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卷设置了选考内容: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中任选一题作答。在平日的训练中,在高三模考中,我发现,同学们绝大部分选做实用类文本。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这两类文本的文体特点和考查重点不同:文学类文本目前以小说为主,实用类文本以传记为主;小说是虚构的,传记是写实的;在表情达意上,小说以含蓄为上,传记则比较直白;小说重点考查文学鉴赏能力,传记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同学们在考场上采取避虚就实、避难就易的态度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不可逃避。实际上,如果我们深入研究高考,努力探求解题规律,我们完全可以化虚为实,以从容优裕的心态应对小说阅读。
我们在学习小说单元时,总结出一个圆形结构,可以作为学习的切入点,也可以作为解题的切入点。这个圆形结构是:
题目
情节
人物 环境
主题
这是五个因素,其中情节、人物和环境称为小说“三要素”,三者之中,人物是核心。
在解题中,我们可以从这五个因素切入分析;如果考查其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仍可以从其他四个因素寻找角度来分析。
“题目”学什么?学“作用”或“妙用”。
比如,2011年全国课标卷小说阅读第四题: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你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我们不妨套用“五个因素互相解读”的方法。比如,我们认同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可以从情节、人物和主题三方面分析作答。(1)从情节来看,小说虽然写到血型,但主要事件是写外省郎彭先生不计前嫌、以血救援老丈人的故事。(2)从表现人物来看,“血”有“血性”的意味,可以表现彭先生乐观、执着的精神。(3)从表现主题来看,彭先生以血救援老丈人、化解矛盾,表现了外省人与台湾人的血脉同源的“血般的事实”,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和谐一家亲的主题。
“情节”学什么?学线索、叙述方式、布局谋篇特点、细节的作用等等。
如2011年辽宁卷小说阅读《怪人》第3题: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请简要分析。
我们仍采用“互解”的方式来作答。(1)从情节安排上看,前文写加乌乔时对“烙牛”已做了详尽描写,这里再写就显重复,这体现了作品详略安排得当的构思。(2)从表现人物(或从题目)来看,“烙牛”一节不能表现马乌罗的与众不同或“怪人”特点,而此处省去笔墨,可以写马乌罗的外貌、性格和来历,表现其“怪人”的特点。(3)从表现主题来看,小说后半部分写马乌罗,主要是通过写“救童”一节表现其舍己救人品格,而“烙牛”只是铺垫,不必详写。
“环境”学什么?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其实就是景物描写。其作用仍可以从另外四个角度来解释。如情节方面,可以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奠定小说的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方面,它可以烘托人物的心情、心灵、感情、性格、品质等。在表现主题方面,自然环境可以有揭示主题的作用,而社会环境往往更暗示主题。
如2011年广东卷《严冬海猎》:阅读文中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试题中开头和结尾两段都是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1)段首渲染气候的寒冷,暗示捕鱼环境的恶劣(环境方面),为下文写海龙下海捕鱼做铺垫(情节方面),侧面衬托出海龙的坚强和懂事(人物方面)。(2)结尾渲染大海的平静(环境方面),暗示海龙历经艰难捕鱼成功后的满足感(人物方面),表现了海龙家中的安宁与温馨(主题方面)。
“人物”学什么?人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品质、经历、能力、成绩等特点;二是塑造人物的方法,一般分两大类七小类,肖像、心理、语言和动作神态描写属于正面描写,环境烘托、他人衬托和别人评说属于侧面描写。一般来说,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必考内容,大部分概括人物形象特点。阅读时,要能够把表现人物的七种细节勾画出来,并能从细节中概括人物特点。作答时,分点分条,有概括,有分析。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不必面面俱到,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并注意归纳分类。
小说的“主题”从哪里来?从题目中来,从人物中来,从情节中来,从环境描写中来。
在考场上,做小说阅读题,一定要讲求技巧。一般来说,拿到试卷,应先阅读题项,再阅读文本,因为题项中的选择题五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本,而另外几个题则提示我们阅读时思考勾画的重点。阅读文本,要弄清小说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要勾画出表现人物的细节,要了解作品主要的表达技巧。
这里特别谈一谈小说阅读最后一道“探究题”。我们必须有“题型意识”,不管题干是长时是短,不管如何设问,我们必须明确答题的基本思路。一般来说,这道题的提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选择问,给定你两个意见,你同意哪一个;一种是直接问,你有什么启示或看法。答题时,首先是简明扼要亮出观点态度,独立成行。然后分点分条作答,一般不少于3条,不多于5条。这些理由或分析要以文本为依据,大多从开头说的五个因素考虑,尤其要善于从塑造人物、表现主题和情节安排三个方面切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