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黄梅
(2023-08-03 15:39:53)
标签:
倒黄梅小院梅雨随笔 |
今年七月出梅,但仍然“一歇歇落雨,一歇歇出太阳”,看来是“倒黄梅”哉。小暑那天,好像是下的雷阵雨,小时候听说,“小暑一声雷,就此七七四十九天倒黄梅”。
很多人都不喜欢黄梅天,因为湿嗒嗒,黏滋滋,天气闷热。确实,黄梅天对人们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常常能听到人们对梅雨的埋怨,对潮湿的无奈。黄梅季节,细雨不断,太阳偶尔露脸,到处都是潮嗒嗒,人们好像在洗桑那浴。绵绵梅雨,真的让不少东西都发霉,苏州人有又称之为“霉雨”。所以,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梅雨,但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我倒是蛮喜欢这雨蒙蒙,湿漉漉的梅雨季节。我想,姑苏的典雅园林也合适这烟雨朦胧的氛围,姑苏的宁静小巷也喜欢这淅淅沥沥的细雨。梅雨本来就应该是浪漫的,多情的,忧愁的,梅雨季节,人的思维,或许会更多愁善感些。江南梅雨季节不只有潮湿,还有诗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我很喜欢梅雨天的我家小院,特别是阴雨天,小院十分滋润。姿态优美的石榴树上挂着许多石榴。可惜这石榴只能观赏,不能吃。高大的枣树上长着许多枣子,这是西山的马眼枣,很甜。院子里的盆景都郁郁葱葱,今年不用一直浇水,时而细雨濛濛,时而大雨倾盆,水分很充足。
我喜欢站在院子里,观察这阴晴不定的天气,苏州的梅雨诡异莫测,刚才还烈日当空,不一会儿,四周的乌云慢慢聚拢,天色暗下来,带来一阵大雨。看着这个湿漉漉,水灵灵的世界,给我带来一种平和,又略带忧郁的情绪。
石槽里我养着浮萍,一直下雨,石槽里的水满了,浮萍被冲掉了,我只能把浮萍养到盆里,等黄梅过去再放到石槽里。
苏州人在梅雨季过后,有“晒霉”的习惯。习惯把压箱底的那些东西都翻一翻,理一理,见见日头。记得小时候,一出梅,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母亲会把柜子里,箱子里的东西都拿到院子里晒。我们这些小孩很兴奋地跟进跟出。母亲的额头上挂着晶莹的汗水,在阳光下闪闪烁烁。现在想想,在出梅后的艳阳天,晒晒那么多烙着漫长岁月痕迹的旧物件,借此回味过往的日子,怀念一些人,一些事,也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