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倾诉由此进
合作通道由此开 我的全部博文
你能对外展示http://jq.tvsou.com/imagesnum/1021744169.gif
一部《蜗居》,把房价压力下都市年轻人的彷徨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戳痛了房奴们的敏感神经。高房价让房事成为无法承受之重,有的为了买不起房而婚事告吹,有的为了供房而欠下高额贷款,而更多的是不敢奢想。房子让80后成为了负二代,成为了大而无用、空洞虚脱的蚁族,房子成为了一代人的焦虑,我们为之疲于奔命,省吃俭用攒钱买房,而有的则甚至抛弃个人的爱情追求,颠倒传统价值观,像《蜗居》一样做起了二奶。房子不再是简单的衣食住行中的一方面,而成为当前社会畸形的残酷一角,它见证了这一代多数人的残酷命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并加剧了了中国人道德价值的衰变。
《蜗居》严格说来,它不是故事,而是数以万计的房奴的真实生活,现实残酷直击心灵深处。《蜗居》的主线是用一套房子把故事中的人物串联一起,透过房子,我们看明白现实里城市生活的压力,一群在城市生长中渴望幸福却不得不缩在现实的强大躯壳中张望属于自己的幸福的负二代,在面对追求属于自己幸福的时候,却被居高不下的房价给公然绑架了。这与现在社会中很多蜗居在城市里的人一样,因为他们同样在这种公然绑架行为面前,要么显得无能为力,要么只能是把头也缩进壳里,让梦想越来越黑暗。所以当有人把一千多年前杜甫曾经写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来批判现实时,我们就不足为怪了,因为一千多年以后,这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只不过连作者也没想到自己感慨天下的诗句却成了如今负二代最贴切的自嘲。
我们甚至可以把《蜗居》看做是一根刺,它没有声嘶力竭全力以赴地去刺,而是轻如鸿毛地把刺装在了两个栖身异乡城市的女人身上。于是,如有神助,女人命运身不由己的潮起潮落中,正好吻合了暧昧现实运行的节奏。于是,想刺的时候,便总能刺到暧昧现实的痛处。当它刺向房子的时候,我们痛了;当它刺向两性的时候,我们同样痛了;当它刺向就业、金钱、权势的时候,我们依然在痛,种种痛楚交织在一起,让我们连蜗牛都不如,蜗牛还敢勇敢的往前走,而我们只能是龟缩在脆弱的壳里,等待着绑架和被绑架。不如想象一下,当一个人竭尽全力终于接下房产证的那一刹那,他将要用未来的二十年来偿还,这一刻究竟是应该高兴还是哭泣,如果说为了一个更大的壳就要我们透支二十年的幸福生活,这样的代价是否太过沉重?而这样的壳对我们来说又有何意义!
我们不妨把眼前投向一下国外,虽然我们把他们的制度批评的体无完肤,虽然我们把他们的人性贬低的一无是处,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年轻人却大可不必为着房子发愁,而在中国,房子似乎成了束缚年轻人最大的包袱。我们为了这个包袱,要花掉自己最宝贵的奋斗时间来赚钱,甚至,我们还要放弃很多真善美的东西。而等到我们终于把包袱当成安身立命的壳时,我们的梦想早已经被磨灭殆尽,我们早已经习惯在壳里面的生活了,这像极了契诃夫笔下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只不过现在的人们给了自己一个看上去安实的外壳,套换成了壳,似乎有点进步,但真的如此么?
一套房子引发的血案,这绝对不是玩笑之话。因为当城市在极力生长的时候,我们当中越来越多散落在城市当中的负二代已经没了丝毫的归属感,为了让自己在城市中还有一丝家的感觉,他们只能是无奈的在自己背上加上一个沉重的壳,然后心甘情愿的把壳当做自己的家!他们的血,滴在心里,鲜淋淋的与现实同一种色彩。要知道,这样的负二代在中国至少有5千万以上,而且,每年还以10%的速度在增长,但这个壳还要背负多久,谁都不知道,这个壳还要让多少人龟缩,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唯一知道的是,这个壳太沉重,沉重的让我们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了!有时候不禁要问,缩在壳里的我们快乐么?幸福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