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西来
标签:
白马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摄摩腾竺法兰洛阳 |
分类: 拾逝中年 |
白马西来
到洛阳后第一站直奔白马寺。这个于儿童时代从小人书里记住的神圣古刹,在我五十岁时终于奔现了。
站在白马寺的门前广场上,我伫足凝望,细致打量着这个埋于心底的影像。红墙黛瓦,三个拱形门,一大二小,黑色匾额三个楷体金字:白马寺。门两侧扇形墙体在红墙黛瓦中衬以鹅黄底色,各书四个大字: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一对石狮威严护法,一对石马温和驯良,这一切都与我心中的预期完全一致。
“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我向着大门缓缓行进,不能走快,一步,一步,一步就是一百年。
进入山门首先是天王殿,然后依次为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构成了白马寺的中轴线。园区的西部分别为泰国风格佛殿区、印度风格佛殿区和缅甸风格佛殿区。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它不仅让佛教在中国生根,还以这里为中心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以至于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马寺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山门东西两侧是祖师苑,分别埋葬着两位开山祖师:摄摩腾和竺法兰。
公元65年,汉明帝刘庄梦到了一个高大金人在他的床前反复飘移,一句话也不说,他被惊醒。回想一年前看到了一颗流星从织女星飞出,16天后,他亲爱的母亲太后阴丽华就去世了。来自心底的不安让他坐卧不宁,他不知道金人预示着什么,他太想知道答案。此时的东汉距离西汉“独尊儒术”的思想统治已近200年,儒家“不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教化,缺少对人心灵的抚慰,罔顾对人的终极关怀,无法解释隐藏在人内心的对“生死无常”的困惑,一元化的思想统治已开始动摇,人们更需要的是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寻。百姓这样,皇帝也一样。刘庄与几位大臣讨论梦境里的金人,有大臣说:西方有神,叫佛陀,与陛下梦中金人一模一样。并讲述了关于佛陀的故事。刘庄被吸引,立即决定派人西出玉门关拜求佛法,煌煌大汉不能没有神祇的护佑,堂堂皇帝不能没有神祇的教诲。
中国第一次西天取经开始了。
此时的印度,佛陀灭度已经500年,国内的佛教在分裂战乱和外敌入侵以及婆罗门教复兴的挤压下,已无生存空间。僧侣们被迫出走,离开故土,向不同方向去寻找弘扬佛法的途径和修行港湾。中国使者在大月氏,就是阿富汗地区遇到了摄摩腾和竺法兰。一个在求法,一个要宣教,在这一迎一送之间完成了一次伟大的文化碰撞。这就是缘分,缘分就是不期而遇。两年后,使者带着佛经、佛祖画像、两位高僧、一匹白马回到了洛阳。摄摩腾和竺法兰一进入这个传说中的震旦王国,就认定这里就是他们的归宿之地。刘庄给予了高僧最高规格的礼遇,住进国宾馆——鸿胪寺。第二年在洛阳西郊为他们修建清修之所,因白马驮经故,取名“白马寺”。自此以后,作为官署名号的"寺",便成为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从此,白马寺梵音袅袅,佛祖智慧的声音绵延传续,诵唱不绝。
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最初200年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摄摩腾和竺法兰在白马寺翻译了第一部汉文佛教经典《四十二章经》。250年,印度高僧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第一部汉文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时期,安息僧,即伊朗僧昙谛译出僧团组织章程《昙天德羯磨》。这样,佛经、戒律、章程已完全齐备,一条中土出家修行的正规大路已经铺成。260年,中国佛教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叫朱士行的河南颍川人,依照《昙天德羯磨法》在白马寺登上戒坛,跪于佛祖面前,剃发为僧,诞生了中国汉地第一个正式受过比丘戒的出家人。头发落地的那一刻,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祖训被打破了。至此,白马寺作为中国第一次西天求法的产物,成为了中国第一译经道场,中国第一座传戒道场,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中文戒律,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实至名归的成为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
白马寺也历经磨难。190年,董卓西迁,将洛阳方圆200里烧毁一空,白马寺荡为灰烬。在之后的300年中,又两次重建又三次同洛阳湮没于战火。直到1555年,明嘉靖重修,才重现了“宝刹高标倚太清”的庄严景象。白马寺早已不是一座寺院,建不建,修不修,都不影响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所生成的花果。
佛教进入中国之前,中华文化的灵魂是老庄、是孔孟,儒家与道家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佛教进入中土之后为了在士大夫中弘扬佛法,传教者学会了用老庄和周易的语言去解释佛经,这样中国文化的格局开始出现了改变,在相互的融合中,促进了儒与道的全新发展,儒释道三教合流逐渐成了主流思想。
中国文化的包容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体量。
走出白马寺,我又在来的地方站了一会。看着“庄严国土
利乐有情”八个大字我在想,佛学文化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已经融化为了一种生活哲学,就像柴米油盐一样完全浸入了我们的日常。这种浸入是贯穿阶层的,底层百姓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上流权贵敬畏“因即是果果即是因”,文人士子抒怀“行到水穷处
佛法难吗?一定很难。但作为普通人只要端正平常心我想一句话就够了:静心即净土,做人即做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