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赛马:高原英雄来自马背上

(2012-07-25 22:32:29)
标签:

赛马

马术

西藏

格萨尔赛马

体育

赛马:高原英雄来自马背上

http://www.tibettour.org/images/rwxz/mswh/20080320/2841.jpg

  赛马对于藏民族来说历史悠久,在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就有格萨尔赛马登位的传说。在奴隶制度正式形成之前,征战频繁,领袖们统帅大军南征北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天神预言要通过赛马大会选拔君王。莲花生大师的化身、少年英雄格萨尔在一次赛马会上骑着光背马,战胜群雄,夺冠后当上岭国国王。从此,草原上的汉子们都以这位藏族英雄为荣,举行各种形式的赛马盛会以示纪念。

  ■流着格萨尔王血液的汉子们

  原来位于拉萨娘热路口的格萨尔王骑马驰骋的塑像,正是人们对于英雄神王的最好纪念与崇拜。驰骋马背成为藏族男子们展现其英雄气概的途径之一。而赛马过程中所展现的力量、勇敢、智慧成为人们向往的目标,成为衡量藏族男人价值的标志。

  《中国民俗大系·西藏民俗》记载,相传公元729年西藏桑耶寺落成时,全藏曾举行过一次盛大的、历时半月的赛马大会。至公元7世纪郎日伦赞时期,赛马开始在吐蕃各部门中流行。不过吐蕃时期的赛马基本限于王室、贵族和军队中。13世纪下半叶,赛马已在西藏各地盛行,流行于日喀则地区的藏历正月初三的“次颂赛马”即属此类。

  目前所发现的敦煌壁画和其他古老寺院的壁画中,如布达拉宫壁画、桑耶寺壁画、青海省海北州和海西州德令哈怀头塔拉等岩画遗存、拉卜楞寺壁画等都有反映藏族男子赛马的内容。15世纪五世达赖规定的“九术”中也包括赛马项目。

  ■英雄们的马背情结

  从古至今,藏族人民对马的感情浓烈而醇酽。马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最亲密的伙伴之一,马在牧人心中如生命一般重要。可以说藏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放牧、远行、婚嫁迎娶等,都要骑上自己心爱的马。爱马是藏族人民的天性,赛马更是藏族人民娱乐生活的主要内容。在藏族地区,不仅处处有赛马活动,而且一年之中的很多节日都由赛马活动唱主角,为节日增色不少。

  凡是大型的节日,赛马是必不可少的,这本身就是藏民族的一个极具特色的民俗。赛马已成了古往今来藏民族最持久、最普遍的群众性活动,并由此创造了藏民族世俗文化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赛马文化。

  在藏北,一般开赛之前,一位年高德劭的喇嘛会给所有的骑手加持祝福。赛马冠军往往能得到一匹马或者相当于一匹马的金钱,当然他得到更多的是荣耀,人们所献的吉祥哈达会将他和他的赛马淹没。同部落或者牧场的人还会把他抬起来,牵着获胜的马在节日的人海里欢呼游行。他和他的马将很快扬名藏族地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受到贵宾似的款待。而最后一名也会得到一定“奖励”——人们在他的脖子上挂串马粪,讥讽他为“拾马粪的”。

  男人们在马背上纵横驰骋,女人、小孩和老人则穿着节日盛装耐心观看。一座座帐篷一夜之间便挤满了赛马会场四周,一个小城镇慢慢围合而成。各种马背上的高难度表演,都会引来众人一片掌声叫好声。虽然偶尔也会马失前蹄,弄得人仰马翻,但是人们给予英雄的除了掌声还是掌声。

http://www.tibettour.org/images/rwxz/mswh/20080320/2842.jpg
体现骑射的壁画。(藏人文化网)

  ■形色各异的赛马大会

  牧区赛马因在夏季进行,又叫“亚季”,为期5至15天不等。在西藏的众多赛马活动中,最为有名的还是江孜达玛节、藏北赛马会、当雄赛马会、定日赛马节及那曲赛马节。

  “江孜达玛节”是西藏最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说在萨迦王朝时期,江孜法王帕巴桑布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他去世后其弟子们为了纪念他,每年举行祭祀活动。从藏历4月10日至27日念经祭祀,28日开始进行展佛、跳神、角力、负重等活动,后来还增添了骑射、藏戏歌舞等娱乐节目,从而形成了以跑马射箭为主要内容的江孜达玛节,并从江孜传到了拉萨、羌塘、工布等地。

  在云南迪庆香格里拉县,赛马迎亲是当地藏胞招婿上门的习俗之一,也是婚礼仪式的组成部分。婚礼举行时,女方组织优秀骑手到男方家迎亲,男方也组织优秀骑手送亲,男女双方相遇时女方长者将一条哈达拴在竹竿上,迎风一甩,说道:“吉祥如意,兴旺发达”,然后调头回奔,男方则扬鞭追赶,但不许赶上,否则就不吉利了。

  过去,阿坝地区一年一度的“嘛呢会”上也要举行赛马会,骑手来自各村各寨。获胜者将得到一块红绸缎或一条洁白的哈达,系在马脖子上,预示着这一年村寨将风调雨顺,老少平安。

