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人》:婚姻在潜伏(节选)

(2009-07-17 11:13:55)
标签:

杂谈

分类: 《家人》

就像多年前一部《渴望》万人空巷,《潜伏》的热播也是因为其触及了人们敏感的神经,只不过,敏感点更加多元了。即使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中觅到自己的影子,至少,也能从中悟出些道理。主人公们的婚姻,是比其他任何内容都更发人深省的。

这样的男人嫁不得

/韩松落

经不起若干女性朋友的强烈推荐,终于看了《潜伏》,看过之后,我在MSN上问她们:“如果当真有个余则成这样的男人,你会嫁给他么?”得到的回答无一例外:“嫁!为什么不嫁?!”

理由,有一千条。朋友A说,因为他刚毅、专注、有理想有信仰;朋友B说,因为他肯在事业上倾注深刻的感情,甚至寄托生命,一个不曾在某件事上专注过的人,一个连自己的工作或者嗜好都不认真对待的人,又怎么可能对感情专注?她甚至迅速百度出张岱的那句话念给我听:“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何况这不是普通的嗜好,而是理想与信仰!

    我却怀疑,这是把一个人的职业品质和做丈夫的品质混为一谈了。作为职业人士、殉道者,甚至同事、上级,他无疑是完美的,但作为丈夫、男友、甚至朋友,这类人却未必有那么可爱。

    我的朋友T,九十年代初曾南下海南,见证了海南的崛起,也见识过惊人的财富。但泡沫碎裂之后,他两手空空地回到了家乡,从此成为一个创业狂人。他不断地寻找大项目,不断地制造大动静,今天加盟了某个连锁店,明天筹资买地,最夸张的时候,甚至打算在西部某个沙漠小城开赌场,放言要把那里建设成为中国的拉斯维加斯。和他一样的创业狂人固然被他的辉煌蓝图打动,连他的亲人也全部被卷入,他的小舅子至今都摩拳擦掌,准备在他们的拉斯维加斯大显身手。

    还有我的大学同学,辞掉高薪的工作,背井离乡赴京考研六载,全靠妻子供养;还有我那不成名就自杀的作家朋友,留下寡妻和一堆文集;还有黄秋生主演的电影《老港正传》中的老左,坚持“为人民服务”,在财富面前绕道走,让全家人在天台上一住几十年;还有北野武主演的电影《阿基里斯和龟》中的画家真知寿,沉浸在绘画之中,让全家生活在贫困和癫狂里,甚至令女儿走上卖身之路最终意外死亡。

他们其实是一个又一个的余则成——粉丝们可能要愤怒地反对了:他那么专注、那么完美!但,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专注么,是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么?不!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否定日常生活,将日常的幸福剔除出人生的信仰。他们将全部人生,偏执地系在某一个事物上,不作他想,更不肯稍作让步,并因此拒绝融入日常生活,更将家人卷入自己的事业,将他们绑为这种生活的人质。他们将一个庞然大物,引进了自己与家人的生活里,代价必然是压缩自己的私人领域,他们也将时代浪潮引进了家庭,结果就是使家庭的庇护功能被破坏,让家人与亲朋暴露在风口浪尖,时刻被时代浪潮左右。

    但,这不是成功者的必备品质么?在那些登上福布斯排行榜的富豪传记和访问里,上述做法几乎是每个成功者必经之路:他们过家门不入,他们在办公室备有睡袋,在融资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变卖自己的房产,让妻子卖掉首饰,甚至从娘家骗来巨款……嫁给这些专注的狂人,不就等于提前成为了将来的富豪太太么?我不否认,他们中间会或许会有将来的潘石屹、丁磊,但这种可能性有多少?是否值得用全部的日常幸福押在这个大赌注上?

    我们国家过去多年以公共生活替代世俗生活,压缩私人领域,现在又整体地处于一种财富狂躁之中,所以特别盛产这种投身命运熊熊烈火的勇士,他们不约而同地,对日常生活嗤之以鼻,对世俗的幸福视而不见,全心全意地等待一个巨大的机运,将人生全部刷新。却惟独忽略当下的、零碎的幸福。余则成不适合做丈夫,不是因为他执着于信仰、专注于事业,而是因为他那块信仰的蛋糕上,甚至分不出一块给家庭。

    嫁给他们,会快乐么?这样的冒险,值得么?远处的理想当真重于泰山么?琐碎的日常生活和微小的幸福,当真轻于鸿毛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