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与生活

(2018-03-27 12:11:10)
标签:

杂谈

分类: 百草园
诗与生活

 

 

       诗与生活
                         宁可
  诗歌,一种仿佛离我们很远的文体,正在慢慢的渗透到现代人的生活中。随着各个省市诗歌节的百花齐放,诗已不仅仅是古人抒情纪事的方式,更是当今芸芸众生内心情感的流露。生活在,诗一直都在。
  纵观几千年的历史,诗与生活都是密不可分的。诗,是生活中的诗,它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正是因为生活的实践,让诗人们爆发了灵感,飞扬出美妙的诗篇。北宋诗人喜欢咏雪月风花,究其根本,是建立在国家富足,百姓安康的基础上的。相比之下,南宋诗人就显得凄凉悲壮。“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面对外寇的侵害一退再退。在这样动荡不安的岁月中,诗人们将民族气节与血性爆发于纸笔间,便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代在发展,但诗歌都不曾改变,它是一代人“志”的飞跃,是内心的呼告,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生活是客观的,但诗是主观的,诗能使物质的生活变得更五彩缤纷,变得更有韵味。陶渊明笔下的诗里写出了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快乐,而他“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乐观豁达,也早已成为一代代人对精神生活的向往。《过故人庄》提到“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用最朴实的语句将乡下写的如此闲适。平凡的生活不意味着乏味,诗便是它的调味剂,生活之所以称之为生活,恐怕是因为它是诗意的生活,它等待着被发掘,等待着来自诗人心底的共鸣,这也许正是生活离不开诗的原因吧。
  今天,诗依然没有从生活中消逝,反而更受追捧。北京卫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等节目如雨后春笋般进入大众的视线,令青少年体内的文人气质不断被激发,并最后迸发出来。现在,诗已经不仅是艺术的形式,更是传承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的载体,同时也是现代人抒发情感的方式。由人民大学主办的“诗歌进社区、进农村”活动,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有朗诵自己原创诗歌的机会,使人们在诗歌的海洋中体验、感悟生活,并暂时将生活的重担抛掷脑后,在浮躁中追求沉静,在繁忙中追求安宁,寻找初心,寻找生活的真谛。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时代的变迁,诗歌不再是文人墨客的标配。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更要为诗歌的大众化点赞叫好,也希望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诗和远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