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是乖妈
我是乖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50
  • 关注人气:3,3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智慧杯比赛的感想(1)

(2019-12-19 09:42:56)
分类: 计算机竞赛
以前都是带着孩子参加各种比赛,这次自己参与组织了海淀区智慧杯中小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努力让每一个认真参加的孩子都有收获。比赛圆满结束了,感谢小伙伴们的辛勤工作,也记录一下自己在组织比赛过程中的感悟。


1. 关于智慧杯比赛

智慧杯是海淀区教委主办、海淀区教科院承办、有道小图灵协办的中小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今年是第三届,以往的两届主要是创意编程,也就是提交自己的作品让专家评审。今年教委同意了我们的建议,新加入了C++编程思维比赛,让更多信息学竞赛的选手可以参加。


2. 比赛的作用

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报外面的课外班,为了检验孩子在同龄人中的位置,经常带他参加机构的杯赛。杯赛一般就是考语数英三门,大部分机构会在考试结束之后公布题目和答案,孩子也会把自己的答案记录回来,每次都是我帮着他对答案,仔细分析查缺补漏,把孩子的问题找到,及时总结弄清楚犯错的原因,希望将来不要犯相同的错误。

小的时候学围棋,教练经常说的就是“以赛代练”。我也感觉以赛代练的效果真的非常好,因为比赛的时候孩子非常专注和认真,通过每次的记录和总结,能够看到孩子的不断进步和成长。而且孩子特别喜欢比赛,尤其是信息学的比赛,因为信息学有很多线上的比赛因此参加得比较多,获得过不错的成绩,也正向激励他更加喜欢信息学。

在比赛的过程中也慢慢积累了各种经验,以前认为所谓的以赛代练就是有比赛就参加,以量取胜,但实际上“质”比“量”更加重要。

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每次孩子比赛出来都会说题目很容易,都做对了,很多考试一结束,家长群里的消息往往是感觉别的孩子考得特别好,好多孩子都能得满分,但是最后的实际情况和想象中差很远。基本上所有的考试都有这样的经历。

其实分析下来,这个现象并不是孩子胡说八道,而是有深层的原因。很多孩子在比赛的时候根本无暇关注各种小细节,往往是掉进了出题人故意设的坑也没发现,考完了会自以为全对了,而家长也会对孩子的说法信以为真,孩子越小这个情况发生得越多。

就比如数学比赛,小到机构组织的比赛,大到最高水平的高联,经常有孩子会说自己被误判了,实际分数和估分差很多,其实分析大部分的情况都是孩子水平不够,自以为做对了。而真正高水平选手的能力也体现在估分特别准,往往考试结束之后就能非常准确得预估出自己最终的分数。信息学也是一样的情况,考试结束之后,往往水平靠前的选手互相打听一下估分,就能知道大概的排名了。

所以提高的方法是要仔细分析每一次比赛错误的原因。比如信息学比赛,等孩子比赛之后看到正确答案和自己的代码,往往会发现犯了各种各样低级的错误。信息学比赛比数学要求更高,因为不是人工判卷,没有过程分,可以说是容错率为0的比赛,任何一个小细节的疏忽都会导致结果不对。基本上每位信息学选手都遇到过爆零的情况,即使是大神。每个坑都要自己踩过,才能下次注意不要再犯。

另外每个人比赛的状态和平时的练习会很不一样,比赛是要求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题目,比赛的结果不仅仅是实力的体现,也会受心态、运气、发挥等各方面的影响,就像体育比赛一样,发挥出自己平时的正常水平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都是很难的,这让我想起“倒霉先生”埃蒙斯的故事。所以每一次的比赛,都需要每个人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

所以不仅仅要多参加比赛,还需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比赛。不是只关心最后的成绩,而是要通过比赛的每一个小细节来总结自己将来可以提高的地方,才能真正得做到以赛代练,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