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龄官是贾府为元妃省亲买来的十二个戏子之一,扮演小旦,在十二个戏子中最有个性、戏活最好。她长相、气质很像林黛玉,与贾蔷相好。她与贾蔷的爱情对贾宝玉的感情成熟起了重要作用。
龄官的出场共有五出戏。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因元妃省亲,贾府派贾蔷去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回来学戏,龄官是其中之一。戏班子住在梨香院学戏,贾蔷成为戏班子的管理者。
第二次出场, 是在第十八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龄官为元春省亲唱戏,元妃很喜欢她,叫太监赏了她,“龄官最好,再作两出”,贾蔷要她做《游园》、《惊梦》二出,她因不是本角的戏,不肯做,定要做《相约》、《相骂》。贾蔷扭不过她,只好依了她。贾妃看了,“甚喜”,说“不可为难这女孩子,好生教习”,又赏她东西。龄官第一次亮相,就展现出倔犟的个性。哪怕是贵妃、哪怕是领班,她也不给面子。原因是不串行当,也可见她对职业存着一种敬畏之心。
第三次出场,是在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薛宝钗生日,在贾府院中搭戏台看戏,有一个十一岁小旦和九岁的小丑演得不错,贾母要看二人。进去后,王熙凤说那小旦“扮上活像一个人”,宝钗、宝玉都看出像黛玉,却都不说出,唯有史湘云口快,说“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结果引出了宝玉、黛玉和湘云三人的纠葛,宝玉两边周旋,两边落埋怨。
第四次出场是在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画蔷痴及局外》。端午节前后,学戏的女孩子放了假来大观园里玩耍。赤日当空,树荫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贾宝玉刚走到蔷薇花架下,只见一个女孩子蹲在地上,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贾宝玉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不忍弃她而去。这个女孩子用金簪向土上画字。贾宝玉就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地看了去,又在手心里用指头写,原来是个蔷薇花的“蔷”字。贾宝玉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大心事,才这样个形景。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熬煎。看他的模样儿这般单薄,心里那里还搁的住熬煎。”这就是龄官画蔷痴及局外的细节。龄官画蔷一节,说明了龄官对贾蔷的爱已到了无法排遣的程度。
第五次出场是在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宝玉这几天很郁闷,突然想要听梨香院小旦龄官唱《袅晴丝》,他在龄官身边坐下,龄官忙抬身起来,正色说道:“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宝玉很尴尬,刚要抽身回去,见贾蔷回来,原来贾蔷为了使龄官高兴,特花了一两八钱银子买了个名为玉顶儿、会衔旗串戏的小鸟来,龄官见了说:“你们家把好好儿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干这个浪事!你分明弄了来打趣形容我们……”龄官之语,透出她对自己伶人地位的不甘。贾蔷听后,赌神起誓说自己没想到这上头,随即将雀儿放了生,将鸟笼子拆掉。贾蔷又要去给她请大夫,龄官却又说:“站住,这会子大毒日头地下,你赌气请来了我也不瞧。”宝玉看到两人这样秀恩爱,深受触动,他回到怡红院就对袭人说,“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各人得各人的眼泪”。
后来大观园解散戏班子,有的就在贾府做丫鬟,有的回家,有的不知去向,龄官去向没有交代,可能跟随贾蔷而去,可能在戏班子解散前就已经死去。
龄官在书中的作用有三:(1)作者塑造了一个个性十足、光彩夺目、蔑视封建礼教束缚的女子形象。(2)可以映衬黛玉。黛玉以其独立完整的人格精神和自由平等的思想境界而成为了一个旗帜性的人物,她心地纯净,理想高洁,情感率真,行为果决,有着“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执着,也有着“孤高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情怀。晴雯有着黛玉相近的性情,她有着气愤着恼时“撕作千金一笑”的潇洒,也有着被人怀疑时提着箱底“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的爽朗,还有着不平时“宁可冲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的”率真,其“林风”来自黛玉的“真”;龄官有着黛玉的气质,她有着主子面前毫不妥协的倔强,有着烦躁时以雀自喻自怜的敏感,更有着孤独时“蔷薇花下画蔷”的痴情,其“黛影”来自于黛玉的“痴”。(3)改变宝玉人生观。在宝玉到梨香院找龄官听戏受到龄官冷遇后,宝玉改变了原先的人生观。宝玉过去一贯认为,所有的女孩子眼泪都是为他而流,所有的女孩子都在爱着他。通过这次事件,他识识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缘份。人之一生,能真正得到二个人的眼泪,就应满足了。他这种想法,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显得一般,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个突变和大转折,他“大彻大悟”地对林黛玉和袭人说:“我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怪道老爷说我是‘管窥蠡测。’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了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虽然从此宝玉并未完全断绝与其他女孩子来往,但明显增强了对黛玉的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