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向股神巴菲特致敬
(2009-08-22 00:28:29)
标签:
基金股票股神投资方法巴菲特 |
分类: 《雪球投资》 |
沃伦·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名字,他是人是神?唯物论者说他肯定是人,毫无疑问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他一样不缺,可对投资者来说就显得矛盾了,说他是人,但他的投资成就早就超出了‘人’能做到的;说他是神,造神运动带来的伤害国人已经领教过了,吃够了苦头,所以还是把“股神”当人看待吧,我想巴菲特也不希望自己上神坛。
每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一个中型城市——奥马哈,除了圣诞节,还有一个很特别的“节日”,那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大会,全世界有四、五万投资人都抱着“朝圣”的心情前来参加,可千万别认为人多就一定普通,当中大多数人都很有钱,伯克希尔的股票最高时每股创记录达到15万美元,按当时对人民币汇率大约八倍算,拥有一股伯克希尔的股票就值120万人民币,按现在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120万也不是小数目,当时就更值钱了。
每年伯克希尔开股东年会的时候,都会为当地带来不少的消费,具体数字没有统计,但只要想想5万有钱人到一个中型城市去消费,这笔钱数目就小不了,这些人花钱去这个地方,只为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希望知道董事长沃伦·巴菲特和副董事长查理·芒格(Charles Thomas Munger)对问题的看法,一些投资者说去“聆听伟人的教诲” 。
股东大会高潮部分在问答环节,这时股东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经济问题、时下热点话题或事件,甚至于巴菲特和芒格的私人问题,关于巴郡掌舵继承人的问题近年来十分受关注。提问一向非常踊跃,得到提问机会是运气到了,而会议之前巴菲特和芒格并不知道股东要问的问题,过程非事先安排,应该说是完全随意的,这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巴菲特和芒格智慧的回答充满诙谐幽默,却往往一针见血道出问题核心,五、六个小时的会议过程都是欢声笑语,常常博得满堂喝彩。
欣赏沃伦·巴菲特的妙语连珠:
01哈佛的一些大学生问我,我该去为谁工作?我回答,去为那个你最仰慕的人工作;两周后,我接到一个来自该校教务长的电话,他说:“你对孩子们说了些什么?他们都成了自我雇佣者。”
02吸引我从事工作的原因之一是,它可以让你过你自己想过的生活,你没有必要为成功而打扮。
03投资对于我来说,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娱乐。
04我工作时不思考其他任何东西,我并不试图超过七英尺高的栏杆,我到处找的是我能跨过的一英尺高的栏杆。
05要赢得好的声誉需要20年,而要毁掉它只要5分钟,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你做起事来就会不同了。
06我始终知道我会富有,对此我不曾有过一丝一刻的怀疑。
07我所想要的并非是金钱,我觉得赚钱并看着它慢慢增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08要学会以40分钱买1元的东西。
09人性中总是有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的不良成分。
10风险来自你不知道自己正做些什么。
11只有在退潮的时候,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12成功的投资在本质上是内在的独立自主的结果。
13永远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需要理发!
14用我的想法和你们的钱,我们会做得很好。
15在拖拉机问世的时候做一匹马,或在汽车问世的时候做一名铁匠,都不是一件有趣的事。
16当世界提供这种机会时,聪明人会敏锐地看到这种赌注,当他们有机会时,他们就投下大赌注,其余时间不下注,事情就这么简单。
17高等院校喜欢奖赏复杂行为,而不是简单行为,但简单的行为更有效。
18时间是杰出人的朋友,平庸人的敌人。
19你可以知道的信息和重要的信息,而你可以知道且又重要的信息,在整个已知的信息中只占极小的百分比!
