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狼倒底是不是群居生活的问题

(2009-01-28 23:36:13)
标签:

动物

犬科

狼群

杂谈

分类: 关于狼

写这一篇是因为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博客,博主曾经是知青,在内蒙古插队,是在草原上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人,他对狼有着非常近距离的观察和深入了解。他在一篇博文里面提到了草原上狼不聚群的情况。摘抄一段原文如下

每到半夜,孤零零的蒙古包周围可以听见野狼的哀嚎,有时似乎四面八方全都是狼,凄厉的嚎叫声此起彼伏,时远时近。那种感觉就好像门外那漆黑一片的草原是狼的世界。说实话,我那时并不害怕,只是觉得很好奇,毕竟还没亲眼看见过活生生的狼长得到底是什么样子。

……也不准确,有时可以看见遥远雪际上狼的身影,可是太远了,看见的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移动着的黑点。

后来知道,狼在一年里,只有发情时才成群,平时都是跑单帮的。草原上,尤其是到了冬天,狼捕获猎物很困难,如果成群结队,目标过大,就不能偷偷潜入羊群。再说,人的警惕性很高,时刻在防备狼的偷袭,所以狼很难获得猎物。只有单独行动机会才更多。”

 

 

狼是除了人之外社会性最高的一种动物,它活着就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同类,这一点可以参考一下狗,狗是由亚洲的狼演变而来的,它身上遗存了许多狼的习性特征,是人类观察狼的一面镜子,狗是喜欢结群的,不仅喜欢结群,而且,狗服从比自己更强的同类,如果一群狗生活在一起,那么必定有一只最强势的狗可以压制其它狗,成为头。

也可能参考一下其它犬科动物。比如豺。
犬科总共三种动物,狼、豺、狐狸,这里面,只有狐狸是不聚群的,只在发情期才凑在一起。其原因也容易解释,因为狐狸是小型犬科动物,它们获取食物的方式很多种多样,并不以捕猎为主,而且它们的猎物对象也是比自己更小的生物,所以它们几乎不需要同伴的帮助一样可以生活的很好。
聚群对以捕猎犬科动物来说,在生理上是生存需要,而在心理上也是精神需要。
所谓狼不聚群,不能算完全错,其实是狼在生活方式上显得非常机动灵活。
对于狼来说,聚群与不聚完全取决于环境因素。
在没有人类干预都完全自然的环境里,一年四季,狼一般在春夏不聚群,冬季聚群。因为春夏时节获得食物比较容易,不聚群可以减小生存负担,所谓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而冬天猎物种类单一,获得食物比较困难的时候,狼群需要合作来获取更大的利益,需要围猎,因而聚群。

又或者,在繁殖期哺育儿女的时候,母狼忙不过来,需要其它家族成员帮忙,这时候聚群,如果母狼公狼可以自己照料子女,则不聚群。

还有一种情况,环境恶劣到即使聚群也无法维持生计的时候,狼群会解散,崩溃,各奔生路。

正如上文中所说,狼为了偷羊方便,所以单只行动。这就是一种灵活的变通。

狼这个物种能够活到现在,在跟人类对垒了如此长久之后还没有被消灭光,正是因为它们懂得灵活变通。
在之前的博文中我也曾经提到过,在欧洲那些工业化发展的小城市周边生活的狼,几乎不再聚群,甚至不再狩猎,为了在人类势力范围之内生存,这些狼(郊狼,小型狼)甚至在夜晚横穿城市,跑到垃圾场去捡垃圾,混在流浪狗堆里到教堂门口去等待人们饲喂。

从远古一路走来,狼群正在慢慢消失,四十只以上的大狼群几乎看不见了,剩下的几乎都是五到七只的小家族,而导致狼群做出由大化小,由小化单这种变化的源头,正是人类。
实际上,在远古时代,在人类成为狼的主要敌人之前,狼群是与许多裂肉目的巨大猛兽同时期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它们之间不可能不爆发争夺地盘与食物资源的战争,狼面对有很多类似于狮子老虎之类的大型食肉猛兽,如果不聚群,单个行动,它们是根本不能猎取到食物甚至不能保命的,按照自然淘汰规律,它们要么就灭绝了,要么就越长越小,最后变成黄鼠狼那么大小。而实际上现在的许多亚种狼比狗都要大。

狼王,实际上是一对狼,科学家称它们为阿尔法公狼母狼,它们是一个家族中最具优势的一对固定配偶。
又比如驯鹿,一个鹿群的王往往是一只辈分地位很高的经验丰富都老年母鹿。象群的头领也是老母象,公象一般都是在族群外面游荡的光棍汉。又比如狮子,狮王自然是族群里最厉害的一只公狮子,但有时候也可能是两只狮王,两个兄弟,它们各自有各自的妻妾,一山二王,一样可以生活的很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