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重庆赋

(2017-02-01 14:13:58)
标签:

转载

分类: 讲座
原文地址:重庆赋作者:胡健

    [转载]重庆赋

    登南山之巅,观两江之极。城台如舰舸披浪,鹅岭如驼象蹴行。字水勾镂经纬,雾岚混融大荒。虹霓带从缙岭,烟霞幕伏洪崖。朝听华岩钟鼓,暮闻歌乐余音。黄葛郁秀,荫蔽他乡失路游子;川茶靡繁,香酲海内得意豪客。柳岸宵灯,丽影之浮泛,龙门清朝,皓月之流光。长桥凌虚,鲸鲵之腾波,轻轨行空,虬龙之乘风。车如辐凑,船如蚁聚,华厦林立,广场鳞布。噫,繁华之大观,崇丽之景概,方域之邑,有出其类者乎? [转载]重庆赋
  逸兴遄扬,眷而四顾。石像巧然得鬼工,白鹤羽化而飞天。白帝跃马赤甲,恒侯回望西川。丰都魑魅魍魉,奉节地缝天坑。万竹双桂连枝,黑山空谷幽清。刘郎歌杨柳,杜甫伤杜鹃。大禹娶于涂山,逐洪伏波,神女客于高唐,暮雨朝云。

  龙门阵,竹扁担,摆手舞,吊脚楼,此皆巴渝之良俗,受于天,修于人,民渐之久矣。火锅世间珍肴,士女天下婵娟。龙舞霍霍,壮士激昂可断腕,号歌呜呜,鼋鳖悲恻而匿形。
  八万里山河,三十兆庶黎。十里一城,五里一邑。渐属天府,既富且饶。扬嘉綦乌为渠,渝万涪黔为畴。原隰绮错,嶂坟枕叠。春有华实之蔽野,秋有五谷之垂悬。牛羊牧于野,鸡犬盈于庭。桑麻纷营,砂铁蕴丰。财用殷阜,衣食弥足。黄连七伤之奇效,榨菜五味之甘腴。至若荣昌彘,江津橘,彭水之油桐,酉阳之乌柏,凡此类属,皆哺民之原,贸易之物华也。是故巴清能以一隅之薄力,小国之寡民,而致巨万,抗礼万乘。若使帝王不加兵,外虏不入寇,则年穰什九,民富而礼行焉。
  巴渝自古皆征战夺守之地也,得之则霸,亡之则寇。昭烈西图,袭巴郡而天下三分,光宗封王,据恭州而受禅双庆。犬啮湘楚,狼扑蜀秦①。披山带河,夹谿扼野。比秦关之百二,拟蜀道之万一。内有长江之天堑,外有佛图之绝悬。逶顿大宛之马,折销吴越之剑。石头却敌,永安方得托孤,夔关拒倭,半夏遂以免焚。单于扬鞭,席金囊夏,出于王庭,没于鱼城。此则人能制地,地亦能制人也。
  禹置梁州,秦设巴郡,至于梁隋,则有楚渝之名号。肇自仪严,延至明清,四广堞垣,遂有后制。依山为墙,因河为池。筑百雉之城,开八九之门②。当长江之冲要,枕西南之中枢。成鼎定之体势,呈王侯之气象。巴以开疆,夏以定域,既尔金陵外陷,行都内建。集九州之戟铁,聚南北之豪雄。狼烟裹面,流血漂杵。八年守伐,终覆黄龙。
  [转载]重庆赋巴民剽悍,任侠好勇,顺如狐兔,逆则虎狼。廪君射妖姬,遂一五族,歌舞凌殷人,成周八百。连弩士,板廪蛮,荡三秦,平蜀乱③。巴蔓子刎首谢楚,秦良玉挽发征辽。是辈皆慷慨悲歌之士,汗竹留香,世人所备知也。
  歌曰:鸾鸟凤凰兮舞于林,鲲鹏蛟螭兮击九庭。星聚于觜参④,地必多贤士。故文有谯定明复述其意,武有伯承荣臻运其谋,士有邦谟茂坚行其政,商有森楷作孚贾其利,画有竹禅裕勋描其色,医有琪芝雪峰调其药。辛亥之元勋,歌乐之英烈,皆时势之翘楚也。润之看雪,指点江山,周公吐哺,士民归心。希贤名不闻里县,年不及弱冠,东出夔门,畅放于长江万里,游走于四海五湖,出时微末,入则大贤,此又岂非鲲鸾欤?
  三代生聚养息,十年春华秋梦⑤。明时运之机变,通治生之经营。度宏规,运金策,行德政,固基趾。广千庑以彰仁道,寒有所居,薄赋徭则强民力,养无饿殍。大学棋置,受业则利用四民,通衢网布,子发而辰至黔酉。外引巧技,内合民力。工豪车广船以通万国,制美食精器而足民用。圜圚且千,列肆百重,行商坐贾,阗街溢巷。水聚泰西之奇珍,山积邦内之收藏。立高坝,迁边民,沉陋堡,筑新城。遂古之边鄙,今日之要会。大圈闳闳定中要,两翼赫赫辅乾坤。划畿土为特区,筹都野而归壹⑥。
        (此文刊载于2007年9月21日《重庆晚报》副刊)
  
