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款计算:车险vs非车险的区别
(2010-12-08 12:33:48)
标签:
车险非车险企财险ratemaking精算师财经 |
分类: 业务与报价 |
【本文的理解难度:easy】
精算工作从涉及到的层次上讲,可以分为宏观精算,比如做宏观层面的公司经营和业务状况的预测分析;也有做中观精算的,比如做准备金,对理赔延迟问题、未决赔款的充足性分析要有所了解;还有就是做微观精算的,比如微观到特定条款的定价。很多精算师在宏观和中观层面工作,而很少在微观层面积累足够的经验,这似乎也是精算师与承保等业务线人员之间造成交流沟通的障碍原因之一。客观地讲,Beryl一直在财产保险业务的微观方面比我有着很好的基础,我一直在努力在微观方面能够追赶上她,包括到康总的博客上去学习和提问问题,希望这个目标在不远的未来可以实现,呵呵
最近看到一个微观方面的赔款争议的案例,向Beryl请教讨论了其合理性,从法律的角度和条款惯例的角度,很有意思。其中涉及到车险赔款计算的特殊性问题,国内市场车险的赔款计算与非车险(这里主要是指企财险)是不同的,作为精算师,我想应该了解这些差异。
差别在于保险价值的确定上,关于车险的赔款计算上,其实有过很多的讨论和争议了,我们在这里不是去讨论哪个方案更合理,毕竟行业条款惯例、投保人理解、法院理解都是不同的,所以才会出现这些有趣的案例。
提到保险价值,肯定是关于不足额投保与比例赔偿的问题了,用时髦的外文讲就是常说的Coinsurance问题(不要误解是国内行业常说的共保行为,这里指的是国际对比例赔偿条款的一种称呼),海外市场上一般只对非车险有coins的条款,在车险上不用coins这类的条款。
国内企财险在处理coinsurance问题是,保险价值是用出险的重置价值(针对固定资产),但在车险(主要指车损险)上使用的是投保时的新车购置价,原因是旧车的维修成本也是使用新的零配件而不是旧的零配件,所以保险价值按照投保时的新车购置价来做ratemaking(RM)。而且,何况目前国内一个整车的新车购置价要比零配件费用总和的成本还要低,似乎已经对投保人更优惠了,呵呵
这个问题在部落以前的文章中有所提及,其中的来龙去脉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的,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实在是太多了。
这里整理这个问题,只是说精算师再做ratemaking时,应该对后端的出险后的赔款计算方法有所了解,心中有数,毕竟rm做出的是loss cost,如果连loss是怎么计算的都不清楚的话,RM出来的cost也就没法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