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好公司贵在业精于专
(2009-12-03 22:29:12)
标签:
基金马应龙茅台华侨城a |
分类: 《雪球投资》 |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投资者都喜欢业务多元化的公司,认为这可增加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多元化的业务使得公司在盈利上东边不亮西边亮,赚钱更有保障;并且可有效降低行业周期对盈利的影响,这种认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主流看法。后来人们渐渐发现,多元化的公司不仅没有理想的盈利能力,各业务间无互补性大大增加了营运成本,多元化的结果是在任何业务上都没有核心竞争优势,而多元化也被发现很难避免经济周期的冲击,因为多数行业周期往往与经济周期是同步的,或者反向同步。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关注业务单一的公司,投资偏好从推崇多元化的公司到业务单一的公司。公司业务单一比多元化更有价值,单一业务上赚钱往往更具有持续性,缺点就是在周期性行业有更大的盈利波动,但几乎所有公司都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只是深浅的问题。业精于专的公司不只在业务上单一,而且在产品或服务上专一,不是在一个大的行业里什么都做,而是专注于自己有优势的业务上,并尽其所能做到最好。例如,酒类行业里的“贵州茅台”(600519),做酒类里的白酒还不够,只做酱香型白酒,可惜茅台现在已经做葡萄酒、啤酒了;听一位做行业研究员的朋友说,他去茅台调研过,公司所有人都知道茅台应专注做白酒,那为什么茅台要做葡萄酒、啤酒?据他所说由于国企管理体制的问题,给了想损公肥私的人很多机会,做白酒你就得规规矩矩的做,而做葡萄酒、啤酒呢,虽然公司不赚钱,但是会流出许多的“油水”来,当然这些“油水”不是给股东准备的。
业精于专指的是在细分行业里,在大行业背景下都不算是专一的公司,最多就算是业务单一,从商业的发展方向上看,细分行业似乎是未来商业发展的趋势,业精于专的公司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多元化的公司在市场中将会被对手群起而攻之,这种类型的公司做得好的有如凤毛麟角;而且从投资的角度讲,由于公司的独立资产太多,反而变得很难评估其内在价值。另一种情况,各业务间有必然的相关性,那也可以认为是一家好公司,如水泥行业的“塔牌集团”(002233),其主业肯定是水泥生产,可有小部分的收入是卖电力得来的,这是在生产水泥的过程中,有效利用热能得来的副产品,从业务上看有必然的相关性,可算业务单一的公司。
如“华侨城A”(000069)的“旅游+地产”,两种业务间几乎融为一体,高度整合在整块区域上,以旅游带动地产的销售和增值,反过来地产建设带来更好的旅游环境,还有一个好处,能避免承担在新地块楼盘上的风险;整块区域的综合开发,使得原本旅游跟地产两个互不相干的行业,整合成一个业务发展模式;业精于专包括跨行业的业务高度整合,因此华侨城也可以算是业务专一的公司。
单一的业务让品牌更容易和业务联系起来,用户喜欢专业的公司,这方面的典型是GOOGLE公司,GOOGLE只专注于网络搜索,甚至连一个新闻网页都不做,整个公司的所有资源都投入在这个搜索框上。在全世界GOOGLE就代表搜索,搜索就等于GOOGLE,一家企业做到这份上,就是非常成功了。而这样的理念是具有可复制性的,国内的百度亦步亦趋的跟紧GOOGLE的脚步,所以在国内的搜索市场取得绝对统治地位,占市场总份额的70%,在中国市场上,百度用从GOOGLE那里学来的东西把GOOGLE逼到了墙角。单一业务的公司能把精力和资源全心投入到所在的业务上,增加竞争力和专业水平,不只在高科技行业是这样,在传统领域也是如此,在股市中数得上号的好公司几乎都是业务单一的公司,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反过头看那种三心二意的“好公司”,会发现它原来的核心业务是赚钱的,而新投资的业务要么亏损、要么微利,这好像是一种“定律”,“兰花科创”(600123)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人只有专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女人喜欢专一的男人,喜欢花心的男人相信是个别现象,在这个道理上企业和人是一样的;人的努力只有朝一个方向上不断前进,才可能有突出成就的一天,三天朝东走,一天朝西走,四天里面有两天是白费的;人做事没有方向不是简单的3-1=2的算术问题,而是在无效率的原地打转,结果可想而知。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连小学生都懂的道理,很多企业就是不懂,有些企业经营上不只是三心二意,可以说是不务正业,尽是整天想着在股票市场上“投资”,投资者买这些企业的股票,是希望它在主营业务上为投资者带来回报,而不是企业有多强的投资能力,如果是这样投资者去买基金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投资股市,这方面“马应龙”(600993)是典型的例子,在股市上快进快出,非常频繁的买卖股票,实质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大散户在赌博,而且总是亏多赢少,有兴趣可以去翻一下马应龙2008年的年报。
我们在研究上市公司的业务是否单一时,要十分小心单一业务下的“机构投资者”,还是拿“马应龙”(600993)举例,这家公司是做药的,具体说是做痔疮药,从这个外衣上看马应龙在业务上十分专一,但事实并非如此;它的母公司是中国宝安集团,马应龙的董事长是宝安集团委派的,不拿马应龙公司的工资,马应龙买了很多莫明其妙的“资产”,相信跟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关系。不过现在不对马应龙展开分析,只稍稍看一下它的业务结构,从2009年3季报上看到它的业务构成上“药品零售批发”占了59.17%,这部分业务的毛利率只有13.12%,而我们通常印象中利润丰厚的“药品生产”在马应龙的业务上只占了主营业务收入的39.96%,具体上痔疮药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31.26%,其它的还做一些杂七杂八的,如药妆一类,这部分的业务量很小,也没赚到什么钱。这样看来,马应龙并非医药生产企业,更多从事药品商业;它的业务的确单一在医药行业,但不是专一在痔疮药上。除此之外,像上面说的它喜欢做“机构投资者”,在股市里出出入入俨然像是一家私募基金,面对这种公司投资者还是小心为妙。
综上所述,业务专一的公司会带来更大的护城河,而不是多元化发展的综合业务企业,要找的是这些业务专一并盈利能力突出的公司,这种公司赚钱的地方来自于某一种产品或服务,几乎可以说这家公司就是代表该种产品或服务资产,上市交易的,其股票代表的是这项产品或服务的股东权益,这方面典型的代表是“盐湖钾肥”(000792)。
《雪球投资》读者QQ群:28284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