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七,向新一军烈士敬礼!

标签:
新一军摄影相片公墓军歌杂谈 |
分类: 杂感 |
今年七月七,向新一军烈士致敬!
二零零九年七月七日
公墓入口的碑石,孙立人亲笔。文革铲除殆尽,但“第一军”依旧清晰,是因高高在上,还是天佑忠魂?
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公墓的东门楼全貌,本来里面是空的,有个手持冲锋枪的士兵雕像,如今成了两个单位的房间。
有东就有西,一转身,目光所及让人难以置信,但还是确认了:西门楼依旧在,只是面目非!
西门楼里的站立士兵雕像自然也无踪影,更可悲的是曾一度成为厕所,后才该为他用。如今在一个即将拆除的服装市场的内部,一片狼籍和破败中,等待命运的选择。
楼梯是后人为做他用而附加的
一棵古树,附近没有比之更苍老的了。老树的脚脖子被水泥包围,身上还钉着残留的塑料布,感受如何?
在屋顶,老树从天花板伸出,枝繁叶茂,活力旺盛。真是:磨难中,方见本色!
眺望对面的东门楼的上端,可以看见有革命的清除痕迹。
这是西门楼的被清洁的部位
门楼的顶部加了两层砖,是为了建附加建筑的屋顶。
一处破损,手扣了扣之后,叹服当年的建材的质量和小日本的手工
即将拆除服装市场的全貌,西门楼在左侧,几乎看不出来。
纪功亭,无语了。。。。。
算是个全景了,只能这样照。
亭子里面比较干净,放置了常青的植物。看到这个,感觉似乎还是有点作为的。
摩托堵在入口,不让闲杂进入,也算是摩托化护卫?
亭顶破烂不堪
主纪念碑!因事先不知,好不易找到,却不可接近。严防死守下,仓促间佛脚难抱,留待潜伏奇袭吧。
主纪念碑应是目前处于最好保护状态,并有修复的痕迹。新一军老兵曾获准进入。难得让国军官兵涌进那地方相聚扫墓,希望不是为统战,而是“以人为本,尊重历史”的开始!
新一军及公墓简介:源自征战缅甸的中国远征军,组建于一九四三年初,郑洞国首任军长。一九四四年八月,孙立人接任军长。赴印缅期间,新一军共参加大小战役700余次,歼敌74000多人,歼灭了号称长胜军的日本关东军第十八师团,打通并保卫了当时盟军通往中国抗日战场的唯一补给线中印公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保卫祖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天下第一军”。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新一军开往广州接受日军投降。9月6日进驻广州,9月16日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受降典礼。随后,军长孙立人下令修筑广州新一军公墓,以纪念2.7万名为国捐躯的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1945年11月5日,新一军公墓奠基,1947年4月竣工,并专门择定新一军进驻广州两周年的1947年9月6日举行落成暨公祭典礼。
公墓由新一军全体将士捐款而建,清华土木专业出身的孙立人亲自选址,并主导了设计意念,施工人员主要是600名日本战俘。孙立人称:“计全部工程,费时一年又半,建筑费用则悉由本军全体官兵节衣食省血汗以捐献者,纪念塔上矗立之铜鹰,重逾千斤,其铜料则由库存战时所集炮弹壳熔化而成,一极有价值之珍贵纪念品焉。鹰为本军军徽,盖取诗大雅‘维师尚父,时维鹰扬’之义,以状丰功于不朽,初非取则于异国也。”
孙立人在墓志中写到:“余忝军长,于奏凯归来,招魂追旆 ,同返中原,永享春秋长安窀穸 。”
孙立人曾经留言:身后一定要归葬于广州新一军公墓,与万千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同冢长眠。终不成,呜呼!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新一军军歌
吾军欲发扬,精诚团结无欺罔,
矢志救国亡,猛士力能守四方。
不怕刀和枪,誓把敌人降,
亲上死长,效命疆场,才算好儿郎。
第一体要壮,筋骨锻如百炼钢,
暑雨无怨伤,寒冬不畏冰雪霜。
劳苦是寻常,饥咽秕与糠,
卧薪何妨,胆亦能尝,齐学勾践王。
道德要提倡,礼义廉耻四维张,
谁给我们饷,百姓脂膏公家粮。
步步自提防,骄纵与贪赃,
长官榜样,军国规章,时刻不可忘。
大任一身当,当仁于师亦不让,
七尺何昂昂,常将天职记心上。
爱国国必强,爱民民自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