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塘大柳河
(2020-08-10 17:30:11)
标签:
定海山水河流金塘 |
分类: 纵情山水 |
金塘大柳河
庄世维
金塘腹地,有一条被称为金塘的母亲河,那就是大柳河。大柳河发源于仙人山、纺花山和长沙岗等山麓,以两股溪流汇聚于仙居的中弄方式,形成一条全程16.5千米长河,呈东北—西南走向,流经柳行、大丰,至大浦口入海。故称大柳河。
在仙居村的中弄,位于北纬30º01'36″、东经121º53'18″处,有一道来自西侧魏家山和来自北侧肚斗岙的两溪流相汇合的闸口,这两股溪流都是大柳河的发源地,我们先从西侧的魏家山溪向上溯源。
魏家山溪流
魏家山溪流略偏于中弄的西北方。
现在,流经各自然村的溪流都得到了很好的整治,过去那种深浅宽窄不一的、弯曲的、乱石成堆、杂草丛生的原始的自然“溪坑”已经找不到了,看到的是一种通过整治后两边和底部用水泥砌筑成笔直的水渠,整齐、划一。这种由自然溪坑改造的水渠,一般就在村道的一侧,它会随着地势的逐步提高,中途建造一些小闸门,以调节水平面。在这过程中,它们也会汇入一些从另外方向流过来的小溪流,这些支流水渠的宽窄根据水流量不同而有所变化。从中弄到魏家,相距不过数百米,水渠随着村道并行,村道拐向别处后,它就单独延伸到田野之间,在阡陌中一直向着山脚徐行。因为它的最终源头就在大山之麓,前面就是狮子山,是纺花山的一个余脉,涵养着这一条生生不息的溪流。
魏家,一个古老而偏僻的自然村。至今我们还可以在那林立的村民新居中,找到那座建造于数百年前魏氏旧楼,以及以“思永堂”为堂号的魏氏宗祠。魏氏旧楼已岌岌可危,以沧桑古老的面貌展现在我们眼前,她最让人震撼之处,是一丝不减的旧容颜,整个建筑没有更换过一块石头或砖瓦,也没有更换过一根木材,那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原始之貌”,足以让人为之动容。魏氏在明末清初之时收留徐家看牛囝,以及后来徐氏奇异发迹并在柳行建走马楼司马第故事早已尽人皆知,巍峨的徐氏的走马楼已经消失,司马第也只剩残部,但魏氏旧楼却默默地在狮子山下以原貌方式存在,在长沙岗之麓的魏家村守望终老,至今鲜为人知。
魏家山溪流最终独自走进山谷,那里已经是浓木蔽天,人迹无法到达。但她的水流就像叮咚作响琴声,向外界传达她的存在。
肚斗岙溪流
肚斗岙溪流来自正北向,源自纺花山余脉之长沙岗,自毛家村开始,流经岙里头、余家、李家、颜家、沃家等多个自然村,中间也汇聚了不少小溪流。肚斗岙这条溪流无论在流量上还是在落差上,均要比魏家山溪大得多,所以可以认定她是大柳河的发源主流。她一头扎入有着浓密林木覆盖着的长沙岗之后已难觅影踪。长沙岗以北无人居住,她已经恢复成为原始的溪坑,在林木遮蔽之下一片昏暗。这里,她是以险峻的落差形成一个“溪堰”出现在第一个经过的毛家村,那是一个大水潭,供毛家村的村民提供生活用水,饮用、洗濯、灌溉。然后一路奔向西南,穿过多个自然村,中间不时留下一个个溪堰,为各自然村的村民提供生活用水。通过整治后的溪流,两侧用块石垒出挺直的壁,整洁、流畅、充满活力,焕发出一种全新的容颜。