  注释:
  ①犬以牙啮,狼以爪扑,谓地势犬牙交错。
  ②八九之门指重庆十七城门九开八闭。
  ③巴人使用连发弩,称连弩士,以木板为盾,中原人称之为板廪蛮。
  ④巴属益州,觜参是益州的分野。
  ⑤十年指直辖十年。
  ⑥都野归壹即城乡统筹。
http://cqwb.cqnews.net/webnews/htm/2007/9/21/259308.shtml http://imgcache.qq.com/ac/b.gif

 
 

微疵细说《重庆赋》


2007年10月17日4:40:00

 

 

熊笃

  “东海集团杯”重庆赋有奖征文活动圆满结束了,这是重庆群众性文学创作中一项破天荒的创举,既古老又新鲜。说她古老,因为赋体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说她新鲜,因为从古到今,从未有过用限题的赋体举行过公开的征文比赛。她既是重庆市开展“人文精神大讨论”的一种别具一格的延伸,也是繁荣重庆市群众性文学创作的一次检阅;既是宣传彰显老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一种形式,也是引吭高歌新重庆直辖十年沧桑巨变的一次合唱。

  拜读了晚报副刊选载的35篇赋,我觉得有三大特点:一是八方响应,作者面广;二是激情奔放,气势磅礴;三是妙笔生花,文采斐然。当然,金无足赤,璧有微瑕。任何事物皆难臻尽善尽美,35篇重庆赋中,某些作品也存在不足。在此一一列出,与作者和读者探讨——

  首先,就内容而言:有的作品,十之九写重庆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只用十分之一的篇幅写新重庆的变化,显得头重脚轻。

  其次,有的作品,词语概念不够准确贴切,甚至属于“硬伤性”错误。

  如“周伐暴纣,五氏前镝”,按巴人五姓:仅指白虎巴人武落钟离山时期,《尚书》所载参加武王伐纣的西南八国,没有巴国。《华阳国志》说“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但并未说有五姓。而当代学者考证,参加武王伐纣的乃是当时已背商投周的龙蛇巴人,随彭国参加的伐纣。故笼统说巴人参加武王伐纣是可以的,而说巴人“五氏前镝”则是不准确的。

  又如说重庆“所辖四十三区县”“人口居华夏省州之冠”,数字明显错误。“襟三江而带五岳”,三江犹可勉强,“五岳”,重庆不止五座山;何况“五岳”是专指泰、华、嵩、恒、衡五山,已约定俗成,用于重庆就不恰当。

  再如“先号巴国,建都何止三千纪”,巴国建都不过八百年,后期还迁阆中,哪来“三千纪”?若指建都上限,文意表达又欠妥帖。“西连蜀地兮北邻秦巴,青藏高原兮无从逞高”,重庆本身就是巴,岂能又“邻秦巴”?青藏高原无论平均海拔还是最高的珠穆朗玛,与重庆相比,都高出几千米,怎能说“无从逞其高”?

