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人物——香菱

(2019-02-26 22:17:33)
分类: 简读红楼梦

红楼梦人物——香菱


香菱是红楼梦中第一个出场的十二钗人物,在金陵十二钗副册排第一。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警幻仙姑游观太虚幻境,打开金陵“薄命司”中副册,只看到了一个人,就是香菱:画着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图画内容寓意香菱的悲惨命运。判词中的“根并荷花一茎香”,暗喻香菱出身高贵,母亲“性情贤淑,深名礼义”,父亲“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可见她根基与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无异,故被置于金陵十二钗副册第一位。


香菱的名字的变迁与其一生遭际息息相关。


甄英莲
:名字有“真应怜”的寓意,说明她命运堪怜;另外,“莲”也寓意品格高洁。可怜她四岁时被拐走,长大后被卖,后被薛蟠强买回家,起初是作为薛姨妈的丫环,后被薛蟠纳为妾。哪知这薛蟠喜欢了没几日,不出半个月便看做马棚风一般了。


香菱
:薛家来京后,香菱跟着薛蟠,薛姨妈一家待她还不错,薛宝钗给她起名叫“香菱”。“菱”即“菱角”,已不是高洁的莲花,但“香”字仍保留着,说明她具备美貌和温柔安静的品格。她纯真善良,待人真诚,对生活和未来充满热爱,敢于追求理想。“香菱学诗”一节是她追求高雅人生的淋漓再现。


秋菱
:薛蟠后来娶了正妻夏金桂,香菱命运急转直下。夏金桂是一个俗不可耐的毒妇、妒妇,她给香菱改名“秋菱”。“香”字消失,而“菱角”到了秋天就已经衰败,意味着香菱命运结局的悲惨。夏金桂使用各种卑劣手段,一步步把香菱逼向绝境,最后致使她“香魂返故乡”。


 


香菱的主要故事细节


(1)拜黛玉为师学诗


薛蟠这个浪荡子外面调戏柳湘莲被打之后,因羞愧难当,便出了远门学做生意。宝钗请求让香菱搬去蘅芜苑同住,香菱本就羡慕大观园,遂心兴奋,笑道:“好姑娘,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宝钗不愿教她,香菱就在当晚前往潇湘馆来拜师。


  

黛玉讲诗理。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幅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悟道:“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又道:“词句究竟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黛玉给香菱推介阅读书目。香菱例举陆游诗句,黛玉指导她读《王摩诘全集》,把他的五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律,次再李白的七绝读一二百首。先以这三个人作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黛玉将王维的五律给香菱,并说:“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香菱学诗入魔:一是沉醉读诗并给黛玉讲读诗感悟,二是央求黛玉给她出题作诗,三是执着地如醉如痴地作诗改诗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首读起来,宝钗连催她睡觉她也不睡。香菱读完王维的诗来送书,黛玉让她说说领悟,香菱例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等句,讲述“无理之中的有理有情”。宝玉探春恰好也来,都入座听她讲诗,宝玉夸她已得了“三昧”,探春说明儿补一个柬邀她入社,宝玉说他跟外头相公们谈起诗社,并把几首诗给他们看,都是真心叹服,都抄去刻了。


 

香菱又逼着换出杜律来,又央告黛玉探春给她出题,黛玉让她写“月”。香菱回去一边苦思诗句,一边又读两首杜诗,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她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把诗先与宝钗看了,宝钗不太耐烦,只说“不是这个作法”,让她去找黛玉评去。黛玉看了,说:意思有,只是措辞不雅,再做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默默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站在山坡瞧着她笑。只见她皱眉一回,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说“这个人定要疯了”,宝玉说“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宝钗趁机笑道:“你能像他这样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


  

香菱兴头头又往黛玉那边去了,探春等人跟了去,黛玉正和她讲诗呢,黛玉说还得另做,宝钗看了诗,嘲讽说:“原是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


  

