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令我躬身自省的悲剧性

(2009-11-25 17:07:11)
标签:

芷润哲论:我的

悲剧性

最爱悲剧

文化

分类: 【芷润独钓寒江大雪】

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知性的局限,即便聪慧如人类。这是一切生物的悲剧性。

子瞻诗中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但我觉得人如果能躬身反省,能认知到自身的悲剧性,便有了一种超越的可能。

突破旧的局限,认识新的局限。此中显现的是做为人的思维的乐趣。

局限也有一种固成性,当然不能与“宿命”等同——我说的局限包括生物性与思维性。并且后者最能导致一种悲剧的产生。

尤其是在一种剧烈的社会冲突与文化碰撞中。

我认为人的本质就是悲剧性的。

每个人都是一个本质意义上悲剧性的存在;每个人都难以摆脱潜藏在骨子里面的悲剧感。

这种悲剧性的存在直接决定着我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改造甚至翻天动地的革新——换言之决定着我的行为,使得我的行为也充满了悲剧意味。

 

历史上的这种悲剧意味实在很多。

如宝玉、孙悟空和宋江、刘备等等——他们在自身充满悲剧的同时,何尝不意味着其背后作者本人的深层悲剧。如果作者本人没有对于人,对于世界的本质意义上悲剧性的看法,又怎会在作品中流露出来?而且体现在自己着力塑造的人物身上?

这个问题谈起来好像很玄虚,但确实离我又很近——

因为古代的宗师名家也好,现在的我也好,不都是时刻在与自己作斗争、时刻抵抗自己骨子里面的悲剧臆想么?!

这也许是一种必然。

其实悲剧性的思考是文学、思想和哲学层面的,也就是最为本质的关于人、关于人的处境的深层探索————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我到底因何而存在?

我的存在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与价值?

我能克服内心深处难言的荒凉与孤寂么?

我的荒原感为什么挥散不去?

为什么本质意义上的人是孤独的?

等等这些问题的思考,看起来抽象,实则贴在我心。可以说是具体的抽象!

而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必然引起我对于自己处境的深深悲悯,对于自己心灵的沉沉扣问与聆听。在悲悯、扣问与聆听之中,我意识到宇宙中还有我们人这样一种生物存在,但又难以找到直抵心灵底部的归属,那么悲剧就出现了。

当悲剧返回到心灵——返回到主观感受本身的时候,悲剧才真正成为了悲剧!

 

生活中有英雄人物的悲剧,有平常人的悲剧。英雄人物的悲剧常常和失败命运以及性格、历史局限性相关联;而作为平常人在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悲剧感,有时候无关成功与失败,只是感到理想和现实的对立,个人和群体的对立以及其他种种难以摆脱的不协调。

所有这些都可能让我体会到悲剧的意味。

我对于悲剧的理解不是社会学和功能学意义上的,这其实是一个显在的事实。

而是文学、文化和主观感受层面的,因而悲剧就具有了美学上的意义。

所以,“拿破伦在阿尔卑斯山顶的豪言已散落在孤岛上”也好,人“在自己所影响的圈内呼风唤雨,但在圈外,往往晴空一片,无可奈何,慨然生怅”也好——显然没有了一丁点的悲剧意味。

它所有的,顶多就是社会学与功能学意义上的悲观。

他们的行为不是作用于人的心灵深处,而是作用于外部世界,是在外部现实前的无可奈何,这可以说是具有了悲壮的味道。

但仅仅是悲壮而已,绝不是悲剧。

 

“登高必自悲”具有了悲剧的些微内涵,但也不是悲剧——这仍然是一种外部行为。

不过这种外部行为返回到了人自身,引起了人内心关于自我渺小的体验。

但悲剧是人自己对于自己的心灵、自己的生存处境的一种形而上的思考,不需要外部力量的牵引。所以,“登高必自悲”也不能算是悲剧,只能说有了些微悲剧意味。

人的思想是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的。

我认为这种思想阈限的扩展没有尽头,如同浩瀚宇宙。

从另一个高级社会体制中看前面走的路,会看到许多人物在政治冲突中因思想局限与保守而产生的悲剧。

 

思维的疆域可无限拓展,未知的事物也无限深远。

人类所知的事物在无限的知识与思想的海洋中只是恒河沙数……

因而我的思维有着局限性,悲剧也是难脱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偷走我的心
后一篇:我就是这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