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教学方式知多少
(2010-06-20 23:18:57)
标签:
论文教育 |
分类: 案例论文 |
绘本阅读教学方式知多少
随着班级读书会如火如荼地展开,绘本成了低段班级读书会主要的阅读内容。绘本阅读是低年级学生阅读经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通向流畅、独立的文字阅读进程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通过绘本阅读,期望激发低段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这学期,我跟孩子们共读了一本本生动有趣的绘本。仔细回味,略有收获。绘本阅读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
图文并茂的绘本吸引着孩子。绘本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通过主题来引导孩子阅读绘本,让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孩子的世界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生的良好的情感。
二 表演延伸式
书是生活的写照。在阅读中感受生活,反之亦可在生活中演绎文本,将文本延伸到真实的生活中。让低段学生在表演中延伸文本,是行之有效的拓展方式。如:如《大大行,我也行》,当学生阅读完前半部分的时候,安排学生和老师一起表演:如:师边举卡片边说:我会举卡片让小朋友读。生也举起卡片说:我会举卡片让小朋友读。不过我还太小,没有老师举得那么高。老师和学生一起在黑板上写字表演,也让学生用句式“老师会……我也……不过……”来说话。有了生活表演的推波助澜和铺路搭桥,再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用句式说说,孩子们都能情趣盎然地说上来大人与自己之间能做的事,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别。课堂上生活已悄然融入到文本阅读中了。
三 读写结合式
这种指导方式的提出,缘于儿童绘本的特质——
图画故事书里的图画,应具备的条件:
1.鲜明的视觉像:儿童喜爱鲜明的色彩和形象,对于抽象的、混沌的、因无法理解而不感兴趣。
2.融合在画中的想象力:画中要有符合儿童心理的想象,想象愈丰富的愈受欢迎。
3.线条的变化和形状的构成,应有明确的关联:因为儿童的感觉是敏锐的。
4.象征的、典型的型态:儿童们喜爱以象征的、典型的形式来表现的图画。
5.诗的笔触:优美的,如同引导你到诗的,典雅的世界里去的感觉。
6.明朗华丽的色彩:显得热闹而有活力的色彩。
图画故事书里的文字,应具备的条件:
1.必须具有故事性,而且是随着幼儿的年龄所能理解的故事。
2.图画故事书的文字,必须有自然的、美妙的韵律。
3.这些叙述故事的文字,可考虑先由成人念给孩子听,而逐渐引向由孩子自己阅读。
4.要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帮助幼儿扩展理解力、想象力、思考力。
绘本的特质,为学生的写话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依托绘本阅读,培养学生写话能力,仍以学生为本位,以不牺牲学生兴趣、不增加他们的负担为先决条件,鼓励学生在有兴趣的前提下创作,要求不限。我在指导写话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方法有:
1抓住文字特色仿创。
绘本的文字简练又富有特色,常安排重复循环有规律的句子。如《大大行,我也行》,我抓住句式“谁会……我也……不过……”让学生来仿创。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很轻松地就写出了:妈妈会洗手、我也会洗手。有一天,妈妈在洗手间里洗手,我也洗手,可我的手很黑很黑,我洗也洗不干净,妈妈叫我多洗几次,就会干净的。
2借助图文描述故事。
《鼠小弟的小背心》
不管孩子的描述流畅与否,我们都发挥了阅读绘本的作用之一——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3 聚焦主题,看图写话。
看图写话是培养低段学生表达能力的常用手段。深受学生喜爱的绘本图画,怎能不好好发挥它的魅力呢?学生对绘本图画的喜爱,是愿意表达的情感基础。如何指导看图写话?天马行空,任意表达也不失为一种策略。但是,如果围绕主题,让学生细观画面,下笔表达的话,应该就会有“中心鲜明,主题突出”的效果。
如上面提到的《逃家小兔》这一本书的主题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我用与主题有关的问题:“这幅图中,你在哪儿找到了妈妈的爱?”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绘本阅读完毕后,我提供给学生两幅图:钓鱼图和走钢索的图,从中选一幅图来写话。学生的表达起来感觉较轻松。即使是随意写几句,也能留有母爱的痕迹。如一学生写到:
马戏团里,兔宝宝在表演空中飞人。兔妈妈在走钢索,撑着一把雨伞。她的眼睛老是盯着兔宝宝,兔宝宝如果掉下来的话,她就飞过去,把雨伞给他当降落伞。
孩子的发现竟是这样的细微感人。我想这跟老师的主题引导观察也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