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三丰派第十六代功夫传人朱资宗
朱资宗,俗名邾立平、朱立平,网名、笔名永安真子。崇尚武术精神和道家文化。曾跟随中国赵堡和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吴本红师傅学习和式太极拳养生健身十八式与正宗和式太极拳七十二式。后有缘得遇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功夫传人陈师航道长,并得陈道长赐予道号资宗。
2019年8月9日下午,朱资宗、邓资清在广东惠州淡水牌坊拜陈师航道长为师。
武当山三丰派也叫隐仙派,其创始人为元明之际的武当真人张三丰,因张三丰的道行和其内丹思想的深刻影响,三丰派远播海内外。
武当三丰派字辈如下:
玄元通道居端静,
白鹤乘虚向自清,
师资月圆皈志礼,
身中抱一管丹成,
太上渊微入妙园,
凌云星朗贮壶天,
功候到日方许就,
始悟真言信可传。
祖师爷张三丰
张三丰,生卒年及出生地皆不详。清李西月考定张三丰名全一,字三丰,辽阳人。清汪锡龄认为他生于元代定宗年间。三丰丹法融会文始丹法与少阳丹法的特长,以清静阴阳、双修双成为显著特点。张三丰强调修丹过程中有为与无为的并用,但无为是指“得丹之道,脱胎神化之功”,有为“非采战提吸之术、九一动摇之法,乃安静虚无之道,守雌不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张三丰著述甚多,清李西月辑刊成《张三丰全集》,然真伪难辨。一般认为《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等几部较真。
祖师爷张三丰
师爷刘嗣传
刘嗣传,道号刘清复,笔名武当清复、啸然,自号留阳道人,湖北天门人。武当山三丰派郭高一道长弟子,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传人。中国人民大学爱国宗教研修班结业,广东省道教协会副会长。现居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紫云观。《广东道教》主编、香港道教学院客座教授。著有《武当三丰太极拳》等书,发表道教和学术文章数十万字。
师爷刘嗣传
师父陈师航
陈师航,俗名陈锦波,江西赣州人。8岁开始学武,精通民间武术套路与藏武门武术、少林功夫、武当功夫,亦对针灸医学有着很高的造诣。
14岁开始游历福建一带名山大川的寺院道观,学习各种民间武术套路。后巧遇藏武门第十代掌门玄真子学习藏武门武术,接着前去少林寺开始系统学习少林功夫。后遇武当三丰派名师刘嗣传道长,被刘道长的武德与精湛的武当功夫所折服,拜其门下,成为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功夫传人。
陈师航家境贫寒,学习功夫的路程异常艰辛,但通过勤学苦练加上天资聪颖,数十年来取得了很高的武功造诣。他精通少林鹰爪手、武当太极拳、武当太极剑、武当阴手棍、武当内丹功等等。他可以喉咙断竹筷、喉咙木棍推车,实战功夫最为擅长,缩骨功更是当今一绝。
师父陈师航
————————————————
武当功夫与道家文化
————————————————
武当功夫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祖师爷张三丰集其大成,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后经历代武术家不断创新、充实、积累,形成中华武术一大流派,素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之称。
武当功夫是先有理论后有拳法。武当武术的理论基础就是道家哲学。
武当文化也与中华民族文化一样源远流长。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一部分哲学家,为了最完美地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通过对“天”(宇宙自然)、“地”(地球自然)、“人”(以人为代表的地球生物)相互关系的观察研究分析,所获得的一种宇宙、世界、社会、人生整体统一辩证的哲学观念。道家哲学虽然不是专为道家拳术创立的理论。然而,武当武术创造发明于道家,在于道家哲学可广泛运用于道家生存的每一个领域。道家比一般人更注重保存自己,因此也必须具有防卫术。于是,剖析社会流行的防卫术利弊,以道家哲学原理为指导的道家防卫术——武当拳法便自然产生了。武当武术起源甚早,最后在武当山由张三丰祖师爷集大成。
道家哲学的本体是“道”。认为“天、地、人”之间有一个永恒的“道”存在。它孕育演化为万物,而又制约万物。它的存在是无形无象、无始无终;它的行为是处柔守雌、无为不争;它的表现是柔、静、虚、空、圆、中、正、和等。这些都可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概括表示。这些哲学基本原理用于指导武当拳法,与其他一些武术相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的道教,尽管它的神仙术、炼丹术充满了神秘色彩,但它却表现了一个很明确的愿望,那即是要人在今生今世里修成,而不是像佛教那样颇重因果报应的来世。所以,道教修炼的最基本原则就是获得养生之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