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人》:一日为师,28年为母

(2012-05-07 17:17:06)
标签:

杂谈

分类: 《家人》

宋金萍赡养老师28年的故事,无疑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两句古训最美好的现代诠释。

/王墨竹

“谁来了呀?”钟炳堃的手在枕边摸索着,寻找自己的老花镜。

“还能是谁,我呗。念个报纸给您听听?”宋金萍小心地把老人扶起,拿起老花镜替她戴上。即使已经失明十几年,钟炳堃还是习惯一醒来就戴上眼镜。

“听不清了。我都九十几了?”老人有些犯迷糊。

99了,过了年就要100岁了。百岁生日您想怎么过?”宋金萍笑着大声在她耳边问。

“我马上要100岁了?我怎么觉得我还小呢?反正吧,我觉得像我这样享福的老人真不多。我瘫在床上,心疼你们啊。”说着说着,老人也笑起来。

像这样如母子间的对话,常在69岁的宋金萍和他99岁的老师钟炳堃之间发生。1983年,他把只教过自己一年的老师钟炳堃接到自己家中赡养,如今已过去整整28个年头……

 

一个学生的报恩

55年前,宋金萍就读于北京王府井八面槽小学,钟炳堃担任了他六年级一年的班主任。时年44岁的钟炳堃单身,无子女,学生便成了她的孩子。钟老师对孩子们疼爱有加,给了不到两岁就失去妈妈的宋金萍无限的母爱。

小学毕业后,宋金萍心里惦记着钟炳堃,钟炳堃也牵挂着他,两人一直保持着师生情谊,常互相走动。

几年后,宋金萍考取了当时的北京体育学院。一个周日上午,钟炳堃到体院探望宋金萍,正好看到他从吊环上摔下,赶紧上前将他扶起,发现他身体乏力,满头虚汗。知道宋金萍是因为家庭困难给饿的,心痛不已的她含泪说道:“孩子,老师要让你吃一顿饱饭!”

第二天,钟炳堃又来了,带来了自己平时辛苦积攒下的22元钱和一些零零碎碎的粮票。这些,帮助宋金萍度过了人生最困难的时期,也让钟炳堃在他心中的慈母形象愈加清晰明朗。“老师到现在还没有结婚,我就要当她的儿子,长大后为她养老送终。”年轻的宋金萍暗暗下了一个重要的决心。

几年后,钟炳堃患了严重的青光眼,必须摘除左眼球。无亲无故的她,一个人孤独地住在医院里,因为没有亲人签字,手术也迟迟不能进行。看到这一切,赶到医院看望的宋金萍心酸不已。他站出来履行了亲人“职责”,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那一瞬间,宋金萍真切感受到了一种无法割舍的责任。

和妻子杨慧芳恋爱之初,宋金萍就将自己想赡养老师的想法告诉了她。善良的杨慧芳当时就表示支持,这也成了后来支撑宋金萍实现诺言的最大动力。

1983年,宋金萍的女儿宋旸一岁了,妻子从单位分到了一套房子。有了自己的房,宋金萍马上把独身的钟炳堃接回了家里。一个特殊的四口之家至此形成。

 

全家总动员

“照顾奶奶,爸爸和妈妈做了分工。爸爸负责做饭,一日三餐;妈妈包下了奶奶的洗洗涮涮,包括端屎倒尿。”宋金萍的女儿宋旸从记事起,就和被她叫做“奶奶”的钟炳堃住在一个房间。在宋旸看来,宋金萍夫妇的劳作异常平凡。小时候,她看在眼里;长大后,她也参与其中。

2000年,钟炳堃的右眼也失明了。为了不让老师在家有“陌生感”,十多年来,宋家的一切再没变过样。至今,老人仍可以靠记忆触摸着到自己要去的地方。

失明后,一台收音机成了钟炳堃最重要的生存“伙伴”。为了让老人打发孤寂的时间,宋金萍多年来一共为老师买了7台收音机。她时常意识模糊、昼夜颠倒,晚上常常听收音机,同住一屋的宋旸可就苦了。每当这时,宋金萍就会握住老师的手讲理:“旸旸明天要上班,您不睡觉她也没法休息,休息不好怎么能更好地工作?”钟炳堃当时会很快明白过来:“好,好。”可一会儿就忘了自己的承诺,又打开收音机,摆弄食品盒。

近来,钟炳堃又“迷”上了撕手纸。把手纸整卷整卷扯出来,再搓成条。面对满床纸条,宋金萍笑了:“她有些糊涂了,不能跟她较真儿。”99岁双目失明的人,全靠宋金萍一家照料,很累人。宋金萍和杨慧芳说:“已经习惯了,这些日常小事牵扯不了多少精力。”

钟炳堃还“偏心”,吃饭的时候,总把好吃的往宋金萍跟前放。杨慧芳笑着说:“老小孩儿了,没人计较她。”

宋家的冰箱里,常年有钟炳堃爱吃的冰糖葫芦。晚饭后,宋金萍便会给她吃上两粒。

每天,他都变着花样为老师做可口的饭菜。早上一个鸡蛋、一杯麦片;中午,有时吃上9个饺子或3个面包;临睡前,床头保准有一杯酸奶、两片面包。

“家里一会儿都离不了人。”退休后的宋金萍夫妻仍然休息不下来。

钟炳堃也越老越像孩子,只要身体一不舒服,哪怕三更半夜,也“金萍、金萍”地叫。宋金萍想过找个保姆替自己,可一是家里没地方住,二是担心 钟老师不接纳“生人”,思前想后,还是自己照顾,心里踏实。

 

半世纪的承诺

钟炳堃意识清醒的时候,最常提起的就是宋金萍小学六年级的逸事。高兴的时候,还能清楚地说出手中的玉器“老寿星”是宋旸给她买的生日礼物。

“我最有福气了,不是他们,我哪能活到今天?”这是清醒时的钟炳堃最爱对外人念叨的话。“您的学生都来看您来了。”则是她最喜欢听的话。这么多年来,每到老师生日,宋金萍都会把当年的同学请来给老师过生日。

2011224,钟炳堃99岁生日。考虑到老师的身体现状,宋金萍把老同学们请到了家里给老师祝寿……一群老小孩围着一个更老的老小孩,唱着“祝您生日快乐”,在场的很多人都流下了百感交集的眼泪。

“确实也挺累的,特别是自己的年纪也大了。”随着年龄的增加,昼夜操劳让步入老年的宋金萍也感到了疲惫,高血压、糖尿病也悄悄袭来。钟炳堃失明后,常常莫名发火,宋金萍都默默听着,一次也没有顶嘴。“一日为师,一辈子我都得尊敬她。”

最令宋金萍安慰的是,在夫妇二人的潜移默化下,女儿宋旸也非常懂孝道。28年来,她不仅从未埋怨过这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分走父母一半关爱的奶奶,相反,她对钟炳堃和爸妈都孝顺有加。

眼看钟老师明年就要百岁诞辰,怎样让“母亲”寿命更长,成了宋金萍最关心的事。“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只是教过自己一年的老师?”周围的人,也从最初对宋金萍的不理解到后来发自内心地敬佩和尊重。

“我要当老师的儿子,长大后为她养老送终。”宋金萍无疑用自己28年的付出,很好地兑现了这句半世纪前的承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