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题对额看贾宝玉的见识与才情

(2018-10-16 13:57:2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随笔
从题对额看贾宝玉的见识与才情


     贾宝玉不喜读书,是说他不喜欢读仕途经济之书,但他却读过许多杂书;与众姐妹结社赛诗,他每次必是垫底,但他题写额联的功夫却是卓尔不群。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就集中展示了贾宝玉非凡的审美见识,以及他在题额对联方面的艺术造诣,我们这里做一个简单整理。
  大观园主体工程建成,贾珍请贾政去验收,贾政恰好逮着刚刚在大观园玩过出来的宝玉,贾政近因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就想试试儿子的才情,这倒给了贾宝玉大展才情的机会。
  贾政先让贾珍关上大门,从外面看看门面,发现这五间正门“果然不落富丽俗套”,非常喜欢。 
  大门打开,看到的第一处景观是“一带翠嶂”(假山),它遮挡住了园子里面的景色,贾政和众清客称赞不已。“往前一望,见白石棱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一行人从小径进去,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请诸公题名,清客深知贾政要试才的意思,便以“叠翠”“锦嶂”“赛香炉”“小终南”这些俗套来敷衍,意欲引宝玉来拟。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宝玉对园林景观的设计布局理解非常有见地,而撷取古人成语的做法也不失为题额一理,“曲径通幽处”在此又极为恰当。
  第二处景观是一条溪泉和桥上的亭子。“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罅之下”,“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请诸公题额,有人引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之句名为“翼然”,贾政也引欧阳修“泻出于两峰之间”而用“泻”字,清客遂赞“泻玉”二字妙。贾政让宝玉来拟,宝玉先做评论,说当日欧阳修题酿泉用“泻”字则妥,眼前此泉用“泻”字则不妥;又说此处当入于应制之列,用此等字眼也觉得粗陋不雅,应该拟一个蕴藉含蓄者。宝玉说:“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又命宝玉作一副七言对联,宝玉立于亭上,四顾一望,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宝玉的评论已见不凡,其“沁芳”一题雅致不俗,而他的题联更是绝妙:堤岸的柳树与三篙深的碧水相互映衬,满眼翠绿,对岸的花香飘散过来,又给人嗅觉的享受,柳翠花香,氤氲在沁芳亭一带,富有诗情画意;对联不着一“水”字,而处处见水。
  第三处景观就是后来元妃题名的潇湘馆。“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有的清客说此处该题“淇水遗风”,有的说题“睢园雅迹”,贾政让宝玉先评论再拟题,宝玉说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莫若“有凤来仪”四个字。宝玉又被命题一联曰:“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有凤来仪”出自《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凤凰为传说中的贵鸟,后多用以比后妃,此题有歌颂元妃省亲之意。对联的含义是:“用宝鼎煮茶虽然完毕,但屋里的水汽还呈现出绿意;在幽窗之下下完一盘棋,但手指头依然是凉的。”这副对联的妙处是衬托技法的熟练运用。屋里水汽之所以呈现绿意,正是屋外碧绿翠竹映衬的结果;下棋的手指凉凉的,正衬托出此处翠色浓荫的氛围。对联把视觉和触觉融为一体,别具一格。对联中煮茶、对弈正典型概括出贵族家庭中公子小姐们的雅致生活。
  第四处景观是“稻香村”。这一节中更能表现出贾宝玉独到的审美眼光,即园林建筑要“天然”浑成,不可穿凿扭捏。众人“转过山怀,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这个地方勾起贾政归农之意,并要人再做一个“酒幌”挑在树梢上,贾珍也趁机添说此处不合养雀鸟、只买鹅鸭鸡方能相称的话。清客中有人提议题为“杏花村”,贾政嫌犯了正名,宝玉不待贾政命令,就先引诗文题为“杏帘在望”,又提议用“稻香村”更妙。贾政见里面“纸窗木塌,富贵气象一洗皆尽”,心中喜欢,又问宝玉的看法,结果宝玉牛心,不顾父亲教训,道出了他的一番见地:“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怎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宝玉的评论就是从园林建筑的自然和谐搭配的角度来立论的,大概是说这一处农家院落既与周围环境不协调,更与他处的皇家气象不匹配。宝玉并非像他父亲说的那样“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哪里知道这清幽气象”,而是表达出自己的审美观点而已。大观园之所以设此一处农家院舍,应该有应合元妃“崇节尚检”的意思。贾政对宝玉逆他意思作的一番评论大为恼火,喝命“叉出去”,旋又喝命“回来”题写一联,宝玉遂念道:“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此对既以“浣葛”“采芹”显写“稻香村”之农舍格调,也使用典故,暗寓省亲和书香门第之意。“浣葛”典出《诗经·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浣害浣否?归宁父母。”是写新妇浣净葛衣才回娘家,这里喻指元春归省。“采芹”语出《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古时学宫有泮水,入学则可采水中之芹以为菜,故称入学为“采芹”、“入泮”,后亦指考中秀才,成了县学生员。
  第五处景观是蓼汀花溆,后被元妃改为“花溆”。贾政宝玉等人“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靡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忽闻水声潺湲,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有清客欲题“武陵源”,贾政笑其“又落实了,而且陈旧”,有人要用“秦人旧舍”,宝玉批他“避乱之意,如何使得?”而他则题为“蓼汀花溆”。汀,水边平沙,“蓼汀”一词当从唐代罗业《雁》诗“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想来。溆,水边。“花溆”一词当从唐代崔国辅《采莲》诗“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想来。这里宝玉述旧用典,雅致清新。
  第六处景观是蘅芜苑。“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入门进去,有巨石数块,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罅,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曲,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称赞“有趣”,却不大认识,宝玉却皆能说出名称来:“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茝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簦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作什么藿蒳薑荨的,也有叫作什么纶组紫绛的,还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样,又有叫什么绿荑的,还有什么丹椒、蘼芜、风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地唤差了,也是有的。”宝玉的这番介绍,充分说明了他是读过好多书、见识也匪浅的人。贾政因见院落里面两边俱是抄手游廊,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贾政叫大家为此轩题额,有人说“兰风蕙露”贴切,又有人做联。宝玉批评其联中“兰麝”“明月”“洲渚”皆无此景,后以“蘅芷清芬”四字题额,又写一对联是:“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靡梦也香。”这里以豆蔻和荼靡借指蘅芜苑各种香草,点出此处典型特征。上联又化用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诗句,而吟诗之才艳,小憩之梦香,足以渲染衬托此处的清雅惬意。
  第七处景观是大观园正殿,“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贾政说“只是太富丽了些” 。众人说以今日之尊,不为过也。宝玉见到这个所在,心中忽然想起“哪里曾见过一般,却一时想不起哪年月日的事了”,于是神思恍惚,无心作题了。
  第八处景观是一座通往外河的闸桥,宝玉道:“此乃沁芳泉之正源,就名“沁芳闸”。”贾政道:“胡说,偏不用“沁芳”二字。”
  第九处景观是怡红院。贾政一行从另一侧往回走,“一路行来,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贾政累了,见前面露出一所院落,他们绕着碧桃花,穿过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进门去,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贾政征求题字,一客道“蕉鹤”,另一客道“崇光泛彩”。宝玉道:“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依我,题“红香绿玉”四字,方两全其妙”。这里除了宝玉题字外,也着重描写了怡红院房间内部陈设,“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又有厨槅,或作贮书,或可设鼎,或用来安置笔砚,或供花设瓶,且其槅各式各样。这一层可见怡红院陈设华贵富丽,既寓吉祥之意,又显雍容雅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