  “遥想先祖开拓蛮荒,扶木犁耕耘”,按夔州、忠州,唐代刘禹锡、白居易尚在诗中写此地“畲田”“烧畲”的刀耕火种,则“巴人先祖”何来“木犁耕耘”?

  另如“秦时江州郡,民妇张清疏财为国”,《史记》尚不知寡妇清何姓,则“张清”根据何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第三,就音韵而言:35篇《重庆赋》中,完全押韵和基本押韵的有13篇,时押时不押的有8篇,完全不讲押韵的有14篇。或以为今人写赋,可以破传统,押不押韵,是小事一桩。窃以为不然,兹事甚大,不可不辨。既称为“赋”而不称“文”,就必有赋体之基本特征。如果一种文体丧失了基本特征,就与其他文体毫无区别,则该文体也就不复存在了。好比川剧如果唱腔不是川剧的曲牌或板腔,而是随便唱其他腔,那么川剧还有存在的理由吗?

  就语言而论:一些赋作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够精炼简洁,如有的光写火锅就用了140多字;还有的重复口罗嗦,如有“巴渝山水”“巴山巴水”“巴山渝水”“渝水巴山”五次重复;扬、光、方、强四字,重韵甚多;有的三次重复毛泽东、周恩来。二是有的句子逻辑欠通,如“然又何曾料想如此内陆重镇竟成时尚之都,美食爽口,佳人妖冶,夜景迷人。”似乎内陆重镇就不能成时尚之都,西安、成都不是内陆重镇么?但早在唐代就已是时尚之都;美食、佳人、夜景,重庆古已有之,而这段是写“今之渝州”的,这三样能代表重庆新变化么?再如“巫山人造就巫山峡江”,到底是巫山峡江造就了巫山人,还是相反?明显逻辑错误。三是为了对仗,上下句却写一个意思而犯“合掌”,如“满城胜景,叫人游而忘返;一派风光,令我乐不思蜀”等等。

  第四,就结构而言:约有7篇均有结构混乱之处,一是古今时序颠三倒四,如已从古写到今,而又回到写古;二是空间颠倒失序,如前面已专写渝中主城区,再写三峡,又专写万州,而后又写起渝中。

  像这样规模的群众性征集赋作活动,实属不易,以上只是个人读后的一孔管见,而自来评文往往见仁见智,故不足为训。

 

 

重庆赋花灼灼开


2007年10月08日2:06:00

 

 

——读系列征文《重庆赋》有感

  重庆晚报主办的“东海杯”征文活动,催生了35篇文采照人的《重庆赋》。从6月以来,几十期晚报上佳作不断,重庆赋花灼灼开,瑰丽多彩,馨馥满城。在读者目不暇接中,浩然正气、磅礴大气、浓郁的书卷气扑面而来,点染出一幅幅格调高雅、生气勃勃、洋溢着时代气息的画屏。

  见报35篇赋,作者众多,少长咸集,既有蜚声文坛的老将,也有莺声初试的新秀。篇篇赋文熔铸新词,墨彩生辉,是以古代文体表现时代精神的群体力作。我曾读过四川著名戏剧作家魏明伦的《中华世纪坛赋》,颇具大家风范,非等闲之笔,但也难与重庆众多作者挥毫同写《重庆赋》,重庆人喜读《重庆赋》的大境界、大情怀相比,它虽不一定增重山河、辉映万世,却是当今中华文坛艺苑鲜有闻的盛事。

  35篇赋,在多种感官与意会的交响乐章中,既有史的踪迹与赋的文采,又有人的情怀与文的飘逸,高扬人文精神,致力于人性的发掘。对治水夏禹、护城蔓子、钓鱼城守城军民、巾帼英雄秦良玉、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壮烈捐躯杨闇公、民族企业家卢作孚、黎明前牺牲的红岩英烈等古今仁人志士,无不作高度评价、由衷赞美。使读者情感得以丰富,思想境界得以升华。

