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诗词盛会(一)
标签:
红楼梦诗词 |
分类: 教学随笔 |
《红楼梦》中的诗词创作,不仅彰显出曹雪芹的绝世才华,更成为作品中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词,大都与人物的个性志趣相关,并且有预示人物命运的意义。这里我们简要记述作品中比较成规模的诗词盛会,并收录其中重要的诗词,方便大家学习和研究。
第一次,元妃省亲时题咏作诗,详见第18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元妃省亲的主要活动有:行国礼,见家人,游园筵宴赐名,题咏作诗。
元妃赐园名为“大观园”,“有凤来仪”赐名曰“潇湘馆”,“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即名曰“怡红院”,“蘅芷清芬”赐名曰“蘅芜苑”,“杏帘在望”赐名曰“浣葛山庄”。
元妃题正殿匾额为“顾恩思义”,并作一联“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有颂圣感恩之意。元妃向众姊妹说:“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异日少暇,必补撰《大观园记》并《省亲颂》等文,以记今日之事。妹辈亦各题一匾一诗,随才之长短,亦暂吟成,不可因我微才所缚。”又指向宝玉说:“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次之‘怡红院’、‘浣葛山庄’,此四大处,必得别有章句题咏方妙。前所题之联虽佳,如今再各赋五言律一首,使我当面试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
于是宝玉和众姐妹开始写诗。众姊妹题咏的是正殿,贾宝玉题咏潇湘馆等四处。
旷性怡情 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万像争辉 探春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文章造化 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文采风流 李纨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凝晖钟瑞 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世外仙源 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言律应景罢了。
薛宝钗《凝晖钟瑞》简析:题目意为“光辉瑞祥毕集于此”,彰显歌颂帝后之意。首联写大观园在京城西面,气象佳胜,见贾府受皇帝恩宠。颔联“高柳”句用《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的典故,写莺鸟从幽谷飞到高柳上去,喻元春出深闺进宫为妃。“修篁”句写修长茂密的竹林时刻等待凤凰飞来,即“有凤来仪”,喻元妃归来省亲。颈联颂圣,写君主提倡文学、重视礼乐和孝悌教化,故有元妃省亲、大观园题咏盛事。(封建礼教所提倡的文学、风气在皇妃巡游时得到彰显儒家孔孟所推崇的孝悌、忠君在皇妃归省时得到发扬)尾联赞元妃才智非凡,自己惭愧才疏学浅,不敢再措辞了。宝钗题咏虽有用典技巧,但通篇看来,歌功颂德的意味更为明显。
林黛玉《世外仙源》简析:题目立意在歌咏大观园仙境。首联赞叹大观园非同人间,为名园仙境。颔联上句化用唐代张说典故(张说到岳州后,诗写的更好了,人谓得江山助),写诗歌从山川中借得秀丽,暗写“题咏”之事,下句说盛事让园林增添新景物,暗写“归省”之事,自然新巧,不露痕迹。颈联化用晋代石崇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典故,写大观园今日大开筵宴、命题赋诗,又用拟人手法,以花对人献妩媚之态,极赞元妃。尾联说:哪里来这么大的幸运,能够蒙受到元妃归省这样的恩典。邀,幸蒙得到。黛玉题咏,用典、对仗更显技巧,虽有颂赞之意,但写得委婉含蓄,灵动飘逸。
贾宝玉题咏潇湘馆等四处,
宝玉作“怡红院”一首时,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之句,宝钗瞥见,悄悄提醒宝玉贾妃不喜欢“红香绿玉”,才改了“怡红快绿”,不要再用“绿玉”二字。让他改为“绿蜡”,宝玉问典故出处,宝钗笑着解释,宝玉欲称宝钗为师傅,再不叫姐姐妹妹了。宝钗笑道:“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
林黛玉未得施展抱负,自是不快,见宝玉大费神思,便替他作诗,悄悄掷给宝玉,宝玉抄写后呈上。贾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遂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
贾妃遂改“浣葛山庄”为“稻香村”。
杏帘在望
林黛玉代拟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杏帘在望》简析:题目化用唐寅“红杏梢头挂酒旗”诗句,诗歌主要从“客”的角度,写其所见所感。首联写客在远处就望见一山庄,有酒旗招展,引客来饮。颔联颈联描写“山庄”景物:湖面上种着菱荇,鹅儿在水中戏游,桑树榆树掩映着房舍,燕子在梁上筑巢;田园菜畦中春韭泛绿,大片的稻田里飘来芳香。这是一派田园农家景象,正是“稻香村”的写照。其中“菱荇”一联打破常法,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写来,有“鸡声茅店月”“小桥流水人家”的佳趣,给人无限想象,别具韵味。尾联的意思是,太平盛世之下,既然没有饥饿,又何用忙忙碌碌地耕织呢?大观园中点缀这个田庄,本无耕织之事,故黛玉顺水推舟,点出有田庄而无人耕织,不必奇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