真真切切是儿子袁学宇的声音。

可别说3万元,当时连300元袁成也凑不出,不得已去报了案。派出所民警和刘新华反复对话想套出线索,被刘新华识破,挂断了电话。“你太没诚意,不给我打款,你儿子我现在也不管了,以后也别跟我联系了。”回复了这条短信,刘新华就再也没开过手机。

短信袁成至今还留着,每当想念儿子,他都会翻出短信和儿子的照片,一个人抽烟、喝酒,默默流泪。

 

永不放弃的寻子路 

2007年、2008年,是袁成找儿子最疯狂的两年,几乎每个月都会出去,800元、1000元,只要路费够就出门。即便如此,这对每年靠种地收入6000元左右的袁家,依然是一笔很大的花费,家里很快背上债务。亲朋、好友、邻居,村里能借的都借了。

头两年还好,亲戚朋友都理解袁成的心情。有人劝他,孩子拼命找过了,尽了人事,能不能回来就听天命。家里还有女儿,实在想要儿子,就再生一个。每次听到这话,他就会拿出袁学宇的照片,说:“谁也代替不了小宇。”

当他连续三年甩开家里的农活出门找儿子时,亲戚朋友间起了非议。有的人说他是想在外晃荡,忘记庄户人的本分。其实,袁成不是不想回家,是在家想着儿子不见了,心里难受。 

在外哪怕每天只啃两个馒头,睡5元钱一晚的通铺,他也觉得儿子离他不远。

2010年秋收,袁成在山东找儿子,妻子在家背着一大背玉米不慎从台阶上摔下,摔断脚踝,一下把袁成摔醒了,想起自己还有妻子女儿,还有家。于是,他连夜赶回家。回到家,看着卧床的妻子,他趴在床头痛哭了一场。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这几年却把生活重担全抛给了妻子,而妻子从无怨言,他心中愧疚,从那之后,他决定以后每年只外出两趟,4月春耕完和10月秋收后。

无法出门的日子,村西头的塔松成了每天袁成必去的地方。这棵塔松是300多年前袁家祖上种下的。在这里,他除了向祖辈忏悔外,还因一眼就能望见和儿子最后道别的村口。儿 

子笑着对他说“爸,你回吧”那一幕,成了他脑海里最悲伤的定格

    山头起风了,远处的蒿草还夹杂着盛夏的绿,塔松枝叶不停摇摆。袁成灌了口酒下肚,伸出粗砺、皮肤蜡黄的大手,冲着村口的方向。风掠过指尖,拂过脸庞,似是儿子温暖的小手在抚摸他的脸颊,他伸手去抓,却什么也没捞着。袁成无奈地望向村口,喃喃自语:“希望下一次出门,就能找到儿子,为这条寻子之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吧。” 

                                                                                                                                ——《家人》2013年第11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