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101大楼660吨“大单摆”防地震、台风

标签:
台北101大楼660吨大单摆防地震台风 |
分类: 博学知识 |
台北101大楼660吨“大单摆”防地震、台风
660吨金属球 护卫101大楼
台湾地震多,台风多,可高508米(不含地基)的台北101大楼为何总是安然无恙?
省科技馆工作人员揭示了这个秘密。他按下“地震”开关,展台上的一栋“大楼”左右摇晃得厉害,而另一栋同样高度的“大楼”晃动幅度要小得多。原来,后一栋“大楼”中悬挂着一粒金属球。
工作人员解释说,这粒球叫做阻尼器。由于阻尼器相当重,当地震发生时,它可吸收大楼的震动,减少建筑物的震度。台湾101大楼顶端倒悬一颗巨大的金属阻尼球,有660吨,是世界上最重的阻尼球。然而,101大楼当初装阻尼球是为了防台风,没想到也在防震上显奇功。
台北101大楼阻尼器的原理
Taipei 101-TMD是针对该大楼需求量身订做的被动(Passive)阻尼系统,其主要目的为调谐、减低大楼受风力吹袭时之摆动,以确保大楼人员的舒适度而设置。
有别于一般传统隐藏式阻尼系统,Taipei
101-TMD结合了建筑机能与结构功能之考虑,设置于87F~91F的核心位置,实心钢球直径5.5公尺,重量高达680
吨,以四组缆索悬空固定在第 92 层,下垂高度达 22 公尺,球体位于第 87 楼夹层。
在钢球下方装置有斜向及水平各八支油压型阻尼器。
悬吊的大钢球是运用物理惯性,当大楼摇晃时,这个大钢球也会摆动,当大楼向右摆动时,大钢球会向左摆动,因为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可以达到平衡的作用,可减少大楼受风力时的40%摆动量,TMD平均在一年内会有几次30余公分的较大摆动。
因TMD与大楼摆动周期相同,约7秒一次来回循环,因此在日常情况下摆动并不明显。
《监控系统图》
(因尚未找到类似101 TMD的「被动」控制系统图片,下图暂以「主动」控制系统的图片供参考)
地面、楼上都有装置sensor(侦测器),可由中央控制室的计算机计算位移,并调整阻尼系统的运作。
顶部的anemometer是风速计,相关风速信息亦会传至计算机。
小小防震滑轮 呵护贵重物品
紧接着,工作人员给我们演示了“贵重物品隔震实验”。摇动把手,展台震动,一块固定展台上的“古董”摇摇晃晃,眼看随时都要破碎;而另一块装有滚轮展台上的“古董”安稳得很,虽然“大地”在晃,可“古董”就是不晃。
工作人员说,这是“滚动式隔震支承”,给贵重物品防震再好不过了。物品放置在装有滚轮的隔震板上,地震来袭时,隔震板会利用滚轮本身的前后左右滚动,消散并减弱上传的地震能量,这样就能在地震中保住贵重物品了。这个装置,普通人都能自己制作。
地震过后 为何地上会渗水
在港口边、河流沉积等地,当发生强震时,土壤常常会渗出水来,这一现象叫做“土壤液化”。为何土壤会液化呢?工作人员带着我们做了个小游戏。
在“土壤液化实验装置”前,工作人员不停地摇动把手“制造地震”,约5分钟,震动台上土壤中的水就浮出表面。土壤上一栋没有打桩的屋子早就倒下,另一栋有打桩的屋子几乎纹丝不动。工作人员说,土壤是由一颗颗沙粒或土粒组成,中间还有水和空气。地震发生时,沙粒重新组合,原本在空隙中的水分就被挤出,涌到地面来。因此,在港口边或者河流沉积等地建房子,应该把土夯实,或者加装基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