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家人》杂志
《家人》杂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376
  • 关注人气:15,1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人》:亲子不如远子

(2009-08-18 13:32:14)
标签:

杂谈

分类: 《家人》

文/李维榕

 

   “如果问题由我们而起,就应该由我们改善。”——父母如此负责

    我从来没有碰到如此尽责的父母:母亲是家庭主妇,全身心照顾儿子是理所当然。父亲拥有自己的生意,竟也尽量缩减工作时间,一有空就回家帮老婆教儿子。

    这个15岁的少年,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就是有点苍白,好像没精打采的。

    他似乎不反对回答我的每个问题,只是有点偷工减料,每句话只说一半,可省则省。

  我很快就察觉,这年轻人并没有表达自己的需要,他的父母是那样努力地随时做他的后备,为他完成每一句没有完成的话。

  父母的积极,与儿子的消极,刚好形成正比。

    父亲说:“儿子的几位老师都说我儿子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我们身上,因此我打电话到学校,要求老师准许儿子延期交功课……”

    儿子忍不住插口:“交不了功课,应该由我自己向老师交代。”

  父亲说:“如果问题由我们而起,就应该由我们改善。”

  父母爱子之心,令人感动,但是如此慷慨赴义的父母,却是罕见。

 

   一个追一个走,使沟通变成一种压力。——孩子难以领情

  我问年轻人说:“我看得出你的父母很为你着想,但是愈是负责的父母,就愈会养出不负责人的孩子,那是一个很奇怪的道理,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那青年望着我好一会儿,我以为他一定说不知道,谁知他斩钉截铁地说:“一针见血!”

    与青年人的交谈就是这样奇妙,当你觉得无从入手的时候,突然又有意想不到的反应。

    我想,关键在于双方都要有足够的空间。什么是“足够的空间”?空间就是一种适当距离、一个交谈的舞台,让人有喘气的余地,才会自由交流。

  很多渴望与青年子女沟通的父母,只求交流,却没有准备一个交流的空间,结果一个追一个走,使沟通变成一种压力。

  当然,沟通的内容也是一个重点。你愈把他看作是有大智一般地说话,他也愈会显得具有智慧;你愈把他当作小孩子一般地教训,他便愈显得没有脑筋。

  这个道理,父母不难理解,只是身在其中,往往看不到盲点。

 

  孩子不能老活在父母关注的范围内,否则——孩子就很难自立,父母就要永远为他负责

    父母虽然同意要给儿子适当空间,却总是无法不习惯性地不断纠正儿子。

  母亲说,“我知道要让他有自主的机会,但是当我们看到不良行为时,应该立即指正,还是要过后找机会告诉他?”

  我问:“怎样算是不良行为?”

  父亲指着儿子说:“例如你看他这个坐姿,是十分不正确的,我们应该叫他坐好!”

  我赶快看看这青年的坐姿有多“不良”,但是我看他除了垂头丧气外,并没有什么不妥。反而听了父亲的话,我与这青年都不约而同的立即坐得正正的,不敢弯背。

  这才发觉,这对夫妇,眼睛完全离不开孩子,孩子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逃不过父母的观察。每个可以教育孩子的机会,他们都不想错过。

  这对父母的苦心经营,让我们每个在座的人都十分感动。无论他们怎样筋疲力尽,他们仍是觉得不足。

  母亲渴望亲子,青年人却需要学习离开父母的怀抱。这个矛盾,任何课程都解决不了。其实在我看来,有时候亲子不如远子。

 

     更多文章

 《家人》:女不嫁,母之过?

《家人》:一旦嫁给拜类

《家人》:嫁个富翁去打工

《家人》:同学会=浮世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