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那些沉痛的记忆

标签:
唐山大地震冯小刚徐帆李晨陈道明 |
分类: 说说电影 |
《唐山大地震》影片,从那场震惊中外的灾难开始,结束于三十二年后另外一场地震,汶川地震,梳理了一家唐山人的悲欢离合,与其说是灾难,倒不如说是对人性的挖掘和剖析。
人从出生那日起,就注定了最后的归宿是死亡,那么我们是不是更加应该珍惜生命善待他人,我想是冯小刚导演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活着,要有价值和意义,内心深处的角落藏着我们最珍爱的东西。
很多人是挂着泪痕走出电影院的,故事源于1976年的那场发生在唐山的地震,但如果只是一部灾难片,故事的演绎要脱开“形式大于内容”的套路,难度要大得多。冯小刚给影片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讲述了一个带着心理困局的家庭跨越30年的恩怨冷暖、亲情善意与离散聚合,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这一切得以释放。观众浸染于一波强于一波的感伤气氛中,必然涕泗难掩。
人类的种种灾难几乎天天都在发生,能够平安地活着,真的要看造化了。佛经中有一个偈子是这样写照生命从生到死的过程的。非常真切。“如从险峰堕地坏,岂于此空受安乐,从生为死常奔驰,有情于中岂得乐?”
从唐山大地震的故事联想到了集结号,冯小刚用他独特的视角,将个人对团队的情感转向了家庭,把对正义的弘扬转为对怨恨的舒解,伦理与道德的调和,在以温情来重建破碎的家庭关系背后,显然是这个社会迫切需求的缩影——冯小刚强调的是以家庭关系为核心所营造的安全感,这是多么敏感的对社会普遍矛盾的感知!而唐山与地震,只不过一个符号而已。
来看《唐山大地震》的人,我想无外乎几种,一种是这场浩劫的亲历者,还有一种是来看明星的,徐帆、李晨、张静初、陈瑾、陈道明、杨立新、吕中、咏梅、刘丽丽等等,无不透着超高的演技。徐帆扮演的母亲,在女儿三十二年后失而复得时,那句话,那一跪,那抽泣的时候颈部的吞咽。。。无不表现出戏骨的功力。陈道明的表演于无声处听惊雷,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戏就到了。。。还有一种人大概就是喜欢电影、喜欢冯导的作品。
《唐山大地震》整个影片几乎几乎是由母性托举起来的,从徐老师开始,吕中、咏梅、陈瑾、张静初、刘丽丽每一次这些演员出场几乎都是让人泪下的信号,这部电影其实让人一次又一次品味各色母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山大地震》绝对值得你去电影院尽情挥洒你的泪水,那是善良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