20我所做的,就是创办一家由我管理业务,并把我们的钱放在一起的合伙人企业。我将保证你们有5%的回报,并在此后我将抽取所有利润的50%。
21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然后将你的大部分资金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涨跌,坚持持股,稳中取胜。
22要知道你打扑克牌时,总有一个人会倒霉,如果你看看四周看不出谁要倒霉了,那就是你自己了。
23我们也会有恐惧和贪婪,只不过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贪婪。
24投资股票致富的秘诀只有一条,买了股票以后锁在箱子里等待,耐心地等待。
25如果我们有坚定的长期投资期望,那么短期的价格波动对我们来说就毫无意义,除非它们能够让我们有机会以更便宜的价格增加股份。
26我认为投资专业的学生只需要两门教授得当的课堂:如何评估一家公司,以及如何考虑市场价格。
27必须要忍受偏离你的指导方针的诱惑: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家公司十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十分钟。
28价格是你所付出去的,价值是你所得到的,评估一家企业的价值,部分是艺术,部分是科学。
29理解会计报表的基本组成是一种自卫的方式:当经理们想要向你解释清企业的实际情况时,可以通过会计报表的规定来进行。但不幸的是,当他们想要耍花招时,同样也能通过会计报表的规定来进行。如果你不能识别出其中的区别,你就不必在资产选择行业做下去了。
30如何决定一家企业的价值呢?做许多阅读:我阅读所注意的公司的年度报告,同时我也阅读它的竞争对手的年度报告。
31为你最崇拜的人工作,这样除了获得薪水外,还会让你早上很想起床。
32如果你想知道我为什么能超过比尔·盖茨,我可以告诉你,是因为我花得少,这是对我节俭的一种奖赏。
33如果你在错误的路上,奔跑也没有用。
今日的“伯克希尔商业帝国”缔造过程充满传奇故事,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11岁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自小喜欢合资买股,第一个“合伙人”是他姐姐。1947年少年的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两年后巴菲特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师承于著名投资理论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值得一提的是格雷厄姆不止是投资理论家,而且是华尔街的有钱人,只是由于他的传世之作《证券分析》光芒太盛,导致大家以为他只是有教无类的教书先生,这点类似的例子还有中国的孔夫子。
事实上他是投资实践者,巴菲特成为其学生之后,最初全盘接受格雷厄姆的投资理论,早年巴菲特的投资风格与格雷厄姆近乎一致,特点是十分偏爱低价股,后来受芒格影响,他的投资风格更倾向于投资优质股,随着投资方法日益精湛,直到炉火纯青,把“真金”炼出来可以看到,最明显的标致是成长性和护城河,巴菲特是四成格雷厄姆加上六成费舍,当然这是大致说法,真实的巴菲特要比这复杂许多。
1956年他在老家奥马哈创办了第一家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这时候管理的主要是亲朋好友的钱。1964年巴菲特身家已然达到400万美元,管理的资金量2200万美元,注意1964年400万美元跟今天的400万美元不是一个概念,相差太大了。他说过在30岁以前赚不到100万美元就从奥马哈市最高的大楼跳下去,而30岁时他的资产已远远不止100万美元。1965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35岁的巴菲特收购了一家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纺织企业,这时的巴菲特还是喜欢“捡烟蒂”,全资买入伯克希尔-哈撒韦也是因为它够便宜,后来完全放弃纺织业务,发展成保险投资王国——“巴郡”。
对伯克希尔的投资无疑是失败的,如果不是由于工人安置问题,会比原来更早甩掉纺织业务,其中存在四大教训:
一、廉价股并不一定安全,从股权投资的角度看,时间是这类企业最大的敌人。
二、行业前景必须是光明的,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但现在英国国内已经没有纺织业。
三、投资于成长股才能与时间为伴,如果没有巴菲特的投资,伯克希尔早就倒闭了,这个例子本身具有特殊性。
四、投资永远不要孤注一掷,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巴菲特一样,把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做成金融帝国的。
1965-2006年的42年间,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6%,累计增长361156%;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为10.4%,累计增长幅为6479%;2009主营业务收入1.07786千亿美元,名列世界财富500强第41位。
