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苦难成就诗人

(2010-01-23 23:38:40)
标签:

恒阳

教育

分类: 教学随笔

本单元我们学习文言文,其中一篇是柳宗元的《愚溪诗序》,一篇是苏轼的《赤壁赋》。不知是巧合,还是编者有意编排,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遭贬后所作,学习这两篇文章,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这样一句话:“苦难成就诗人。”

阅读古代诗人,我们普遍有这样的印象:古代文人大都遭受不幸,这不幸大都是“被贬”,有的是连遭贬谪,像白居易被贬江州,像柳宗元一贬邵州,再贬柳州,像苏轼先后被贬到杭州、密州、黄州、惠州,最后被流放海南。为什么文人总是遭贬受挫?当然,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但是,文人遭贬却有一个共同原因。这些文人有才学,有思想,甚至有自己的政见,他们从政但不放弃做人。他们心灵高洁,精神自由,他们胸无城府,天真烂漫。他们正道直行,不肯逢迎谄媚;他们坚持理想,不懂与世俯仰。他们忠诚却不能巧谏上司,他们热情却不善团结他人。总之,这些文人,在精神上是智者,但在政治上往往很幼稚,所以,文人从政就多遭蹉跌。

文人从政是一个死结,文人遭贬成为惯例。“遭贬”对于文人来说是一种苦难,因此许多文人心生怨愤,抑郁不平。屈原被流放到荒泽之地,只得拉着渔父的手倾诉:“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在琵琶女的琴声里听出了“天涯沦落人”。柳宗元被贬永州,把自然山水都以“愚”命名,并自嘲“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但文人毕竟是精神的动物,也必然要经历精神的磨砺。于是,在苦难中,在怨愤中,许多文人开始反思,开始寻找心灵的出口。不少人最终“突围”成功,成为旷达的典范。如苏轼,他能在“如泣如诉”的啸声中反悟出盈虚消长之理、变与不变之道,并彻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永为我所有。文人们在翻腾、挣扎、思考中为我们成就了千古不朽的篇章,正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所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再补充几人:白居易被贬江州,却写出了《琵琶行》;柳宗元被贬永州,却完成了山水名篇《永州八记》;苏轼被贬黄州,却创造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的千古绝唱。另外,文人被贬之后,与被贬之地也结下了历史之缘,今天,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贬地成就了文人,文人也成就了贬地。

我想,一个文人真正的苦难经历,应该像登山一样。他一路攀爬,有曲折,有险阻;有跌跤,有喘息;有荆榛密布,有悬崖崚嶒;有停与行的矛盾,有进与退的斗争。但是,当他历尽艰险终于登上峰顶时,回望来路,远眺四方,他拥有的是庆幸,是满足,是骄傲,他的胸怀会更宽广更豁达,他的精神会更愉悦更富有。

文人超越了自我,就会创造无数的精神财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晨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