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石油、煤不可能是动物尸体、植物残骸变的
(2016-02-01 17:30:15)
标签:
杂谈石油成因煤的成因化石能源起源论 |
分类: 大意同心 |
转载自学者金先生的个人空间
学习 娱乐 生活 思考存在
石油、煤不可能是动物尸体、植物残骸变的
有些事很简单,也被人搞偏了,而且以讹传讹,贻害后代。比如,我们从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石油、煤是动物尸体或者是植物残骸变的,所有老师都这么讲,并且对此深信不疑。
其实,这一命题,很简单酒可以得出否定结论。我们假设石油、煤是动物尸体、植物残骸演变的,那么我们设想一下,在寒武纪,或是震旦纪,或是三叠纪,会有无数的大象,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前赴后继地来到阿联酋,相撞而亡。随后,无数的大象尸体叠加,随着阿联酋某地的下陷,数以万计的大象到在大坑中,可能大坑要深达几千米,长几十公里,于是,若干年以后,才会在阿联酋产生出可以供应全世界50%以上的石油。
而同时,在山西吕梁山、太行山的缝隙里,成排的树倒在地上,随后又生长出速生林,象甘蔗或是毛竹,迅速生长,又迅速倒下,如此循环,居然在山谷中堆起上千米高的大树的残骸,而后,被两边倒塌的山峰掩埋,随后,经过秦皇汉武,在精明的山西商人的脚下,森林的残骸演变成大片的煤层,造就了在晋商之后闻名全国的“煤老板”。
以上的画面实在是匪夷所思了,也完全的不可能,即使是最简单的头脑,小学生,也能得出否定的答案,真是不知道,我们的石油大学的教授,我们石油行业的专家,院士是如何思维的?是如何得出石油来源于动物尸体、植物残骸的?我们如此多的老师的脑子山如何思考的。
事实上,在同一地区,由于光和作用的能量转化,植物生长数量的原因,是只能产生一定数量的食草动物的,而同一地区的食肉动物数量更少,这就是所谓的生物链。而不同地区的大象、老虎、甚至鲸鱼、海豚,是不可能汇集到同一地区的,更别说在同一地区而亡,而汇集。更别说不能移动的树木、植物。
对植物,现存地球上最高的树是美国的红杉,可以长到100米以上,但要生长几百年,很难,或者说不可能在同一地区集聚如此多的,足以演变成厚厚煤层的植物,至于像蒿草、玉米这样的含水量较大的植物,是不可能长时间保存而能够变成煤的。
经过以上简单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石油、煤是不可能从动物尸体、植物残骸演变过来的。
但事实上,地球上确实有大量的煤或者石油。
根据本学者的研究,分析,认为地球上的石油或煤可能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某种火山熔熔岩的演变。一般的认为火山岩的结果是火成岩,是玄武岩,等等,但实际上,有相当多的火山熔岩以煤或者石油衍生物,或是石油初级形态存在的。经过时间的变化,在合适的温度、底层压力的作用下,这些火山喷发物逐渐演变成煤或是石油,这种演变不是以次完成的,是逐渐的,主要与喷发物的组成成分相关联,经过递进式的演进,某些喷发物演变成石油或煤,并源源不断地补充,形成可开采的矿藏,这就是为什么地球上某些地区有大量石油或煤的储存的原因。
第二:在海底某些微生物的排泄物沉淀,催化,演变成石油或者天然气。这一点已经为美国科学家所证实,美国科学在墨西哥湾,太平洋海岸均发现了体积巨大的水下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大量聚集在海底,或是海底的溶洞中,吃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由于大洋环流的原因,这些地方的温度很合适,源源不断的洋流带来大量的浮游生物,于是,微生物大量排泄,在合适的海水温度,压力下,融入海底淤泥层,演变成天然气。科学家甚至发现,即使在现代,这些微生物依然在排泄,依然在产生新的天然气。
南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湖沥青”就是这种变化的一种表现,不过是产生了大量的沥青原材。
第三:外来天体撞击形成矿藏。事实上外太空的天体并不全是冰冷而坚硬的岩石,也有来自某些矿藏天体的碎片,比如石油原材天体,或是煤矿石天体。这些类似于小行星的巨大天体,高速撞击地球,并冲击进入地球岩石层,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变成体积巨大的石油曾、煤层,若干年后被人们开采。
以上三种情况,是可能产生石油、煤的最有效的通道。当然,也不排除少量,个别地区的石油、煤来自植物或动物的残骸,但至少不会如此之多,如此之密集。
本学者虽然没有上中国地质大学,没有上石油学院,但多年思维的训练,多年对地理、地质以及世界科学界的关注,已经能够使本学者得出以上分析结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