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短文两篇》原文、翻译、课下注释、例题、原文朗
(2010-02-04 19:34:19)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言文 |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一、夸父逐日《山海经》
译文:
译文:
1、夸父逐日赛跑
两小儿辩日 《列子》
例题
1、中心思想本文曲折地反映了远古时人们同大自然竞胜的精神。
2、本文为我们编织造就了一个怎样的既悲壮又辉煌的结局?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故事的内容要点。谈谈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夸父逐日渴死杖化邓林。
1、两小儿“辩斗”的是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这件事。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一个从肌肤感觉出发,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2、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用自己的话回答。 2、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3、反映出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
4、反映出古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可贵精神。
5、人类认识事物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有时标准、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