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如江2011
刘如江2011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85
  • 关注人气:1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山千佛禅院,与手持如意的地藏王菩萨,究竟有何讲究

(2018-09-09 11:01:11)
标签:

千佛寺

地藏王菩萨

大孝大愿

唐山丰润

分类: 服务案例

唐山丰润,有一座特别的寺院,名曰千佛寺。据传,公元645年,唐太宗东征高丽屯兵于此处,夜梦千佛,逐赐名千佛山,并下旨建千佛禅院,后易名千佛寺。唐代高僧道膺法师曾在此地隐居修行。唐山千佛寺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地藏王菩萨,左手宝珠、右手如意。

 

在佛教当中,“千佛”一词就大有讲究。大乘佛教有“三世三千佛”之说,简称千佛。并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合称“三世”,又有“三大劫”的说法,即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这三劫之中,皆有千佛。在《千佛名经》中,这三千尊佛,每尊都有具体的名字。

 

大乘、小乘中,俱有“七佛”讲究,说的是离我们时间最近的七位佛,过去庄严劫中三佛,贤劫中四佛。我们熟知的“释迦牟尼佛”为贤劫中的第四佛,而第五位佛则是“弥勒佛”,要经历五十六亿七千六百万年,方才出世,示现成佛。期间空档期的代理佛,便是地藏菩萨。

 

佛学体系中,菩萨地位仅次于佛,协助佛来传播佛法,救助众生。在所有的菩萨里,他们的身份不一样,地藏王菩萨居首,属于释迦佛涅槃之后,弥勒佛未来之前,娑婆世界的“代理佛”。地藏菩萨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与其修为有着很直接的关系,大孝、大愿德业深厚。

 

电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中有句经典台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其实就源自地藏王菩萨的大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度众生的特点,就是哪里最艰苦,就到哪里去。在汉地的民俗信仰中,地藏王菩萨更有“幽冥教主”的地位。

 

地藏王菩萨虽然是菩萨,但已经修到佛的境界,因为发了“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才没有成佛。释迦牟尼涅槃后,离开我们这世界之前,嘱咐地藏菩萨代管天上地下一切。因此藏菩萨并非人们通常认为的阎王角色,其实他不仅仅管着地狱,也管着娑婆世界的所有众生。

 

按照佛教中的讲究,地藏王菩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常居秽土,越是浊恶世界越要去,越是恶业深重众生越要去度化;二是现出家相,在诸菩萨中,地藏菩萨与众不同的,是现出家相,不像其它菩萨,基本上都是现在家相的,如观世音菩萨,现白衣大士,或者天人相。

 

地藏菩萨的工作对象,是在地狱里度极重罪的众生,只要他们改恶从善,至心诵念地藏菩萨圣号,便可解除一切苦厄,使地狱相,隐而不现。菩萨的度化工作也注重防治结合,对已堕地狱的,令其离狱,对于末堕地狱的众生,则是令其护持善根,永远不造堕地狱的恶业。

 

在诸菩萨中,地藏菩萨是最孝顺的,以“大孝”闻名。佛典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发下大誓愿,“度尽众生,方证菩提”,以此功德愿力,令多生父母离苦得乐,转凡入圣。《地藏经》是佛门孝经,而地藏菩萨更是“孝”的代名词。

 

为报父母深恩而愿度尽众生,可见地藏菩萨的愿力弘深。孝道是激发其发弘誓愿的主要原因,孝道是促使他累劫报亲恩的原动力。地藏菩萨教导众生,知因识果,孝敬父母,止恶向善,离苦得乐,实践无尽的孝道。所以,这位菩萨同时以“大孝”“大愿”之德业被广为传诵。

 

另据释教中的一些讲究,地藏王菩萨求诸所愿皆满足,地藏菩萨功德与佛平等,敬信他的功德也不可思议。我国地藏菩萨像多为光头或是头戴毗卢冠造型,一手持锡杖,一手持莲花,或是手持幡幢、宝珠等。其中宝珠就是“如意珠”,意思就是光摄大千世界、满足众生所愿。

 

中国传统上讲究孝道,无论对于生者还是逝者,都是如此,甚至好多朝代都标榜“以孝治天下”。地藏菩萨是孝道的代表,所以“地藏三经”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地藏菩萨本愿经》,而地藏的孝道树立了地藏菩萨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地藏信仰也成汉传佛教的一大特色。

 

正是出于民间信仰基础特殊性方面的考虑,唐山千佛山园区在寺院和景区扩建的过程中,还规划新建“地藏禅院”,这是其“一岭,两廊,三福地,四广场,五百亩农耕园,六大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大项目的另五个则是养生阁、生态苑、千佛寺、蓄水池和菩提林。

 

我国传统上有超度亡灵的习俗,可诵经念佛能使亡者得益,这种说法从古到今都有人质疑。但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说明,若人命终后,为他布施作福诵经念佛等,所得的一切功德,活人多而死人少,作功德者得六分,死者得一分。孝子贤孙的超荐,利于先人,更利自己。

 

安徽九华山,被视为是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九华山开辟为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成为一千多年来僧侣及大众的朝圣地,这缘起于唐代新罗国王族僧人“金地藏(金乔觉)”的修道故事。因其生前笃信地藏菩萨,而且传说其容貌酷似地藏瑞相,人们便认定他是地藏菩萨转世。

 

地藏王菩萨的坐骑名曰“谛听”,通常伏在菩萨的经案之下,据说可以通过听来辨认世间万物,尤其善于听人的心。谛听原身是白犬,因为地藏法门以孝道为基,狗性忠诚,就如同文殊之狮子表智慧,普贤之白象表大行一样,地藏之谛听表忠诚不二之心,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农历七月三十日(或廿九日),准确地说应为七月晦日,为地藏王节,相传是地藏王涅槃得道之日。在佛教经典中,地藏菩萨生在农历七月十五,九十九年后在七月三十入灭。阴历七月民间称为“鬼月”,七月十五中元节又大有讲究,七月中国学佛行人,读诵地藏经的特多。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与民俗信仰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源于地藏王菩萨的愿力,他不光是末世众生的有力救星,亦是地狱众生最可靠的救护者。奉行佛法之人,称念地藏菩萨的圣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不论对自还是对他,不论或存或亡,其实都有莫大的利益。

 

地藏菩萨的救度,特重于如何使人不作重恶业,不堕落地狱。佛教认为人在一生中免不了会犯下过错,所以都有堕落恶道的可能,而救济方法在死前比较容易,死后则更为困难。因此地藏菩萨对苦难众生特别慈悲怜悯,故而发愿重在救度恶道众生,这也是地藏菩萨伟大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