  35篇赋,用典精妙、采撷古今历史、驱遣于笔端;吟唱渝州巨变、风物人情、览名胜与古迹、寄情于深远,突出了重庆的历史文脉和发展轨迹。文中有大吕黄钟般的豪放,小桥流水般的婉约,出水芙蓉般的清丽,空谷幽兰般的淡雅。在予以人们高雅绚丽辞章之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也得到了提高。

  35篇赋,笔酣墨饱,气势奔放。翻阅历史,“赋”的兴盛,恰好在汉唐盛世,今天重庆作者欣逢盛世写华章,在古赋讲求文采、韵律,以四、六言为主的基础上,化旧为新,炼出新意。文字如行云流水,潇洒自如,纯净优雅;语言新颖活泼,风格迥异,韵味悠然,提高了作品的可读性和审美品位。

  人常说写诗难,其实作赋也不易,需要深厚的文学与历史学功底。精品难求,佳篇可遇,这些作品难免有瑕疵,但瑕不掩瑜。纵览如灼灼花开的篇篇美赋,皆创作视野开阔。歌颂重庆改革开放、十年直辖建设成就、山河风物、文化历史、未来畅想,无不倾注于赋中。这些立意构思,落笔镇纸,都是重庆人关切注目、心驰神往之所在,与读者“心有灵犀一点通”,引起读者心心相印的情感共鸣。

  当代社会是多元化社会,文化是多元的文化。重庆晚报征集《重庆赋》的活动,是在现代文化的大潮中融进了传统文化因素,对培养现代读者对传统文化的欣赏、阅读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有咏酒名句,“一杯在手,谁不谈笑风生”。套用其语:这35篇异彩纷呈、情词并茂的《重庆赋》,若能再度锤炼、精心雕琢,更趋于完美后结集、出版,重庆及各地的读者们也该是“一册在手,谁不谈笑风生”了。

黄玉凤

 

 

赋写大重庆


2007年09月23日2:02:00

 

 

——读《重庆赋》系列征文有感

   一叠晚报在手,满腔豪情涌动。篇篇美赋抒人文,句句佳话说重庆。

  《重庆晚报》,西部巨舰,赋写风流,展现人文,快哉。

  韵文赋骚,挖掘历史,缅怀激越,振作抖擞,再现昨天,面对未来,快哉。

  高歌作赋的重庆崽儿,呕心沥血的山城好汉,只争朝夕的文坛耄耋。挥毫大写重庆赋,离骚吟唱新山城,快哉。 

  由重庆晚报主办的“东海杯”征文活动,得到了重庆文人墨客的广泛响应,篇篇佳作接踵而至,让广大读者目不暇接,那感觉,仿佛欣赏三峡的浪花,一朵比一朵精彩;好像痛饮山城的啤酒,一篇比一篇爽口。

  《重庆赋》以古体新赋的形式写新重庆,是重庆晚报今夏最华丽的策划。在展现壮丽山水,重构历史文化,标榜人文精神,渴望辉煌未来等诸方面都有上佳表现,其“亲情,家园,和谐”为核心的新重庆更是与时俱进,切合时代和新纪元的脉搏。美赋和重庆就这样联姻了,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重庆人写重庆赋,重庆人读重庆赋,自豪与激励同在,责任与企望并存。

  赋,是古老的文学表达样式,《重庆赋》里展现了全新的境界和高超的文学修养。有的引经据典,缅怀激越;有的回顾历史,畅想未来;有的琅琅上口,字字玑珠;有的抑扬顿挫,诵读铿锵;有的一波三折,唏嘘感叹,激发了重庆人的豪迈和爽直;有的铺陈骈列,洋洋洒洒,恰似摆出了满满一桌火锅配菜,生鲜活猛,色香俱全;有的似小小三峡清流婉转,好像竹枝词委婉悠长,回味无穷;有的似山城吊脚楼,层次分明,井然有序;有的仿佛山城瑰宝黄葛树,郁郁葱葱,根深叶茂,阴凉火城之夏……