沃氏是金塘最古老的一个姓氏,她在肚斗岙大山皱褶之中,得益于深山冷岙的偏僻,避过了明清几代“内迁之灾”,一直留守在这里千百年,可以说是金塘岛的土著。在沃氏聚居处附近的溪边,有一口一米见方的呈方形“沃家井”,从沃氏在此地居住的久远岁月,可以想见这口井的古老。沃家井就是年复一年走到今天,为沃氏后代哺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遗憾的是,如今的沃家井已经弃用,水质已经变劣,井虽还存在,但是淤积严重,井底直接可见,仅有约1米深。中国人形容人烟稠密的地方称“市井”,形容离开出生地叫“离乡背井”,可见井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有人居必得有井,井与人居是同步存在的,井有与人一样长的历史。我们理应一同讲好关于井的故事。不能因为现在其失去作用而轻视她,遗忘她,甚至于人为湮灭她。所以,一些千年的名井理应保留,甚至还要重新整修,使其复活,她是我们乡愁记忆里重要一部分。
太平桥
魏家山溪流和肚斗岙溪流分别从两个方向终于走到一起,在仙居的中弄相会合,正式形成大柳河。
上游初段的大柳河还不甚宽阔,约10米左右,但已经有了大河那种雍容大度,从容优雅,不急不缓的气势,消失了小溪流那种匆忙急躁和喧嚣,在开阔的金塘平原上徐行。在她的上面,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桥梁一路相伴,除金井古桥外,所有桥梁建筑风格较为单一。 全程主河道上有名字的共有18座桥梁。
大柳河上游第一座桥梁是太平桥。太平桥是一座新建桥,两墩三孔,灰白的大理石望柱和石桥栏与清澈的河水相掩映,让河流赋予新的色彩。她来到了一个好去处,这就是位于柳行村的徐家牌头沿。牌头沿以一座小巧精致的村级小公园迎接她的来到。小公园有齐全的健身路径,有花圃、有小雕塑,有鹅卵石小径。可以想见这是一个富有活力且富裕的现代化气息的新农村。牌头沿这个地名成因,是因为过去这里曾经建有一个“徐家牌楼”。说到柳行徐家,不得不说其曾经的辉煌的司马第和走马楼,还包括这里提到的徐家牌楼。四百年前的徐氏司马第和走马楼兴衰故事一直在这里传颂,明末清初舟山那段血与火迸溅的历史,曾经在这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此让徐氏牌头沿遗下谜一样的历史烟云。
在离太平桥南侧不远处,有一条草塘河通过三省桥与她会合,又有放心桥、南胜桥一路相伴,大柳河终于迎来了金塘一座最古老的桥梁。为了保护这一座古桥,水利部门不惜工耗资,在金塘的水利史上谱写了新的一页。
金井桥
金井桥位于柳行半边街,因其东侧有一座金井庙得名。金井桥原名望仙桥,可能就是站在桥上可以见到仙人山。据《金井庙碑记》载,清嘉庆七年(1802)重建其东南侧的金井庙时,随庙名改名金井桥。但清康熙《定海县志-金塘岙图说》在标有“金井庙”边另标注有“庙桥”字样,可见当时也是“庙桥同名”。由此也可以推断此桥建于清康熙年间或之前。桥面由长方形石板和条石铺成,北侧有石阶8级,桥面宽2.3米,长5.6米,属石质桥梁。两侧有高0.5米石栏板,每侧各有5个望柱,栏板相向一边均有“金井桥”三字。两墩三孔,桥墩均为条石砌筑。
2014年,金塘镇为治理大柳河,提高其泄洪能力进行河道拓宽,这一工程将必定影响金井古桥的存在,为保留该古桥,不因此而拆毁,工程另行在东南侧开掘300米长的新河道一段以贯通大柳河,从而得以绕开古桥,达到既增强河道泄洪能力,又保护古桥的目的。新河段开掘后,在上面又建一座新“金井桥”。这样,金井庙已经被夹于两河中间,位于一个“岛”上。金井庙始建于清康熙廿九年(1690),1993年重建,据《金井庙碑记》载,庙“乃祀郭子仪”。
大柳河静悄悄地流过柳行半边街。柳行半边街是金塘有名的古街。早在清光绪年间就逐渐形成街市而成为金塘集市中心。全街长约300米,青石板铺路,由于南临大柳河,故称“半边街”。又因河边多栽柳树,成为“柳巷”(后简写作“柳行”)地名的由来。作为金塘镇最有古意的区域,自2013年开始在周边打造以徽派建筑为主要风格的“柳行古街”,2019年已完成全部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4860平方米。成为金塘旅游的新地标。这是大柳河通过金塘镇最繁华地段之一。
