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家乡我的河

(2009-04-28 18:59:58)
标签:

杂谈

原载湖北《九头鸟》2009.1我的家乡我的河

 

    我与河之间有段蔓延盘结的宿命,这是从我出生的那天开始上天就已经安排好了的。注定我的今生要与河相伴,与河一起在纷扰的岁月中感受生命的力量。似乎我永远离不开河,就像是人体器官离不开结合的身体一样。  

我的家乡在修水,一个有着美丽河流的地方。修水的河全国闻名,我们管她叫修河。

小时候,我们是在修河旁边的小村庄里长大的。这是一个被世人称之为十里秀水的地方,村庄不大,这里却隐藏着许多无人知晓的秘密。我们常悄悄地站在临近修河岸边的密林高处,偷窥着河身体的整个部分。河如画般毫不掩饰地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是的,河流是美丽的。她犹如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轻轻舞动苗条的金枝玉叶;水似清亮的明镜,映出朝起幕落的红日;波光粼粼,与两岸的茂林、河边的绿树、水上的游鸭、田野的耕牛、起伏的山岚、游动的白云相互辉映,如画如诗。

“咿呀,咿呀······”暮色笼罩着河面,漆黑马上要覆盖光明的时候,渔民唱着动听的歌谣归来了。从那充满情调的歌谣里,我能领悟出那是一条古老而多情的河流,也是山里人的生命一代代获得延续和繁衍的摇篮。千百年来,这条河流在四季的欢歌里挥洒着雪白的浪花,不因气候的冷暖而凋零,是山里人最喜爱的母亲河。

春天,河是温润的,冰河融化,水里洋溢出腥腥的鱼香;夏天,河是清凉的,青瓦、红瓦的小房子如小船一样,轻盈的飘在河流上,无限散淡,无限自由。秋天,河是浪漫的,她犹如一个成熟的女人在等待着他的郎君。冬天,河看起来是温顺的。岸有薄冰硬沙,河水规规矩矩的顺着那条线轻轻的拍打着岸边的沙石,流水的力量留下的是美丽的河岸线,陪伴着芦苇花飘摇在北风里。

在修水河上头黄庭坚的出生地,至今还留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黄庭坚自幼好学,才智超人,忠正耿直,品质高尚,苏轼称之为:瑰玮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然而他一生并不得意,党派之争,多受排挤,最后客死广西宜州贬所。

   话说黄庭坚有一次与老师苏东坡同往拜访一位得道高僧,据高僧推算,苏东坡的前生是神宗五祖,而黄庭坚的前生是一位虔诚信佛的女子。黄庭坚听后,好奇心顿起,急欲追问详情,但高僧摇头不语,只略透露日后有缘去四川涪陵时,便会有人把其中情况告诉他的,黄庭坚满腹狐疑,只得记在心里。

    若干年后,黄庭坚果然被贬官到四川涪陵,到任不久,有一个晚上梦见了一位漂亮非常的女子走到他面前,该女子自称她就是黄庭坚的前身,黄庭坚惊讶不定,注视着这个漂亮女人,看清了自己的前世模样。该女子继续说明其中原由,她说她生前信佛甚为虔诚,虽生为女人,但却希望来世能变为男人,作一个高雅脱俗,才智过人,名重当世的男人,果然死后投胎转世,生为男子,这便是黄庭坚。黄庭坚听后半信半疑,该女子又说,你近数年患有腋气,屡治无效,主要是因为埋藏我的棺木已腐烂,骸骨因而被蚁虫侵扰,尤其是两腋之下的蚁穴,故此连带影响你而患腋气,倘若你想免除此患,明日你可往此屋的后山寻找我的墓穴,取出其中骸骨,新棺安葬便可。庭坚梦醒后,梦里的情景历历在目。第二天一大早,便带上仆人,按照梦中那女子的提示,登上后山寻找墓穴,果然找到了梦中所说墓穴,在腐烂的棺木中找到了骸骨与蚁穴,接着就清除蚁穴,然后把骸骨安放到新棺木中,就地安葬。果然,从此之后,困扰黄庭坚多年的腋气便不治而愈。

