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保营转发:许昌天宝宫传说故事

许昌天宝宫传说故事
天宝宫传说故事
1、梦游天宝宫
相传,明代中叶,一刘姓举人进京赶考,途经天宝宫,夜宿石固古镇。是夜皓月当空,刘举人赏罢“石梁皓月”美景,安然睡去。梦景中游览一座金碧辉煌的宝殿,殿中一仙翁对他说:“若要中状元,必游天宝宫。”老翁言罢,拂袖而去。
刘举人清晨醒来,回想梦中之事,觉得蹊跷,便向店家询问:“此处可有宫观?”店家说:“南京到北京,胜不过天宝宫,普天之下仅此一处。”循店家指点,刘举人来到天宝宫。他信步漫游,来到始祖殿前,心中惊叹不已,此殿与梦中宝殿一模一样,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举目望去殿堂正中楹柱上高悬一联,云:“庙貌与天齐云来云去风不定,画工从地起花开花谢景常新。”举人赞叹不已,连呼:“绝对!妙对!情景交融,气势宏大,上品也!”
刘举人旅途劳顿来到京城,误了考期,十年寒窗,却不能实现梦想,朋友无不为之惋惜。可天无绝人之路。皇上正召集众举人畅游御花园,要为新落成的一座楼阁征集楹联。
刘举人和友人邀一同前往。
那天,皇上御驾亲临。新科进士们在“游龙阁”前挥毫写下一副副楹联,皇上阅后都不满意。刘举人仰望那高峻秀雅的游龙阁,想起天宝宫真武大殿前那副对联,灵机一动,稍作改动挥笔写下:殿貌与天齐运来云去凤不定真是个空中楼阁,画工从地起花开花谢景常新将毋同海上蓬莱。皇上阅后不禁喜上眉梢,珠笔一点:“妙!”。刘举人对天宝宫对联的一改(庙改殿),一添(真是个空中楼阁,将毋同海上蓬莱)使其一举夺魁。事后,皇上得知刘举人误考期之事,便特批他为状元,人称“独科状元”。民间也有刘举人仅仅将“庙”改“殿”获御批“一字状元”之说。从此,这副对联也越传越广,留传开来。梦游天宝宫,独榜得状元的故事也世代相传。旧时天宝宫还有一通《梦游天宝宫记》石碑呢!
2、龙头柏
据说,天宝宫门前的古官道旁,有一棵罕见的古柏,人称龙头柏。龙头柏约有8米高,树干直径约1米,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奇的是,这棵柏树在干茎腰处生出一支碗口粗的枝桠,伸出两米长,旋即结出一大疙瘩,大疙瘩上相对生两个小疙瘩,小疙瘩上长出两根小枝。远远望去,如腾空而起的蛟龙,形象逼真。传说龙头柏能预知天气,遇久旱,龙头昂起,就会天降甘霖,龙头低下,鼓起双眼,天空彩虹现,雨过天晴。传说还有人曾看见过烟雨苍茫之中,有群龙驾祥云而来,围着龙头柏飞舞嬉戏。可惜这棵奇柏在“文革”中被毁掉了。
3、凤凰柏传说
天宝宫柏林茂盛,郁郁葱葱,常栖神灵之物。传有“凤凰栖柏”奇闻。得道者曾目睹,一吉日傍晚,一只金凤鸟自天而降,环绕宫墙西侧一棵苍翠挺拔的古柏盘旋,翩翩飞舞,引得百鸟齐鸣,朝凤而来,甚是壮观。至日暮,百鸟随凤凰顷刻消失在古柏林中。翌日清晨,又见凤凰携百鸟自树冠跃起,迎着朝霞飞向天际。凤凰栖柏之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自天宝宫传开。于是,人们便说这棵柏树是凤凰所变,或是想象中的凤巢,称之为“凤凰柏”。信徒们便择吉早晚祭拜,企盼能见到凤鸟降瑞、百鸟朝凤之景观,并许下美好愿望。苍柏栖凤的故事也世代相传。
4、蜜蜂柏传说
传说,天宝宫门前有棵有一棵神奇的古柏,蜜蜂特爱在上面筑巢。春暖花开,蜜蜂在柏树枝头筑巢酿蜜,数里之外可以闻到蜜香。此处蜂儿素有向善之灵性,有落难之人自树下经过,便施予香甜的“蜜窝窝”。对不劳而获之人,却丝毫不给,并给与教训。此举惹恼了当地一豪绅,他请求天宝宫的道士施法力治之。道士说:“老子云:见富贵者无谄媚之容,睹贫贱者无轻侮之意,凿而饮,耕而食,蚕而衣,一切必出于己,一介不取于人。蜂儿之笃信道祖教诲,岂可侮哉!”豪绅听罢,怏怏而去。但心头怒火难息,盘算着砍掉古柏,但迫于凤凰、蜂神神威,迟迟未敢下手。