香菱自以为写的绝妙,听宝钗说,和姊妹们说笑,自己扫了兴,便走至街前竹下闲步,挖空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探春说:“菱姑娘,你闲闲吧!”香菱怔怔答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她。”黛玉笑道:“圣人说诲人不倦,她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纨建议拉她去惜春那里叫她醒醒才好。

  
在藕香榭玩笑了一回,各自散去,香菱满心还是诗,晚间宝钗听她梦话:“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作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醒来就去拿来找黛玉。众人见她都争着要诗看。香菱把诗给黛玉,众人看了都夸说:“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要请你了。”


  

香菱的咏月诗: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脂砚斋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作者从宝钗眼中写香菱之勤奋,经过了呆、疯、魔、仙四个阶段。


写她“呆”,则见:“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院中,诸事不管,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写她“疯”,则见:“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地,来往的人都咤异”。


写她“魔”,则见:“自己走至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韵了。’”


写她“仙”,则见:“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不能做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2)玩斗草湿裙


贾宝玉过生日,大观园主子丫环大狂欢。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荳官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荳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箭一花为兰,一箭数花为蕙。凡蕙有两枝,上下结花者为兄弟蕙,有并头结花者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荳官没的说了,便起身笑道:“依你说,若是这两枝一大一小,就是老子儿子蕙了。若两枝背面开的,就是仇人蕙了。你汉子去了大半年,你想夫妻了?便扯上蕙也有夫妻,好不害羞!香菱和荳官两个人滚在草地下,香菱的半扇裙子都污湿了。恰好宝玉也过来斗草,笑道:“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倒有一枝并蒂菱。”香菱便说起了裙子是琴姑娘相送,宝玉建议把袭人的裙子借来挡事,香菱同意,宝玉去找袭人,低头心下暗算:“可惜这么一个人,没父母,连自己本姓都忘了,被人拐出来,偏又卖与了这个霸王。”裙子换好后,香菱见宝玉蹲在地下,将方才的夫妻蕙与并蒂菱用树枝儿抠了一个坑,先抓些落花来铺垫了,将这菱蕙安放好,又将些落花来掩了,方撮土掩埋平服。


3)被夏金桂虐待


薛蟠后来娶了正妻夏金桂,金桂给香菱改名秋菱,是摆布陷害香菱的开始。金桂见薛蟠有意撩逗自己的丫环宝蟾,料宝蟾是自己的心腹,便设计让薛蟠得机与宝蟾亲近拉扯,让香菱吴闯进去,被薛蟠气怒不已,从此对秋菱怒骂疏远。可怜秋菱心地善良,本以为能与金桂和平相处,想不到这样,只自悲自怨。后来夏金桂又让薛蟠和宝蟾在香菱房中去成亲,命香菱过来陪自己先睡,然后整夜役使香菱,总不使其安逸稳卧片时。后来忽又装起病来,只说心疼难忍,四肢不能转动。又从金桂的枕头内抖出纸人来,上面写着金桂的年庚八字,有五根针钉在心窝并四肢骨节等处,然后栽赃给香菱。薛蟠抓起门闩劈头劈面打香菱起来,一口咬定是香菱所施。薛姨妈训斥薛蟠,夏金桂撒泼。后薛姨妈气得无奈要把香菱卖了,宝钗让香菱又做了自己的丫头,香菱依从。香菱对月伤悲,挑灯自叹。本来怯弱,虽在薛蟠房中几年,皆由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今复加以气怒伤感,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


 


   
曹雪芹对香菱是十分钟爱的,把她塑造成娇憨天真、纯洁温和、得人怜爱的女性。香菱虽遭厄运的磨难,却依然浑融天真,毫无心机,她总是笑嘻嘻地面对人世的一切,她恒守着她温和专一的性格。当薛蟠在外寻花问柳被人打得臭死,香菱哭得眼晴都肿了,她为自已付出珍贵的痴情。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把她带入大观园来往,她便有机会结识众姑娘。为了揭示香菱书香人家的气质曹雪芹还安排了香菱学诗的故事。她拜黛玉为师,几经失败,终于成功,香菱学诗入魔,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香菱的憨痴,也显示了香菱骨子里的高贵家庭的根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