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首小诗的争论:《遥望远天的目光》

(2009-07-17 11:49:49)
标签:

小太阳

遥望远天的目光

诗歌评论

文化

分类: 太阳网[玫瑰园等]

一首小诗的争论:《遥望远天的目光》

 

文/小太阳

 

一首小诗的争论:《遥望远天的目光》

 

   7月13日傍晚,北京暴雨,这一下就不得了,据说“玉泉营”桥下积水1米多深,还有的地方传说整个车都被淹没。小太阳虽然没有遭到这样的厄运,但也是在“汪洋”之中进退无助。望天地之苍茫,想自身之无奈,偶感而发,写下了一首短诗,《遥望远天的目光》。

  

   这首诗在《玫瑰园》发表后,得到了许多文友的响应,竟然如此激烈。只有真诚地对待文学的人,只有如此纯粹的文学环境,才有这样的畅所欲言讨论,感谢《玫瑰园》,感谢我的朋友们,是你们的鼓励,让太阳一天一天地进步!

 

一首小诗的争论:《遥望远天的目光》

 

 

一首小诗的争论:《遥望远天的目光》 相马老师的评论:

 

『诗歌评论』《读“小太阳”:打湿的目光/遥望远方》

(2009年7月16日星期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杜甫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情形下,一个“爱国忧民”的“诗歌自我”形象,他所以是“诗圣”。而一个漂泊者、一个生离的人,他或她也会有对亲人、好友的“感时…、恨别…”的触痛。

    痛,是因为爱。诗歌就是要写出“爱或失爱”的生命历程,而不是一个“看客”的“重吟细把真无奈。”徒具“平仄合律”的“诗体”,没有心跳、没有呼吸、没有温度,与“尸体”何异?“文不害辞,意不丧志”、“诗言志”、“诗缘情”是祖宗们珍贵的遗嘱。

    近读“小太阳”《遥望远天的目光》,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小诗。“7月13日,北京暴雨,困在车内,孤独无援,思绪联翩。”所谓 “情动于中,而发乎于外。”

 

    大雨,倾盆

    天地,茫茫

    独自困在车内

    飘摇

 

    音步短促—“大雨,/倾盆//天地,/茫茫//独自/困在/车内//飘摇/”。她显然以一个诗人的笔触,应和一个“雨中人”的心跳,象风暴雨狂发出的打击声。而不是一个散文家去描述“大雨倾盆,//天地茫茫”。    与此紧密地在一起的是音调与音韵:错综而跌宕,决不平静。

    “飘摇”的是什么?是车、是车内的独自、是想起、是回忆,这一切的一切都在“飘摇”,是“感时…”啊!不仅仅是人困在车内,“无路可逃”,那种“近乎永诀的距离”,也无路可去。“随手触及的柔情”仍在,却是多么地飘渺,如同雨雾飘忽。“你说天涯咫尺”的亲近,“我却感觉到了咫尺天涯”的遥远。

    如何解困?

    用一曲 “广岛之恋”的声嘶力竭、用一次次电闪雷鸣的撕裂炸响,镇痛、暂忘!而目光仍在向远方湿漉漉地延伸、张望。

    《遥望远方的目光》是忧伤的、希翼的,生命的状态却不是低沉的,我们每一个人总有过这样的时刻,抱有希望和眷恋。

     或许,在准确表达自我感受的语言方面,小太阳的小小的缺憾有待于提高,比如:“无路可逃”就不如“无路可走”更兼顾“此景此情”。一是“车子困在雨中”,一是“近乎永诀的距离”。“走”比“逃”更确切地表达“主客体”的“困境”。

 

    想起/近乎/永诀的/距离

    无路/可走

    想起/(而不用—回忆)触手可及(而不是—伸手触及)的/柔情

    无言/以对(而不是—以求)

    你说/天涯/咫尺

    我却/感觉到了/咫尺/天涯

    (/——代表音节)

  

    小太阳的诗,要用“刚柔”去体验,用“诵读”就会获得“强度”大小的撼动,而用老套的诗学“技巧”或规则评判岂不“削足适履”?她牢记住了并在践行“汉语思维”、“汉语诗歌”,是“汉语”!现代汉语!

 

 

 一首小诗的争论:《遥望远天的目光》

 

 一首小诗的争论:《遥望远天的目光》东方老师说:

 

一个人如果想进步是不能经常听到表扬的声音的,一个人如果想退步是不会听到批评的声音的,小太阳这一首作品我还是不很看好,无论从哪个角度说,即使她很努力,但也不能轻易放弃认真二字……

 

 一首小诗的争论:《遥望远天的目光》相马老师说:

 

 小太阳的基质在于“爱憎分明”的奔放的、激烈的情感,她的这首诗虽说是“小品”,但具有阶段性意义。

一是她已经在“情”与“景”的交融上,一个“融”字,如何达到?主客体“浑然一体”,相互映照。第一诗节的音步,既与外部环境、也与自我感受统一在一起。

二是对生命本体、本真的抒写,“真实”而疼痛,但不消沉!

