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趣事(一)
战士爱人来部队,连队住房条件差。
难倒连长指导员,三家同住一间房。
——《我的战士我的连》
自卫还击战后,驻广西边境部队陆续归建。我部队也于一九八零年返回贵县部队原来驻地。(贵县现改为贵港市)
我们是野战军部队。那个时候,部队住的营房全部是清一色的苏式建筑。全连干部战士一百多号人都住在一个大房子里。战士睡的是上下双层床,四位排长睡在大房子的四个角。大房子便于整齐划一,容易做到令行禁止;利于机动,方便督促检查。大房子的两头分别设有两间小房子,一共四个单间。通常是连长和指导员住一间,兼作办公室。对门一间是放干部战士衣服的小包房,也称小包仓库。这两间房稍大一些。副连长和副指导员住一间,兼作办公室。对过是司务长住室,兼作财务室。
八月份的广西,天气炎热。那时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广西十八怪,其中一怪:三个蚊子炒盘菜。广西蚊子不但个大而且多。常年都得挂蚊帐。睡觉时,左手拿毛巾,右手握扇子,扇着扇子睡着了,不一会儿,全身出汗热醒了,赶紧用毛巾擦汗,又睡,一会儿又醒。如果训练疲乏,或者是南方籍的战士会睡的踏实一些。要是北方籍的新兵需要好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那时侯,我在五连任副指导员。
一天,我们连队一个战士的父母来连队看望儿子。下午,好家伙!呼啦啦一下子又来了三个战士的妻子。
营房里,每个连队只有一间临时来队家属房,我们连的家属房早被一个营里的靠边老干部借用。本营兄弟连队的家属房都有人住。如何安置战士的父母和战士的妻子住下,这下子可把我们给难坏啦。为此,我们专门开了个连支部会。讨论了半天,大家一筹莫展。连长和指导员更是发愁。最后连长说:“这个事情属于后勤、生活方面的事,应该由副指导员负责。”转过身来对我说:“呵呵!副指导员只有辛苦你啦,你想办法吧!”我心里说,大家讨论了半天都没有办法,我能有什么办法啊?这不是要我难看么?操心跑腿我不怕,只是一下子解决四间房子可不容易呢!散会后,我和副连长说:“连长是不是打咱两个主意啊?要我们俩把房子让出啊。”“不准。他可以明说呀。我们当然会让出的啊。再说,这间房子也只能住一对夫妻呀!”因为我们住的这间房子很小,刚好放两个单人床和一个办公桌,副连长写字、办公都是坐小凳子在床边上写的。我的意思当然是叫副连长表态啦。一旦需要,我们要毫不犹豫的让出这间房子呀。支部会上,安置战士家属的任务毕竟是明确的交给我啦。我靠!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啊。找吧。我首先想到了借房子。
在连队,我是连党支部组织委员、团支部书记,主管后勤工作。安排战士亲属住下是当务之急!我是个急性子,也顾不得吃饭啦,赶快找房子啊。我安排连部文书和通信员分别到一营和三营的家属区,去看看有没有空闲的家属房。而后我去团部家属区走了一圈。大家很快就回来了,没有找到一间闲房子。
打仗回来,很多干部战士没有轮到探家,父母来部队看望儿子,妻子来部队和丈夫团聚,这是人之常情啊。
当时战士家属来队安置遇到困难,确实没有很多办法想的。我想到了把我们连队的家属房要回来,不能啊,人家也是没法子才借我们的。怎么忍心把人家赶走呢。战士的父母好安置,干脆叫他们去县城住旅馆好了,县城只有5华里,晚上在那边住,白天来部队就餐,况且他们也住不了几天的。部队有严格规定,战士和妻子是不能住地方旅馆的。战士的妻子大老远来部队和丈夫团聚来了,我们也不忍心叫她们自己住地方旅馆吧!天快黑了,总不能把人家赶走啊!也不能叫人家住大房子吧?大房子?我马上想起了小包仓库!
过去小包房曾经同时住过三个人的。前段时间我就和一个69年兵待转业的河南籍副指导员及河北临漳县的挂靠待转业的副连长分别住在这间小包房的三个角落里。
以前战士的小包和军械仓库是在一起的,后来文件要求,小包和军械存放必须分开,才把战士的小包搬到了这间房子。这间房子大,先让他们分别住在房子的三个角落里,虽然不是好办法,也是权宜之计呀!
我急忙找到连长、指导员,把找房经过和我的想法做了简短汇报。
连长显得异常兴奋,连声说好好!我怎么没有想到呢?赶快腾出小包仓库,中间用方块雨衣隔开,叫他们三家住在三个角落,先住下再说。其实,尽快安置战士家属住下他俩比我心里还急呢!我也是急中生智,没有办法的办法啊。
现在每想起来这个事情,觉着那时我们很傻,太认真。虽然找房子的事情已经山穷水尽,可以变通啊。说明情况,请求首长支持,责成军务股给家属来队的战士开具探家许可证,叫他们到县城去住旅馆不就得啦。既不违反规定,又少了我们很多麻烦。要是处在现在这个年代里,肯定能变通的。
哈哈!这三对战士夫妻在一个房子住下,在不到一个星期里,却演绎了诸多趣事!想起来,笑得俺肚子痛!哈哈!我都写不下去啦!朋友如果想知道的话,给点支持,俺就写下去。如果支持率不高的话,俺只好就此打住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