  在藏北赛马大会的前几天,各地的牧民,身着节日盛装,带上青稞酒、酸奶、风干肉,在赛场周围搭起图案美丽的帐篷,开始准备参赛,或者观赛。此时方圆几公里人喊马嘶,各种手工艺品更是琳琅满目。

  各地赛马大会同时也是青年男女恋爱的场合,牧区青年男女往往会利用聚会寻找自己情投意合的心上人。不等夜幕降临,年轻人就迫不及待地围成一个大圆圈,跳起特有的舞蹈。节奏时而缓慢,步伐轻盈;时而急速旋转,长袖飘逸,而伴舞的歌声高亢嘹亮,男女分段对唱,此起彼伏。这里没有繁琐的乐器,男子脚下的马靴踏地声和女子藏袍上清脆的佩饰撞击声就是最好的伴奏。

  ■众说纷纭的“第十三名”

  关于赛马的名次,在藏族地区很多地方流传着与“第十三名”有关的各种版本的传说。《天祝县志》记载,从前华热部落有英勇善战的十三兄弟,最小的弟弟有万夫难挡之勇。在一次战斗中,他率众杀敌,流尽最后一滴血。后来人们为纪念他,每年的赛马会都会给第十三名特加一条哈达,作为对他的特别纪念。

  《甘南州志》则记载着该故事另一版本的传说:华热有著名的十三战神,他们曾随格萨尔王战斗,驱逐了当地的妖魔和霍尔军队,并救出了珠姆,之后十三战神留在此地多次打败来犯之敌。因此每年他们都会举行赛马会并对前十三名给以奖励,以示对十三战神的感激之情。

  还有一种传说: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在拉萨举行了盛会,其中就有赛马比赛。松赞干布也参加了比赛,不过只得了第十三名,文成公主还是给松赞干布献了一条哈达表示祝贺,于是这一习俗流传下来了。

  资讯站

  赛马形式

  赛马常以大旗为号,赛程一般为5000米以内。农区赛马多在春秋之际,因地形限制,赛程相对较短。

  藏族地区的赛马一般有三种形式:

  1.短距离比赛。赛程多因地形,通过协商而定,也有以目所能及最远之处牛群的牛角为记号。比赛以组进行,各组优胜者再进行角逐,有的地方则根据马匹的优劣来划分等级。
  2.穿越障碍比赛。有人称之为“格萨尔王赛马式”。这一比赛形式早在古代藏族部落就流行。比赛场地多选择坡地、泥坑、水塘、弯道等复杂地形,也有人为设置火圈、横竿等障碍,赛程一般为5公里以上。终点一般设在山顶上,以红旗为标志,人数不限,先到者胜。
  3.飞马夺红旗。在规定赛程插有数面小红旗,每面一般相隔2~3米,呈曲线分布,要求骑手飞马向前夺取红旗,以夺旗最多者为胜。

  藏族赛马还分为跑马(也称奔马)、走马两种。跑马,主要是速度比赛,有起点有终点,以鸣枪或吹号为号,众马齐出,先到达终点者为胜。走马难度比较大,比赛时一看马型,二看步态,三看骑手的技术,主要在甘青一带的藏族地区盛行。

  赛马节日

  赛马通过藏族地区各类节日、庆典、宗教仪式、集会等传承,出现了许多以赛马节命名的节日,如那曲赛马节、拉卜楞赛马节、玛曲赛马节、玉树赛马节、藏北赛马节、江孜达玛节,康定赛马节、盘坡赛马节,天祝赛马节,当雄赛马节、定日赛马节、理塘赛马节、羌塘赛马节等。

  在藏族地区每个州、市、县小型的、民众自己组织的赛马比赛更是数不胜数,如在天祝,自1952年天祝县举办首次赛马大会后,各乡镇在之后的几十年内每年定期举办自己的赛马会,有抓喜秀龙滩赛马会、岔口驿走马会、松山赛马会、古城赛马会、朱岔赛马会、东乡坪赛马会、天堂赛马会等近十多个乡镇定期举办赛马会。

  轻松玩转那曲赛马节

  ■时间:那曲赛马节藏语叫作“达穷”,一般在公历8月份举行,为期一个星期左右。
  ■住宿:虽然现在那曲镇在不断地新建宾馆和饭店,但是赛马节期间住宿仍然紧张,需要提前订房。
  ■交通:自助游客可以选择从拉萨西郊汽车站乘车前往那曲,大巴票价50元/位,小巴70元/位,轿车100元/位,行驶时间和车辆大小成正比。
  ■注意事项
  1.参观赛马节开幕式人潮如织,最好提前一小时左右购票入场;
  2.赛马场周围厕所不多,尽量少喝水;
  3.赛马会现场往往人山人海,偶尔还会出现马匹乱跑,冲进人群踩踏人的事件,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
  4.在前往那曲途中可以观看到景点“草原八塔”。相传格萨尔手下的一名骁勇大将夏巴战死于此地,此塔即为格萨尔修筑,以葬爱将。


作者:文/何乃柱、图/《西藏旅游》图片库   来源:西藏旅游杂志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