进入大丰大浦的诸桥
大柳河继续一路向西南,出金井桥后,就有发源于千金岙的一条叉河汇入,叉河上面就是养生堂桥,然后通过周家桥,进入河平村,东南侧沿河呈现一片美丽的河平小公园,亭台楼阁,石径小道深入繁花丛中,假山、环洞门、石鼓凳,沿河岸设有木质游步道,让人如入仙境。到了干家桥、三眼桥后,又有张家叉河、舒家叉河汇入。过了大浦新桥,眼前的河道一下子遇到了一个狭窄口。
这是大柳河遇到了一个瓶颈。似乎,大柳河的盛期已经结束。
一路而来的大柳河,河面宽度逐步扩大,平均达到30米左右,但在经过这座油车桥时,由于一座已将废弃的陈旧的个体工厂没有达到厂主提出的条件而拒绝拆迁,有约200米长的一段河道只有10来米宽而成为一个瓶颈口,陪同我们的水利员虞爱文主任告诉我们,就是这个钉子户,使得上游的河道全部拓宽工程包括金井桥的拓宽工程没有发挥效力和作用。2019年汛期时,由于此地的阻梗使油车桥以北的上游区域成一片泽国。看来,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过三眼桥进入大浦村后,大柳河一下子又开阔起来,仿佛变得更加活泼跳跃。明显出现出入海之前曾经是改造不久的“浦”风格,河流开始急遽弯曲,左右急转,而河道沿岸也都是尚在建设过程的凌乱的工地,有些大型的桥梁甚至都还没有来得及取桥名。其中有多条支流如薛家叉河、芮奋桥河、五眼桥的西峰王家叉河、大榭的双眼桥叉河等汇入河道,主河道上依此有大浦新桥、新建桥、无名桥红星桥、物流园桥、无名桥(2座)等大桥。过了物流园桥后,大柳河急遽转西,她是那样急不可耐地奔向她最终的归宿地——大浦闸。
奔流到海
大柳河,浩浩荡荡,在通过富庶的金塘平原、涵养了千百亩土地、滋润了万千村民、沿路接纳多条支流之后,已经完成她的历史使命,她最终回归大海。
大闸浦,是她最后的一站,位于北纬30º02'04″、东经121º53'47″处。在风调雨顺的季节里,大浦闸是安详的,紧闭的,它只负责对涨潮的海水拒之于闸外,只有到了汛期,大浦闸就会打开闸门,泄放多余的大柳河之水,避免全岛受涝。
这里原本是千年荒凉海口,留下里、外两个古凉亭的地名遗迹。但是这个出海口具有深水特点,是建造大型码头良港的天然选择,所以如今的大浦闸并不孤单,在她的南侧,已经成为一个热闹非凡的码头,这就是成立于2004年的甬舟金塘港大浦口集装箱码头。高大的吊机和成堆的集装箱,以及泊于码头的万吨级集装箱船舶,使平静的古老的大浦口呈现一片繁华的景象。在大浦闸的北侧,就是大浦泵站,8个直径一米多的巨大的泵口向着大海。这就是汛期的“强排系统”,一旦在汛期遇到潮水高涨不能泄洪时,强排系统就会开足马力,将金塘内陆的洪水抽向大海,达到汛期安全。
我们站在大浦闸前,面对西面的无垠大海,大海的对面就是镇海的青峙,西下的夕阳在海水里泛着耀眼的波光。那是真正的海岛版的“长河落日”时光。大柳河结束了她长达16千米的旅程,在这里停止了她在陆上的脚步。作为金塘的母亲河,大柳河为全岛苍生提供了珍贵的淡水,使得金塘岛有了粮仓的美誉,真正成为了鱼米之乡。千百年过去,岁月留痕,大柳河也曾经有过她忧伤历史记忆。从这条河上,我们不但溯源历史,而且展示现在,甚至还能启迪未来。流淌了数千年的大柳河已经有了灵魂,成为与历朝历代先祖们沟通的渠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