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教材的研读和说教材
(2014-03-31 14:31:20)分类: 课题研究 |
如何进行教材的研读和说教材
丰南区教研室主任
特级教师
2013、11、17
教材是实现课程标准的核心课程资源。教材体现国家意志,体现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又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整体把握住教材体系,弄清教材的编写意图及体例特征,弄文本结构和逻辑关系等,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实现课堂的高效。下面仅就怎样研读教材,怎样说教材讲几点意见。
一、当前教材解读的现状
当前教材解读的怪状:一是华而不实,说的项目多,项目的本质少;说的话廷多,话的质量少。多而至虚,失准。多而至乱,丢实。过多的是评论,是抒怀,是评价,恰恰丢失了重中之重。没有对内容、重点的理解和分析,没有没有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概括,没有对关系、关联的对比和梳理。二是大、空、虚。大理论的论述无实际内容;空谈重点、难点,无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分析,只说出了个点;虚的教材分析,没有突破重点、难点的实施措施、方法,没有对价值取向内容进行处理的意见。三是所说内容交叉,乱。同一内容在不同的地方重复说,来回来去的倒腾。
二、研读教材要做到5说
要把研读教材做到实处,我们强调对教材的解读要做到5说:说对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及处理;说对说知识体系、各种联系进行分析及处理;说对价值取向、应用进行分析及处理;说对文本隐含的深刻点给予挖掘呈现及处理;说对应用、扩展、训练进行设计。
三、研读教材的三个层次
要做好5说,须从三个层次入手。一是,说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说对价值取向、隐含点的理解;说为什么确定他是重点、难点,说为什么有隐含意义和价值取向。往往我们对重点的理解是肤浅的,有的是不准确的。价值取向、隐含点,教师自己都感悟不到。这些干货,实货是备课的核心必须说出来,完成读通教材,读懂教材。二是,讲研究教材的方法。教材的重点、难点从哪来,是从研究年级教学目标而来,从研究教材单元导读而来,是从研究教参提示而来,是从研究课后问题而来。上述方面研究到位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才能确定准确。讲清了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联系,就讲清了知识体系,讲清了各种联系。也讲清了教材研究的方法。三是,讲对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说教材光说理解是不全面的,更重要的是说出对教材的处理意见。这个处理有两层意思:要完成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设计环节过程。所以在正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要凭借教学重点说清教学目标如何实现;教学难点的如何突破;结合教材与学生活动说清学生的知识、技能如何获得与形成,结合教学思想讲清学生的情感、价值取向怎样塑造与引导。
四、研读教材的体例说明
为了更清楚怎样研读教材,用板块的形式进行体例说明:
板块 |
具体内容 |
效果 |
对教材的分析理解 |
1、分析教材文本的呈现与设计 |
分析说明精炼 理解正确无误 规律思想透彻 |
2、分析文本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知识点①②③ |
||
3、分析教材呈现的思想、方法 |
||
4、分析教材知识点的位置、目标要求 |
||
研究重点、目标 确立的依据 |
1、研究教材对应的学段、章节课标 |
研究方法清楚 知识联系清楚 知识体系明了 |
2、研究本册、本章节教材的具体要求 |
||
3、研究教参对教材的提示 |
||
4、研究课后具体问题、练习题目的外延提示 |
||
教材的处理 |
1、确定几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必完成的教学目标 |
目标清楚具体 |
2、阐述践行各个目标的实施环节、方法、措施及效果 |
突显能力、情感形成的过程、方法、效果。 |
五、研读教材的几点说明
1、说知识体系,说知识位置,不仅仅要说上册下册、上篇下篇,这只是说了知识链,说了知识的位置点,更应说,该文本在此要突破的、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任务1、2、3是什么,由此来确定文本的重点和目标。
2、说教材的分析、理解
分析教材文本的呈现与设计,是针对数学呀,地理呀这类学科的。从分析教材文本的呈现与设计中,概括出教材的知识点①②③;提炼出教材呈现的思想、方法;说出知识产生的来源或历史;说出知识在生活中的现象;说出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说出知识的性质、规律、逻辑关系。
分析文本的内容、特点,是针对语文呀,思品呀这类学科的。研究教材时,要告诉人家文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告诉人家自己对文本的层次、关系、道理的理解分析;告诉人家文本的情感、价值取向;告诉人家文本的表达方法、结构;要告诉人家通过文本要训练的要点目标①、②、③是什么。
所有这些要说自己的理解,说解读,说答案,而且要求准确,精炼,正确无误,而不是空的对教材评论和评价,对教学进行抒怀和推测,或说道理。
3、说重中之重
个别选手说教材内容多而杂,大致可罗列为十项:即说教材、说重点、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学情、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具、说反思。因为设计的内容多,而忽略了重中之重-----教材的理解与处理。就是说教学重点,也像搬运工一样将教参中、课标中的教学重点罗列出来,缺少对重点的理解和对确立重点的依据阐述。“教法”,“学法 ”我们不提倡说,是因为它不能脱离教材的处理与学生活动,来孤零零说;“板书设计”,要结合对教材的通篇处理意见说;“反思”,要融入教学思想,教学措施说;“学情”,要结合教材理解说,说清哪些是学生已有的,说清哪些是我们要铺垫的;这些内容单独成一项,孤立的解说是没有意义的。至于“教具”,在这儿不必说。剩下的,自然就是集中精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说重中之重了。
4、说教学目标及处理
确定几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必完成的教学目标。是指不面面俱到,而是纵览全篇,纵览全局,抓几个训练点、抓几个突破点,抓几个重中之重。如《桂林山水》一课,那么多美的句子,那么多要赏析的地方,我们搜定教学目标就是四个:朗读(能力)训练——写法(表达)训练——结构(文法)训练——特点(观察)训练。完成了四项目标的训练,就完成了读与写的学习实践践行;就完成了朗读与欣赏的语文素养培养;就完成了观察与表达的能力方法形成;就完成了情感和态度的价值心理塑造。这样确定教学目标又具体可操作,又大气统揽全局。
从表达的效果看,好的演讲,总是围绕一个个话题,凸显板块,凸显情景,凸显画面,让人听得清,听得懂,听着有趣。所以我们的表达一定要围绕主题,力争把要说的内容梳理成几个板块,把自己的表达突出几个板块,让听者听出几个板块。学会把繁杂、沉长的内容,通过舍弃筛选——关联整合——概括提炼,表达得简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