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撞月断想
(2009-03-02 12:36:38)
公元2007年10月24日,我在中国西昌亲眼目睹了中国自主研制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的壮观景象。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嫦娥,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一个记载着东方古国千年美丽传说的故事。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既以“嫦娥”命名。
月亮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从来就不是一个毫无生命的天体,古人以月之出没、盈亏计算生命痕迹,为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留下了淡淡月影。古人爱月如痴,因而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美丽遐想。
中国火箭发射中心所在地西昌被称之为“月亮城”,人们把美丽勤劳的彝家女子比作“月亮的女儿”。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最初叫“探月一号”,后来改为“嫦娥一号”。“嫦娥”从“月亮城升起”,这本身就充满了诗情画意。
早在3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便对月食开始记载,在1500年前就进行过月食的预报。从远古时代的嫦娥奔月传说,到明朝时万户坐上绑着47支火箭的椅子,并最终以生命为代价,向遥远太空发起的第一次冲锋,再到今天的“嫦娥一号”,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对月球的遥想与探索。
在这个与地球最近的星球上,至今还没有中国人的足迹,却有一座以人类飞天第一人——明朝人万户命名的环形山。
2007年10月24日,梦想成真,中国航天人仅用了3年时间,就托举着完全自主创新的“嫦娥一号”进入太空。
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至今,中国的卫星与地球的距离均在8万公里以内。而嫦娥一号离开地球的距离,整整38万公里。这一数字,使嫦娥一号成为中国发射的距地球最远的卫星,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太空是人类共有的太空,航天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秉承着和平开发太空资源、造福全人类的一贯宗旨。中国已经宣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月球探测数据将与世界各国科学家共享。
虽然人类探月活动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但迄今开展的123次探月活动,成功的不到50%。近年来,美国、欧空局、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先后公布了无人探月或载人登月计划,美国宣布将在2018年左右重返月球,欧洲提出在2024年实现载人登月。飞向月球,则是日益发展的中国一项必然选择。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