有一年春天,从南方来了一位竹货商人(当地人称“南蛮子”)。他在天宝宫附近村庄游说,自诩能降百神。那富豪同“南蛮子”言及柏树蜜蜂之事,那“南蛮子”骗言,只须纹银百两,便可了却此事。那富豪交了十两定金,约定三月三降服蜂神。随后数日,“南蛮子”陆续从南方运来大量竹子,将凤凰柏丛丛围了起,外围摆满竹器。农历三月初三,天宝宫例行古会,那天,人山人海,人们都认为是南方客商屯货经营,并未太在意。次日清晨,人们发现群峰“嗡嗡”,蜜蜡飘香的壮观突然消失了。“南蛮子”得了银子,豪绅解了心头之恨,迅速溜之大吉。待人们回过神来,凤柏已经枯萎,拨开竹竿,但见凤柏主干已被锯开,并且取走了中心板,年轮纹络上密密麻麻缀满了蜜蜂儿,可它们都干瘪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都说“南蛮子”把凤凰柏盗走了。那位豪绅也成了众矢之的,被人唾骂。据说,那豪绅也因得罪了蜂神,从此门庭败落。苍柏育凤,群凰来仪,蜂神施蜜,南蛮盗宝的故事也世代相传。
5、对联砭人
天宝宫拜厅的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云:“使尽无限机谋为子为孙临死去只落得一双空手赴阴司始问子孙安在?用出多般巧诈图名图利到头来徒留下千载骂名徕地府方知名利皆虚!”这是对那些耍阴谋诡计获取名利之人的针砭。
据传,清代末年天宝宫附近石固古镇有一位大财主叫吴老黑,此人贪得无厌,常耍阴谋诡计骗取他人财物。当有人问起他,“要那么钱财何用”时,吴老黑常常说:“为子为孙也!”为了钱财,他日思夜想,使尽机关,以至于用脑过度,四十度多岁便两鬓斑白,脱发秃顶了。这人既贪财,又图名,凡是当地举办社会公益活动,或能流芳后世之事,他总想挤破头皮往里钻,捞点名声,但他却铁公鸡一毛不拔。
那年春天,正值天宝宫拜厅落成在即,道士们请来一位王秀才撰写对联,拟镌刻在亭子的石柱上。吴老黑得知此事,便找到王秀才问:“拜厅对联,千古流传,不知以何为对?”王秀才说:“尚未定论,请吴老爷施题。”吴一听,喜上眉梢,心想这可是名传千古的好事,说:“流言蛮语,说我吴某贪名图利。其实,为了子孙后代,这是人之常情呀!您就以此为题,以正视听。”王秀才久闻吴老黑的为人,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副对联,借以讽刺和教训他。事后,吴老黑气急败坏,但那对联已刻在石柱上,他已无可奈何。此联发人深省,也警示后人不要用阴谋诡计去掠去名利。
6、十八道士打闹萧家坡
相传,明代洪武年间,天宝宫东萧家坡附近有一外号叫“钱霸天”的人,经常纠集一些流氓恶棍为非作歹,掠人钱财,霸人妻女,祸害一方。
一日,天宝宫的一位道士正在萧家坡布道场,钱霸天之流前来捣乱,老道好言相劝:“大道之为也,庐而居,凿而饮,耕而食,蚕而衣,一切皆取于己,不仰于人,钱君赞同乎?”钱霸天一听恼羞成怒,“你修你的道,我做我的人,用不着你教训我!”老道说:“善恶到头终有报,祗争来早与来迟。”钱霸天火冒三丈:“报个屁!”随即指使手下砸了道场,将那老道拳打脚踢一顿。
那老道跌跌撞撞回到天宝宫,说明原委,众道士莫不气愤。于是,一行十八人来到萧家坡,决心讨回公道。钱霸天闻讯,召集手下,双方厮打开来。那道士一个个武艺高强,直打得钱霸天一伙屁滚尿流,狼狈逃窜,钱霸天双膝跪地求饶。从此,钱霸天不再胡作非为,老百姓对众道士除恶扬善一事无不拍手称快。十八道士大闹萧家坡,除恶扬善的故事也代代相传,一直传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