1968年当美国股市如火如荼时,巴菲特于当年5月宣布要“引退”,并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所有的股票。1969年6月份股市变脸,行情急转直下,接下来步入4年漫漫熊市,熊市中人们又发现巴菲特的身影,他暗自欣喜若狂,因为他发现了太多便宜的股票可以投资了。
从这时开始,巴菲特的投资思想与方法开始转变,直至90年代后进入炉火纯青的境界,很多后来众口传诵的案例在这期间投资,如波士顿环球、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都在这段时期开始“缔结姻缘”。我们不得而知在70、80年代投资业绩靓丽,进入90年代为什么投资风格会趋于开放,不再只想“捡烟蒂”,转而更多关注企业成长性。无论如何,相对开放的投资风格带领伯克希尔投资了更多不同行业的成长型企业,不过有一点,无论什么时候巴菲特都不投资高科技企业,在99年的高科技网络概念股热潮中,巴菲特不为所动,被嘲笑为“过时股神”,但后来事实证明巴菲特是正确的,这事也为他赢得颇高的评价。
“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是格雷厄姆的经典语录,巴菲特时刻谨记,无论什么时候,好公司便宜的股价是根本,没有了这个前提也就无所谓价值投资。在这点上笔者很有感触,廉价股和好质地如何取舍,极少时候可兼得,但极少并不代表没有,大多时候它们是鱼和熊掌的关系,做到鱼和熊掌都要兼得,以后的文章中会专门对该问题进行讨论。
巴菲特投资生涯中一直特别钟情保险公司,主要是保险公司的业务模式对他有吸引力,可以为他提供大量的保险浮存金,巴菲特认为这是不用利息成本的资金,可以用于投资。甚至这些资本是负利息的,加上每年的投资收益,对伯克希尔双重利好。不过这是资本大鳄的游戏,一般投资人玩不起,从这点说国内投资者对平安的喜爱,一大理由就是巴菲特喜欢保险股,其实非也,现在投资者迷信中国平安,对中国平安急功近利的企业文化没有充分重视,这是题外话;以下是巴菲特投资的8大经典案例:
可口可乐:投资13亿美元,盈利70亿美元
GEICO: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投资0.45亿美元,盈利70亿美元
华盛顿邮报公司:投资0﹒11亿美元,盈利16﹒87亿美元
吉列:投资6亿元,盈利是37亿美元
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投资3﹒45亿美元,盈利21亿美元
美国运通:投资14﹒7亿美元,盈利70﹒76亿美元
富国银行:投资4﹒6亿美元,盈利30亿美元
中国石油:投资5亿美元,到2007年持有5年,盈利35亿,增值8倍
辉煌终会过去,漫漫历史长河中,这些也许有一天不再为人记念,炼净下来的只有人性的光辉,巴菲特在慈善事业上,不能说开历史之先河,但从绝对数字上讲,他把自己85%的财产370亿美元捐赠出来的义举是创历史记录的,尽管事隔一年就被他的好友比尔·盖茨打破,也效仿其义举进行“裸捐”,但不影响巴菲特一洗过去在慈善事业上的负面形象;一直以来美国人对巴菲特在慈善事业的吝啬微词颇多,巴菲特一直都强调将来会捐出自己的大部分财产,到07年终于兑现,对投资基数是很重要的,巴菲特就是要累积大的基数,《滚雪球》就是这个道理,也是伯克希尔几乎不分红的原因。
巴菲特另一项为世人所熟知的慈善活动自2000开始,每年在eBay Inc.上为格来得基金会(Glide Foundation)募款,拍卖与其共进午餐的机会,午餐都在纽约第四十九街第三大道口的史密斯·沃伦斯凯(Smith&Wollensky)牛排餐厅举行;拍卖起步价2.5万美元,迄今为止成交价最高是2008年华人赵丹阳的211.01万美元,华人中还有段永平于2006年竟拍成功,以62万美元竟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2009年拍得成交价为168.03万美元,在金融危机阴霾下已属不易;据说巴菲特非常喜欢这家餐厅,因此这家餐厅身价百倍,来此吃顿饭成了许多人的愿望。
巴菲特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价值投资的符号,当我们心存敬畏地仰望大师时,事实上也在仰望价值投资,巴菲特的投资是可以复制的,能够造就许许多多的“小巴菲特”,可真正的巴菲特只有一个。不敢说将来投资界就没有比巴菲特就成更大的,但巴菲特的意义不可替代,他超越了成就,而成为价值投资的信仰支柱。也真心希望巴菲特能更长寿,好继续谱写这个传奇故事,因为这时代太需要英雄和神话了。
本来想对这篇文章多写点感性的话,后来发现都是多余的,也没有想好该怎么写就动笔了,想到哪写到哪,一边写一边找数据,也不由地陷入“列数据”的境地,反正巴菲特的传记也不止50本,关于他的书更不计其数,也不缺一篇文章,在这只想表达对巴菲特的敬意,目的已经达到,至于此篇拙文,就免强凑合吧。
最后,说到巴菲特的传记,不得提一提《滚雪球》,巴菲特并未自己写传,都是别人按公开资料加以整理而成,以前有位美国记者写了一本《投资圣经》,据此书中所说,作者与巴菲特有一些接确,更多的是书信往来,估计电话沟通都很少,可以肯定巴菲特在他身上花的时间不会超过30小时;这本书写得很普通,乏善可陈,由头至尾都在无机械式地描述巴菲特投资案例。《滚雪球》作者艾丽斯·施罗德曾担任摩根士丹利的董事总经理,因撰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研究报告与巴菲特结识,巴菲特赏识她的洞察力、和掌握主题的能力,授权施罗德撰写他的人生故事,为了这本书的写作,他破例花费了2000小时与作者施洛德长谈,回顾他的孩童时光、成年后的点点滴滴,畅谈自己的家庭和事业经历,分享他几十年投资生涯的宝贵经验,本书系巴菲特的口述自传,推荐你也读读。
《雪球投资》读者QQ群:28284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