 发生在修河边或是与修河有关的故事还有很多,讲来都比较传奇。之所以我把黄庭坚的故事记了下来,是因为修河的水与这位圣人有着密切的关联。黄庭坚是饮修河的乳汁长大的,是修河抚育出了这位旷世奇才。他的才情也与修河水一起跳跃,一起波动。

流过故乡的河是那样的纯净,它流着一种古朴的风格,流着一种执著的追求;从漫长的远古流到现代文明的社会,不知走过了多少年的潮起与潮落。然而,她始终用自己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山里人的儿女,用自己的热血喷香几千年的历史。她的热吻留在山里人的肌体里散发出的温馨犹如一首首永不失落的恋歌,她的血液里流淌着一段段柔中有刚的母性的恋曲。我有幸成长于她的怀

记得小时候,我常与故乡的伙伴们一同赶着成群的牛羊放牧于故乡的河边,成天无忧无虑地在动人的牧歌声中编织出一段段充满欢乐的童谣。在炎热的季节里,我们畅游河流丈量水的力量成了我们追寻的乐趣。每次游来游去累过一阵后,我们最喜欢躺在沙滩上吸吮着阳光的温暖,在幼稚的思维里摄取一串串遥不可及的梦想。后来,我们这群放牧娃终于有了一个好的机遇,在时代的召唤和社会发展的潮流中,我们高高兴兴地背起书包迈进了人生的课堂。

    从那以后,乡亲们就在故乡的河上为我们搭起了一座石板桥。上学时,我们常迎着曙光走过此桥到河的那边去求知,使我们融进岁月的交替坐在茅草屋里聆听着老师们传授的知识是多么的幸福。但那时候,我们的校园十分简陋,学习条件差,石板当作黑板用,石块当作凳子坐,木炭当作粉笔写,竹枝当作教具数……想来想去在那样的环境里,我们有时候真正感觉到身不由己,茫然随波流逝灿烂的光阴。在那多少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父老乡亲们的思绪也不知多少次地牵挂着我们的前程,哼着历史的歌谣来到河边朝着湍急的河流哀叹着人生历程的艰辛。

    在那个遥远的年代里,唯有校园的钟声和老师们的谆谆教导,赋予了我们蓬勃向上求得进步的动力,最终使我幸运地走出大山梦圆了曾经无数次地想走进城市里去读书的那条漫长的求学路。

    时间过得真快,如今我已远离故土在外工作有好几年了。有时候,看惯了城市的灯火就免不了对故土的思念。尤其是,回想到坐落于故乡河边的木屋里升起一股股烟雾的情景时,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故乡河上曾走过的那座石板桥,还有在那破旧的茅草屋里津津有味地听老师们讲过课的回音……还有我的乡亲们在田野里忙碌了一天的劳累后,伴着夕阳提起水桶跑到故乡河里去洗净灰尘松弛疲劳一身的笑脸。流过故乡的这条河与山里人相依相连,山里人在她的沐浴中发挥出生命的热能,凭借自身的信念、勇气和智慧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路。

历史是古老的,河也是古老的。没有人能说得清河的来龙去脉,什么时候有了河,河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书上没有记载,勤劳俭朴的人们只会过着重复的日子,没有人对这些事情感兴趣。

夜静下去了,睡熟了,起伏的群山是河均匀的呼吸,清澈的天空,繁星闪亮,那是村民们笑谈一些遥远故事的梦话。有关河的叙述也就到此为止吧。

家乡大地,是孕育奇才的沃土;家乡的河水,是滋润动人故事的源泉。今年春天,喜闻家乡修河的水面上打造水上公园,忽发想象:游人悠闲荡舟,吟歌唱晚,听动人故事,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到野外去
后一篇:封面上的图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