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呼吸顺逆与经络关系——养生健体笔记之一:

(2010-03-04 00:21:49)
标签:

修身

养性

真气

李少波

大山倍达

气功

代有才人

分类: 养生健体

呼吸顺逆与经络关系

代有才人随笔

 

走进代有才人的武学笔记,与本人一道探讨、交流、进步。。。 

 

喜欢作一些修身养性健体的思考和习练,不太愿意写,但试想权当作笔记,不求文华以备自己查阅,偶对别人有启发也未尝不可。

或许有些天真地认为,自己先天体质弱但却在近不惑之年,有着前几十年未曾有感的养生感悟,以为是独特的,有时又是难以言喻,有质疑学术的有独自创新的,又好笑又略有得意的是,就在自己对气功才知皮毛情况下,竟有同龄人要拜师学艺的,当然不能误人子弟谢绝了,但人家说我是不愿显山露水,是高人不愿出山云云,不敢当但话却听之偷偷乐!

其实我所练养生功,改进是较大的,亦为技击能提高速度,正在做新有尝试,由原原先的蓄收梢中根次序——击放根中梢次序,变为蓄收根中梢次序——击放仍然根中梢次序。但有两个问题待克服:

(一)吸呼收发力肌肉与经络循行配合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人觉得相当多的气功沿袭古人的精华和糟粕并用,而不知取舍,而如日本空手道气功本约略唐代传至日本被称为唐手,观其方法,委实说其改进的科学和实用令我吃惊,已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趋势。故我所练气功虽取自内经,却也独特不是照搬而有取舍去留,至今仍在探索更佳练法。今查阅李少波真气运行法,与我所练亦不尽相同,很感兴趣其“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之句,不知其是顺腹式或逆腹式呼吸,而网上也有相同感兴趣者的提问,然李少波在其真气运行法中似乎并没有肯定用上述哪种呼吸法。其书中有“真气运行法是采用什么样的呼吸?答:请参考本书第三章第三节。不管那一步功,都不要注意胸腹活动……呼吸的胸腹活动和真气的循经运行,是自然的人体生理活动,不可在练功中主观追求,要顺乎自然”;“有人追求通周天,用逆呼吸,致气上冲胸。练“真法”注意呼气,使真气沿任督下入丹田,自然痊愈”,这里李少波没有说是用顺或逆式呼吸,似乎是自然呼吸。但李少波真气运行法病例中介绍,学员李步琢在其指导下成功过程:”呼气注意丹田。。。每当呼气时小腹由小而大似有弹力。。。“却表明是逆腹式呼吸的呼气时的状态。其周天歌的内容是:微撮谷道暗中提,尾闾一转趋夹脊;玉枕难过目视顶,行至天庭稍停息;眼前便是鹊桥路,十二重楼降下迟;华池神水频频咽,直入丹田海底虚。歌表明是任督两脉合成的一个循环大椭圆轨迹,但其实①任督两脉腹背都有分支,完全可以吸是一个圆,呼是一个圆(应符合内经经络走向,这是我所练的),而不是传说中的小周天任督两脉合成一个圆;②其大周天,吸时手三阳、足三阴顺行,呼时手三阴、足三阳顺行,是8字型扭转走法;与通常的吸时足三阴、手三阴顺行,呼时手三阳、足三阳顺行不同,此是环流结构展开即近似圆周。两种走法理论实践皆可,只是不知何者更科学(本人是练的后一种,但依照本人一向兼收并蓄的原则,也会尝试李少波老先生的走法)。

其实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甚妙,但无具体循行路线,反而各家说法不一,本人以前认为前两句说的是吸气、后两句说的是呼气时的状态。应该与《行气玉佩铭》“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所言一样吧!然而各家说法仍然不一致,郭沫若《奴隶制时代》释其文为:“这是深呼吸的一个回合。吸气深入则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则定而固;然后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与深入时的径路相反而退进,退到绝顶。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有气功学者认为此铭文主要阐述小周天功的作法和行功时的注意事项。该玉佩为现存最早的有关气功文物。但在李少波真气运行法中与郭沫若的看法不同,认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是从呼气开始(则与郭吸气下行)往下行乃至意守丹田。。。

经络行气的循行各家不一,以什么为准呢?当然以《黄帝内经》和中国的传统道家为准,行气当然要以黄帝内经的经络为准,主要是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配合呼气道家更有实践经验,老子、庄子以及张三丰都是正统正道,原本不爱看道家功法古诀只看白话,既白话养生家观点相左,不妨看一看道家《功法十三步》“一阳初动本无心,收炁必须先提根。吸从督脉升泥丸,呼由任脉降会阴”,不再引述相左的观点了,自己应该明断,鲁迅说中国差的就是呐喊者和勇士,勇士不敢当且当一回呐喊者算了,从中自己得出以下结论:

①为顺腹式呼吸,一般吸走督脉又行经络又行肌肉只有顺式较好(玄妙另后解)。

②为逆任督经络而行。

③顺腹式呼吸与逆腹式呼吸都重要,须懂得两者之间呼吸过渡

顺式呼击主要用于击打,而逆腹式呼吸主要用于接触式发力(此纠正我以前的相反看法),如柔道、太极拳,要成为为一个优秀的武者,两种呼吸都要精熟且要知道转换,请看著名的大山倍达的呼吸:

呼吸顺逆与经络关系——养生健体笔记之一:

大山倍达顺腹式呼吸(蓄吸气时腹部凸出)

 

呼吸顺逆与经络关系——养生健体笔记之一:

大山倍达逆腹式呼吸(吸气时胸部上抬)

(二)以经络运行提高抗击打力(后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