三是对语言的应用,虽不准确,但是“现代汉语”范式——刚柔并济。适度吸收文言文的语速与组词方法、外来语的转折与逻辑。

四是这是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方向,从“西化”而走向“化西方”。

五是鼓励与褒扬这种努力是正当的、必要的。

六是,你也是老师,该表彰的,决不按下不表,肯定她的一种努力方向很重大!不是吗?

 

 一首小诗的争论:《遥望远天的目光》东方老师说:

 

当然了我没有时间去为一篇作品争辩什么,但是我记得我的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那就是“你的读者永远是对的”,如果一篇作品不能感动自己又不能感染其他人,这篇文章无论怎样都不能算作是优秀的作品,作为一个作品的评论者还是“实事求是”的催人奋进岂不是比盲目乐观空洞表扬更好,吾兄你说呢???

 

 一首小诗的争论:《遥望远天的目光》相马老师说:

 

    你太"严师"了。要看到学生的进步,要将前、后的她比较,也要看她在诗歌发展方向上是否正确。

    在这篇评论里,我就“文本”本身发言,更看重“诗歌理念”和促使小太阳注意到某些不足。

    我不怕得罪人,我说出我的看法,从根本意义上说,我是一个真正为“玫友”们好的相马,决不“捧杀人”。如:徒具“平仄合律”的“诗体”,没有心跳、没有呼吸、没有温度,与“尸体”何异?并不是我否定“平仄合律”,而是“诗歌”必须有心跳、呼吸、温度。这是首要的、根本的,不然,就是文字游戏。读者不是学者,才不管什么“程式”,他们要的是诗歌能不能满足精神上的渴求。

    小太阳的这首诗无所谓“优秀”与否,但有她的心跳、呼吸、温度。我宁可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也不欣赏一只精致、漂亮的陶瓷娃娃!

    一个评论者需要的是“中肯”,我认为我是开诚布公的。就象我对李少君《流水》的评论等一样,我不因为小太阳是我的学生而“捧杀她”。

 

 一首小诗的争论:《遥望远天的目光》匪石兄说:

 

呵呵,看了朋友们的讨论,觉得很有意思。“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真正含义,便是需要大家真诚地讨论,敢于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先放下其它,就从太阳妹妹的诗说起吧。

    首先,这是一首即景生情的诗,所以诗有了直接触发灵感的动力源泉,便是京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尽管石头没有亲历,但这场雨浇到了京城的大地上,浇到了人们的心里——接受的与不乐意接受的。渴望清凉世界的人说:“这场雨来得好呀!”;被困于雨中的人(如小太阳)说:“这雨打湿了我的心,打湿了我的方向。”正是因为如此,这首由真正灵感而来的诗,具备了诗的最基本的产生理由:“诗言志”,“诗发之于心”,与无病呻吟的所谓“诗歌”相比,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从全诗的语言看,由灵感激发而生的痕迹还比较重,诗的率真与真诚,是一目了然的。与太阳的其它诗作相比,已经有明显的进步。

    其次,这首诗如果要以“精品”来衡量,需要再作一些完善。比如,在诗歌的意象上还显得单薄,直抒胸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立意的深度。全诗的节律控制上,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斟酌,以使诗的内在节奏更和谐——现代诗并非是以押韵来表现节律,而是依靠内在的节奏实现诗的灵动。此外,在诗的结尾处理上,也还可以作一些探讨,现在的结尾,石头以为给读者留下的“再创作”空间十分有限,如果再考虑留下有意的“空白”,可能效果比现在要强一些。

    对待文学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一百个人读出一百本《红楼梦》”就是这个道理。文学始终是心灵的,所以不可能像工业那样进行“批量生产”。

  

 一首小诗的争论:《遥望远天的目光》小太阳说:

 

感谢两位老师对太阳的关爱。

东方老师,“严厉”,对太阳总是高标准严要求,他总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要是把你当成一般人了,还要你干吗?”,所以,他的高度,总是要跳一跳,也够不着。

相马老师,“慈祥”,从一字之师做起,给与了我无数的教导与帮助,鼓励我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他对太阳总是有一种“偏爱”,太阳对他也是最调皮。

两位老师虽然教育方法不同,但是小太阳在他们的关爱下一天天长大,这种情谊,永生难忘!

 

一首小诗的争论:《遥望远天的目光》 小太阳说:

 

玫瑰园太需要这样的氛围了。畅所欲言,从太阳开始!!!

 

一首小诗的争论:《遥望远天的目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