  在重庆人的言子里,《重庆赋》别有天地:

  赋之福至,福气来自于重庆人吃苦耐劳,比如山城棒棒军,爬坡上坎,吃苦耐劳,天下第一品牌;比如大江南北的打工队,走南闯北,淘尽阅历,聚集财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赋者富足,富裕来自于新重庆人在直辖十周年来创造的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重庆赋,重庆城。这城像一艘昂扬的战舰,扬帆在朝天门,荡舟在三峡,不留恋绮丽的浪花,更谢绝巫山神女漂亮的裙裾的勾留,一去不回头,冲出夔门,面向太平洋,融入世界大经济圈。水路一条,铁路万千,高速路提速,网络天下。

  重庆,东接湘楚,西通青藏,北接四川盆地,南汇两广。在《重庆赋》里,重庆的文人墨客,最钟情的是我们最熟悉的三峡水,巴文化,新世纪,新直辖。浅读《重庆赋》,难解故园情;闲观“东海杯”,妄摆龙门阵。凤毛鳞爪,蜻蜓点水,草草点评,不值一谈。

  初读《重庆赋》,新颖。新的形式,新的内容,新的精神,新的气派。

  再读《重庆赋》,自豪。为厚重的历史自豪,为深厚的文化自豪,为重庆的美好憧憬振奋,为重庆的才子们的文采喝彩。

  三读《重庆赋》,痛快。虽为古体,却表新言,琅琅上口;句句浩气满怀,字字精炼。

  四读《重庆赋》,责任。深化改革,拓展空间;人人关注,个个关心。洋洋洒洒的《重庆赋》,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重庆兴旺,匹夫有责;缅怀昨天不为过,今天更需扬帆起航,顺风顺水,追赶京津沪,引领大西部。

  五读《重庆赋》,佩服。三十余篇大赋,几十期晚报,山城若干学府,三峡不少才子。

  董味甘的《重庆赋》词句考究,雅俗兼顾,神采飞扬,上口易读,节奏明快。蓝锡麟的《重庆赋》云:“从中国西部崛起,挽长江上游挺秀,壮哉大山大水,美哉山城江城。”纲举目张,高瞻远瞩,傲视天下,蔚为大观,涵盖全面,深得屈子之精髓,纵横捭阖,出入山,游得水,贴人心,浩浩荡荡,华彩乐章也。而牛翁的《重庆赋》“庆十年直辖,颂百业兴勃。”在回顾重庆历史,品味峡江人文的同时,更是浓墨重彩写今朝,其拳拳之心,难以罄言。

  在棠笠的赋里,分明感受到先生更关注重庆本土的经济脉络的拳拳之心:“鱼米足而灿万家灯火,特产丰而兆天宝物华。”是啊,民以食为天,发展才是硬道理。而滕坤、姜孝德等人的赋,从巴国故郡到川军出川道,从大禹治水到重庆谈判,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典故,细细道来。其赋云:“五千年文化凝聚深沉底蕴,八百里河山铸就高雅风骨”。浓墨重彩之间,重庆历史之厚重博大,人文渊源之深广,无不再现;以一脉相承的重庆人而自豪,为新世纪的盛世重庆而讴歌。化为杜鹃魂的精灵,在巴山蜀水间翩跹;变为峡江水的清流,在世纪蓝图里遨游。

  张孔华、蒋天其等人的赋更是贴近时代风尚,赋中侧重描摹巴渝菜系之引领时尚,摆谈璀璨夜色照亮山城风光无限,阅重庆美女靓丽绝代风流,思重庆崛起势如鲲鹏展翅腾飞华夏。盛筱华则把重庆比拟金盆,金盆里水自天来,化为滚滚长江,金盆上仙气萦绕,映为灿烂夜色。而高德平的赋把重庆市比作亮晶晶的、金灿灿的珠子,在珠光宝影里,川江号子,波澜壮阔。三峡移民,可歌可泣。一圈两翼,国色天香。张金河的赋骈散自如,感叹万千,渴望“重庆品牌”远销世界。正权的赋虽短小精悍,其内涵却壮哉,大哉,美哉,富哉,痛快淋漓,犹如豪饮山城啤酒的痛快。阿蛮的赋一波三折,一气呵成,直追太白之遗风。例如“以前所没有之势,翻巴山,越黔岭,驰蜀地,漂川江;出三峡,走江汉,过吴越,冲上海”——节奏急迫,音韵铿锵,有顺风顺水的快感。而嘉骢的赋新颖别致,以两个庞然大物对话的方式,道出天地演化、历史变迁和人生哲理;而张维伦等嫌今日作赋意犹未尽,在大赋里之后还期待“功成之日,再赋新记”的冲动。

