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圈现象面面观(转)

标签:
马业马圈赛马元亨疗马集外行领导内行文化 |
分类: 文摘 |
马圈现象面面观
马圈:一个看似很大实际却又很小,看似很小又感觉很大的怪圈。普通人想进来并得到承认,却很难;想出去,又舍不得。圈内人员参差不齐,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五脏俱全”。
马场:也叫马术俱乐部,私人投资,自己当家作主,谁想忽略他们的作用都不容易。投资不少,挣钱的不多,信条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我有钱,赔了赚了,我乐意。”不论是体育部门,还是农业部门似乎能管得着,似乎又管不着。
行业协会:多为“外行领导内行”,由一人说了算。常表面以协会名义作幌子,暗中却以公司形式运作。做梦都想统领各个马场,但又苦于无能为力。和社会上的普遍现象一样,协会也快变成了“邪会”。
协会副会长、副秘书长:完全是挂名的,“聋子的耳朵--配搭,瞎子的眼睛--摆设。”多数是拉靠关系而得来的,个别的是靠提供“赞助费”而换来的。虽然是“副职”,印在名片(“明骗”)上也是金光闪闪的,除膨胀一下虚荣心之外,尚未发现其他副作用。
协会理事:基本不“理事”,是因为无权“理”事。罕见的一次权利就是对唯一候选人的选举,必要求用真名投票或者当面举手,多数理事出于“面子”,无奈只能赞成。
行业网络传媒:爱马人的精神家园和希望寄托场所。喜欢以“全国最大、全国第一、唯一、独家”等“名目”标榜自己,自以为网友的文化水平低而没有自主判断力。
行业杂志:基本告别“黑白”时代,全是彩版,表面华丽,内容可读性少,充满“旧闻”,缺乏原创,10分钟基本可以翻完,翻完以后不再有看第二遍的欲望。常勾起人们对老“养马杂志”的怀旧感。
马术比赛:看客不比参赛者多多少,并主要是参赛者的亲朋好友、初学入门者和嘉宾,还有大会的工作人员以及看门人。
比赛奖金:少之又少,但“有点就比没有强”,因为“钱不是一切”,并由此得到慰藉。
马兽医:非常缺少的人才,但工资又不高,常跳槽后又跳槽,最后转到当“宠物医生”,或者卖兽药或者卖饲料。
修蹄师:紧缺人才,常奔波于各马场修蹄,由此而使自己的鞋底也比别人多磨掉了不少。
马畜牧师:工资不高,工作较轻闲,常兼做兽医助理的事。较爱马,万不得已才跳槽,但离开马觉得无所适从。
马中兽医:被邀请的次数少之又少,无奈常兼做西兽医。闲暇之余,尚念念不忘《元亨疗马集》。
赛场兽医:马术或赛马比赛中最需要的外科医生,四肢病和灌盐须熟练掌握,必须懂“马匹人道处死术”。
爱马人:君子,爱马如痴,喜欢与马有关的一切。做梦有时候都和马在一起。一般“三句话不离马”。
马骗子:不懂装懂,招摇撞骗从不脸红,爱说大话和自我宣传,常借助一堆“名人的名字”来吓唬人,以弥补自己内心的虚空。
马友:喜欢骑马和侃马,在网上疯狂发帖子,爱看骏马照片、更爱看美女或者俊男照片的人。常以一起骑马的名义,聚在一起“腐败”一顿。
马夫:高素质的文化人常尊称其为“马工”,工资一般600-700元,住宿免费,真正与马“朝夕相处”的人。
赛马:一提起“赛马”,多数人会误认为其就是“赌博”。个别领导因害怕丢官常避而不谈。多数人认为赛马没有坏处,并坚信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开放赛马。
老师:误人子弟者,单纯夸大“马业的好处”而常常误导对此毫无所知的学生,并对后来者不承担任何责任之人。
马业时代:精英汇集,诸侯群立的时代,富人、骏马和美女云集的时代,照例夹杂着大小骗子,因无序无主,马业之内必有一场变革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