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士我的连(十五)
——军嫂难当
本文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初。为了便于朋友们阅读和理解,在文章中有些词句和语言,需要运用现代语言表达、叙述、写作,敬请朋友们予以谅解。
列车员报站和列车到站、停车,都丝毫没有影响我同旅客朋友们热情洋溢的畅谈交流。
“解放军真不愧为祖国的钢铁长城!”
“你们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
听到旅客们对人民军队的声声赞美,作为军人我抑制不住无限的骄傲和自豪!连声谦虚地说道:“人民军队来自于人民。胜利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广西和云南边界人民出动了近20万民兵、民工支援前线呢!”“人民永远是部队的坚强后盾,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的快到武昌了。
“旅客们!你们乘坐的是从湛江到武昌的162次列车很快到达武昌车站了。请旅客们收拾好自己的行李物品,准备下车。”
我朝窗外望去,天还没亮。我和大家互相打了个招呼,依依不舍的下车分别离去。
十多个小时的乘车劳顿,我感到有些累了,决定就近找个旅馆休息一下。
一般的特快列车在邢台车站都不停。只好选择比较早一些路过邢台站的直快列车。最早的也要等到下午两点二十五分从武昌始发到北京的直快。只好在武昌站等车十个小时了。
简单吃了些东西,在车站附近找了个可以临时休息的旅馆躺下休息。按说乘车劳累身体疲惫,应该很快入睡的。然而,大脑思维异常活跃,中枢神经十分兴奋很难成眠。
我想到了第一次探家。那是去年二月份春节时探家的,截止到今天已经有一年零五个月了。
我家在农村,弟兄们多,我最小。父亲在我十四岁时病逝。母亲身体也不怎么好。当我接到“母亲病危,速回”的电报后,连队领导即刻批准了我回家探亲。那时我当兵已经超过三年,到了第四个年头,完成了义务兵服役期规定期限,符合探家条件。到家后我才知道母亲为了给我早些完婚成家,才发了假电报的。拗不过母亲和哥哥劝说,考虑家庭现状,再看看同伴们还不是这样定亲、结婚的?当然,也是为了了却母亲的心事,我只好默认、从命、稀里糊涂的结婚了。常说人生婚姻是大事。其实,我作为男人,婚姻在我看来,在我心中的分量权衡、掂量中,同理想、事业和前途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这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思维模式和时代影响的原因。
爱人是邻村的。是我当兵以前经媒人介绍、由母亲和哥哥们包办定下的。家里穷啊,弟兄们又多,能找上对象、取上媳妇成个家已经不容易了。婚前我和妻子只见过两面,一次是定亲时,一次是我当兵临来部队的时候。我们见面时,处于青春期的羞涩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两次见面说话也没有超过十句话。
上次探家结婚和妻子相处只有十二天的时间。屈指算来我和妻子结婚后的离别快一年半的时间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家里常常来信夸奖妻子孝敬我母亲,家里活、地里活都能干,能受罪肯吃苦、勤俭持家。二哥有残疾,劳动强度大的农活、重活不能做,家里承包的5、6亩地,耕耘、收割等体力劳作,基本上都是妻子一人承担。是妻子倾尽全力维持这个穷困的家庭,是妻子撑起家庭的一片天。想到这里我心里一阵不安,觉得对家庭、对妻子十分的愧疚。
妻子在娘家弟弟妹妹多,兄弟姊妹属她大。她的母亲身体不好,常年吃药。为了能让弟弟妹妹读上书,她牺牲自己上学的机会,过早的替父母亲承担了繁重的家务,还要帮助家里挣工分。和我结婚后,娘家婆家两头跑,两头放不下。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想想我和妻子结婚只相处十二天,在一起没有吃几顿饭,说话没有多少句,还没有认个脸熟,被窝还没有暖热,就匆匆忙忙返回部队了,开始了两地分居,分离时间长达一年半,还不如一年到头鹊桥相会的牛郎织女!
想想上次探家时,和妻子一起串亲戚,我在前面走,她在后面同我拉了很长一段距离。我回头催她跟上,她红着脸一直跟在后面不肯同我走齐。孩时的同伴给我开玩笑说,你训练你媳妇搞队列呀?在部队几年的严格训练,使我养成了昂头挺胸、正规走路的习惯。妻子和我一起走自然十分尴尬。
我作为军人不习惯卿卿我我地漫步。出于军人形象的考虑,自然缺少了浪漫和温情,更没有那花前月下、溪边河畔、林荫小道上那种无限温馨的情调。
咳,当军人的妻子太难了。苦点累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妻子整天常年为丈夫提心吊胆、揪心牵挂。身为军人的丈夫,其职业具有高度的危险性。想想“古来征战几人回?”那堪“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自己如果在这次自卫还击作战中牺牲了,妻子岂不意味着“寂寞空闺深似海”了么?
丈夫是妻子情感停靠的港湾。军人有坚实、宽阔的肩膀,却很少有机会让妻子停靠、依偎。
女人生来就是水做的,可是没有一个坚实的水桶来盛!
军人的伴侣没有爱情的沉淀,没有美好的记忆。人家的女人岁数大了,可以回忆年轻时候花前月下的浪漫情节,细细、慢慢回味昔日的情怀,军人的妻子没有!做军人的妻子真的好难!特别是军人在战场上勇敢厮杀,妻子一样要揪心地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
毕竟太困乏了,想着想着我渐渐地睡着了,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