  独特巴蜀文化,峡江文化,山城文化,新直辖新西部新亮点,三峡激流和三峡大坝同样举世闻名,三峡水唱着绚烂的歌,流淌着澎湃的激情……重庆人有理由多重喜庆。

  此外,还有成剑、近海、胡健、李德佑、赵文朝、朱晴方、吴积华、邢秀玲、黄玉凤、凌远科、黄天其、潘隆安等人的大赋没有谈到,三峡浪子,挂一漏万,薄学浅见,不懂之过,胡吹乱弹,还望海涵。刘星

 

 

通俗大众媒体的新创举


2007年09月24日2:41:00

 

 

——读《重庆赋》张建周

  在重庆直辖10周年之际,为让新重庆的形象更鲜明生动地昭示于人,晚报副刊公开征集《重庆赋》,择优刊发。这个活动功德无量。

  赋是一种界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言志。”也就是说对描写的事物采用铺(叙)陈(述)的手法,达到写作的目的。语言在句式和用韵上也有一些要求。原以为当今能写赋的人恐怕为数不多,能写又愿写的会更少,这事终会难以为继。谁知从6月底到现在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单在副刊上择优发表的就有20多篇了,洋洋乎大观,真让我们喜欢赋的读者大饱眼福。

  巴渝的历史是悠久的,也是悲壮的,阳刚的;重庆地域,山川险阻;重庆直辖10年的成就是巨大的,重庆人对建设的付出同样也是巨大的。因此用赋这种文学形式能够大气磅礴地把这些真实地描绘出来。

  读《重庆赋》,如果你对重庆知之不多,那么你会从赋中对重庆的历史沿革,文化脉络,风土人情,人文精神,城市发展历程,改革成就有生动的了解;如果你是老重庆,读《重庆赋》,那对历史就会有重温而知新的快意,对现实就会产生再一次身临其境和参与其中的热血沸腾的激情。

  已发表的《重庆赋》的作者,由于年龄,阅历,经验,知识,视角等的不同,写出的《重庆赋》就各有千秋。但要把从古到今的那么多事实浓缩在千字篇章里,那就必须凭读者的知识和经验去仔细解读。如读“卅六长虹横跨”一句时,就要从这36座跨江大桥中的每一座桥的施工,特别是在惊涛骇浪中建立起中流砥柱似的桥墩,从而理解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重庆人,劈波斩浪把那么多座桥建成了……这样深入地去理解,就会觉得内容太丰富了。

  我曾坐客车早上6点半从南川出发,中午1点左右才到李家沱,客车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才上轮渡过了江。现在天堑变通途了,一读到“卅六长虹横跨”之句,就有很多的感慨。

  《重庆赋》在语言上还是相当灵活的,多数的篇章根据内容的需要,四言六言和散句混用;都灵活地用韵,有的读起来音韵铿锵,恰如其分地表达出重庆城和重庆人的个性。

  从已发表的《重庆赋》看,似乎写巴渝历史沿革,得心应手,多彩多姿;写10年成就,则浮光掠影。有的求全,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谈不上铺陈,似赋非赋。按过去的理解说,赋属于庙堂文学,雅文学范畴,而重庆晚报不吝版面,把它展示在通俗大众媒体上,可算新创举也。而且参与的人那么多,这多少出乎我的意料。看来只要能雅俗共赏,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文学作品,都是有生命力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