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铜首和专利

标签:
圆明园铜首专利失传知识产权延续无形财产文化 |
分类: 专利与文化 |
100多年前被英法联军偷走的中国圆明园文物鼠首和兔首雕像将于2009年2月在法国巴黎拍卖,拍卖估价可能高达1200多万美元。据法新社26日报道说,佳士得拍卖行日前宣布,这两件将于明年在巴黎拍卖的铜制的鼠首和兔首雕像,是去世的法国时装设计师伊夫•圣洛朗的私人收藏品。中国方面已经表示,这两件铜像是1860年英法联军自北京圆明园偷走的,因此拒绝参加竞拍。
而在此之前,2000年圆明园虎首、牛首和猴首三件铜像分别亮相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会,引起轩然大波,最终被保利艺术博物馆竞购回国,2003年 何鸿燊先生捐款人民币600余万元购回圆明园猪首铜像后,促成国宝回归,2007年,圆明园马首铜像又由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先生以6910万港元购回并捐赠给国家,马首铜像回到北京后将被暂时保存在首都博物馆。
这些文物如此珍贵不仅因为其中蕴含深刻历史意义,很大程度还因为铸造工艺的精湛,就像著名文物专家马未都说的“品质好的文物才值钱”,而鲜为人知的在乾隆时期铸造这些铜首时就非常困难,如记录片《圆明园》中所表现的。
这就引申出一个词汇“失传”,在百度上搜索失传,可以找到200多万的相关信息,很多我们熟悉并引以为自豪的东西都名列其中,比如曾侯乙编钟,最贵的瓷器汝窑,甚至最初的泥活字印刷。
很令人心痛的比如数千年前中国人就可以铸造锋利无比的越王勾践剑,是最早利用铁器的民族,而如今商场里最贵的、最高档的刀具是德国产。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而如今商场最高档瓷器确是英国、丹麦、德国所产的骨灰瓷。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在古代艺术品鉴赏中,经常有前朝胜过后朝的现象,比如单颜色釉瓷器雍正朝的好过乾隆朝,铜器明代的宣德炉比以后任何时代制造的铜炉都好的现象,根本原因就是技术的失传和延续性差。
中国历史上的技术延续性差是因为对技术诀窍的保密,而人类智慧的重要特点就是一次摸高后如果没有记录传承,再次达到相同高度就会非常困难。例如数学上著名的费马大定理,1637年,费马在阅读丢番图《算术》拉丁文译本时,曾在第11卷第8命题旁写道:“将一个立方数分成两个立方数之和,或一个四次幂分成两个四次幂之和,或者一般地将一个高于二次的幂分成两个同次幂之和,,我确信已发现一种美妙的证法,可惜这里空白的地方太小,写不下。”此后经过三个半世纪的努力,这个数论难题才由普林斯顿大学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和他的学生理查·泰勒于1995年成功证明。这说明人类的智慧如果没有延续传承是多么的可喜和损失惨重。
审视中国传统上的对技术的保密,从经济学上的分析就是缺乏对无形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有很多大家熟悉的俗语:“只传男、不传女”,“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宁给一桶金,不露一句春(绝不透露技术诀窍)”等等。
而对比进代西方工业革命因为专利制度的存在技术发展有了很好的延续性,蒸汽机的改进、工业母机的发展,汽车、火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专利制度无不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举个例子汽车的出现时间就是依据奔驰汽车获得专利的时间,雪铁龙汽车的齿轮标准就是引以为自豪的专利,可以说西方主要工业产品无不以拥有专利为实力的象征。
因为有了专利,发明人才可能放心大胆的公开自己的技术,使技术能够服务于全人类,并且通过改进而不断发展延续。试想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计算机领域怎么可能由Basic到Dos到Windows95到windows2000到windows XP,怎么可能有CPU的286到386到486到MMX到奔腾2到奔腾3到迅驰到酷睿的不断发展。
引用已故知识产权著名学者郑成思先生的话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无形的比有形的更值钱”,但因为知识产权具有的可以无损失复制传播的特性,知识产权更需要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保护。所以树立知识产权文化,使人们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尊重知识产权,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