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情感
体验情绪
文/宝儿妈妈
窗外的丁香树迎风送来阵阵清香,淡紫浅白的花瓣摇曳在眼前,花影掩映的对面阳台上,晾出了婴儿的小小衣衫,我有时会看的入神,一个新生命的降生,天使般来到一个家,有关孩子的话题将在这里不断延伸……
五年前的夏至,一个飘着小雨的早晨,我的女儿来了,母爱的天然,让我的生命重生,和女儿一起从头来过,享受生命的漫长和意义。在慢慢陪伴女儿成长的日子里,我更愿深入的揣摩孩子的心理,那丰富的孩童的内心世界,常常让我惊叹!欣喜的是,通过和孩子心与心的交接,坦诚尊重的与女儿会心交谈,我们的心连接的更加紧密。正像宝儿所说“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是用一根电线连着你的心,我的心。所以我开心时,你也会开心,我难过时,你也会难过。”是这样的,女儿的解释总是让妈妈释怀。
人有七情六欲,孩子也一样,我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孩子一起体会情绪。
女儿2岁半时,有一次,要了一个脆皮甜筒冰激凌。很开心,小心翼翼地托着,甜蜜地舔一小口,可能是在手心里攥着时间长了,脆皮软了,冰激凌掉在地下,瘫了一堆。“哇”女儿一声大哭,眼泪鼻涕齐上阵,我蹲下来把女儿紧紧拥抱,和女儿一起体会此时的心情,在女儿耳边轻轻说:“我知道宝儿心里很难过,委屈,冰激凌掉了,妈妈也很难过,也觉得委屈。”说到女儿心里去了,女儿委屈地哭声更大了,不停地说:“冰激凌掉了,冰激凌掉了。”旁边有热心的路人“再给孩子买一个吧”。我摆摆手,婉拒了好意。我依旧紧紧拥抱着女儿,听女儿的哭声渐渐低下来,女儿看着摊在地上的冰激凌,“妈妈,这就是冷与热吧.”(我给女儿讲过的一本科普读物,里面有冰激凌遇热融化的故事。)5分钟后,她的情绪缓和下来,我趁机对抽噎的宝儿做了个鬼脸,她立刻“咯咯咯”地在我怀里笑起来。
如果此刻成人叉着腰,看着痛哭的孩子,再戳着孩子的鼻子尖,“不要哭,讨厌!”那孩子会更伤心,不是对物的伤心而是对成人的伤心,对得不到同情理解的伤心,这种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委屈,或许会伴随孩子一生。而不仅仅是再买一个冰激凌就能草草了事。
反之,让孩子认同大众情绪,首先从孩子最亲近的家人父母这里去认识。让孩子体会父母也是普通人,也有各种情绪,也会有各种身体的病痛,也会要有自己的专心去做的事情。如果,这时能和孩子有一个有效及时地沟通,会给孩子一个真实的体察,对于父母的认识会更具体化,逐渐建构孩子处理与家人、与亲人、朋友的关系,认知,接纳彼此的情感。
宝儿自3岁开始,如果我在电脑前工作,就给宝儿说:“妈妈在工作,请先不要打扰,你可以自己玩一会儿。”宝儿体会到妈妈在工作时需要专心,不想被打扰。给孩子认真说明工作的的状况,孩子是可以理解的。这样反过来,宝儿在自己工作玩耍时,也会专注,不想中途停下来被打扰。
如果我正在切菜或者正在倒刚烧开的热水,需要专注做事情时,这时宝儿喊妈妈去看她正在做的事情,我一定会告诉宝儿:“妈妈正在专心切菜,不能分心,妈妈需要把这件事情做完整。”
这样宝儿会理解,“好的,等你做完这件事,来看看好吗?”
如果,有一天我情绪低落,我会提前给宝儿说“妈妈今天感觉有些不太开心,让妈妈自己先呆一会。”让孩子知晓成人世界的真情实感,把自己对世界的感知,通过正确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不要这时先压抑下来,然后会对孩子发无名火,让孩子感受无辜的被斥责。
如果,我生病了,我会把自己的生病的症状描述给宝儿,“我觉得头很疼,额头也热,可能是发烧了,宝儿来给妈妈量量体温吧。”其实这时是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要当小医生了,而且是给妈妈看病。那是很周到的哦!端水,取药,慢慢的孩子就会知道生病的语言描述,不会再像小宝宝那样只会哭了。
如此等等,这样真诚的尊重彼此的情感,共同体验彼此的情绪,这就是心理学里的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将这个名词借用到育儿中来,我觉得就是要接纳彼此情绪,给对方以充分的理解。
如今5岁的女儿,与人相处时,常常会揣摩猜测他人的情绪感受,有时爸爸的一个表情,女儿就会说“爸爸,今天不开心吗?”有时和小朋友一起,她也常常会问:“你是不是觉得这样好玩,才哈哈大笑啊?”小朋友也总会反问:“宝儿,你怎么知道是这样呢?”总之与女儿相伴的每一天,也是自己心灵成长净化的每一天。
“尊重情感体验情绪”,让我学会了倾听孩子的声音,尽管和我们成人的是那么不同;让宝儿体会认识到一个真实的成人世界,尽管也与孩子向往的相去甚远……
“尊重情感体验情绪”
,让我们懂得了彼此的感恩,亲子间那样细密的情感,紧密相连的心思,是赋予母亲和孩子今生最珍贵的礼物。
(此文为省妇联育儿杂志<金色花》约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