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中间纤维

标签:
细胞生物学中间纤维生物学生命科学 |
分类: 生物科学 |
一、中间纤维的结构与类型
1.中间纤维(IF)的结构
IF是一种坚韧的,耐久的蛋白质纤维。它相对较为稳定,即不受细胞松弛素影响也不受秋水仙素的影响。
构成IF的所有亚基除了能够形成直径为10nm纤维哇哦,这些亚基的蛋白质都有共同的结构域结构:一个α螺旋的中间去,两侧是球形的N端和C。所有亚基的中间螺旋结构都是保守的,中间杆状区又分为4个螺旋区,它们之间被3个间隔区隔开,间隔区也非常保守的。亚基装配时靠α配对形成二聚体。
不同类型的IF的亚基在头部和尾部的大小和氨基酸组成方面有很大区别,具有不同的组成和化学性质。IF分子质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尾部的变化,结构的关键区域在于杆状区,它们表现出形成多级螺旋所需的分子形式。
某些IF分子能够形成同源二聚体纤维,而有些则能形成异源二聚体纤维,长度是可变的,一般为40-50nm。
2.中间纤维的类型
酸性和碱性角蛋白是表皮细胞中典型的中间纤维蛋白,可按1:1形成异质二聚体,它们都不能组装成同质二聚体。角蛋白有很多异构体,可分为两组:一组有10种异构体,主要存在于坚硬的表皮细胞;另一组含有30组不同的异构体,主要存在于体内一些组织的表皮。
常见的型IF蛋白有4种,与型和型IF蛋白不同,它们既能形成同质二聚体,也能形成异质二聚体。分布最广泛的是波形蛋白,在白细胞、血管内皮、某些表皮细胞核成纤维细胞都有表达。它们的功能是帮助支持细胞膜。它们的功能是帮助支持细胞膜。波形蛋白常常与微管结合在一起。
神经元纤维蛋白主要分布在神经元轴突中,负责轴突的生长,决定轴突末端的直径太小。
二、中间纤维的组装及去组装
1.中间纤维 的装配
IF的组装大致分为3个过程:首先是两个单体以相同的方向组成1个双股螺旋的二聚体,两个二聚体以相反的方向组装成1个四聚体,二聚体具有极性,四聚体没有极性。然后,若干个四聚体首尾结合组装成原纤维,一个原纤维长度变化不定。最后形成的中间纤维的横切面上共有32个多肽。
2.中间纤维的动态变化
IF亚基蛋白合成后,基本上全部组装成IF,游离的单体很少。组装成的IF比微管、微丝稳定。但是在某些细胞中也能看到IF的动态平衡,这些细胞中,IF在有丝分裂前解聚,而在有丝分裂后在新的子细胞中进行装配。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在整个细胞分裂过程中,IF都保持聚合状态。IF的装配和去装配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进行控制。
3.中间纤维结合蛋白
IF之间的相互作用或是IF同细胞其他结构相互作用是由中间纤维结合蛋白(IFAP)介导的,这些结合蛋白能够将中间纤维相互交联成束。IFAP的一个可能作用是将IF同微丝、微管交联起来形成大的细胞骨架网络。
三、中间纤维的功能
1.为细胞提供机械强度支持
从细胞水平看,IF在细胞质内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撑网架系统。它通过整联蛋白与细胞质膜和细胞外基质相连,在内部与细胞核表面和核基质直接结合,中间纤维可直接与MT、MF及其他细胞器相连,赋予细胞一定的强度和机械支持。
2.参与细胞连接
一些器官和皮肤的表皮细胞是通过桥粒和半桥粒连接在一起的。桥粒介导-细胞的黏着,半桥粒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着。IF参与黏着连接中的桥粒连接和半桥粒连接,在这些连接中,中间纤维在细胞中形成一个网络,既能维持细胞形态,又能提供支持力。
3.中间纤维细胞核膜稳定
在细胞核内膜的下面由一层由核纤层蛋白组成的网络,对于细胞核形态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而核纤层蛋白是中间纤维的一种。组成这种网络结构的核纤层蛋白A和C,它们交联在一起,然后通过核纤层蛋白B附着到内核膜上,分布在整个细胞中,维持细胞的形态
四、三种细胞骨架的比较
首先,IF是相当稳定的结构,即使用含有去垢剂和高盐酸溶液处理细胞,IF仍然保持完整无缺。在这种条件下,微管和微丝则要去聚合并溶解在溶液中。第二,IF在体积上微管和微丝是不同的,微管的直径为24nm,微丝的直径则是7nm,而中间纤维是10nm。而且形态上也不相同,微管是由αβ微管蛋白二聚体组装成的中空管状,微丝是由球形亚基装配成的α螺旋纤维,而中间纤维由α螺旋杆状的结构。第三,IF的亚基并不同核苷酸结合,而微管的亚基与GTP或GDP结合,微丝的亚基则与ATP或ADP结合。
前一篇:【儿童康复医学】学习障碍
后一篇:【内科学】间质性肺疾病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