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等,让孩子更优秀!

(2010-12-05 20:05:15)
标签:

壮儿

4岁

妈咪心得

分类: 1.育儿心得、妈咪心情
 

http://s13/middle/5d84ced7t96a8ad595bcc&690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爸爸和儿子在客厅,女儿和妈妈在厨房。忽然厨房传来碗碟打碎的声音,儿子对爸爸说:
一定是妈妈打碎的。爸爸问:为什么?儿子:因为妈妈没有骂人。

类似的情况其实在很多家庭都发生过,同样的错误,如果是大人犯了,我们通常可以理解和容纳,但是换了孩子,往往就横加指责。

一个母亲带着她的孩子在公园的小路上散步。突然,孩子指着碎石铺就的路面说:“妈妈快看一一大马!”妈妈低眉扫了一眼,看见路面上确实砌有一个动物图案,但不是大马,是蝙蝠。于是妈妈纠正孩子说:“别乱讲,不是大马,是蝙蝠。记着,蝙蝠。”孩子十分不服气,争辩道:明明是大马嘛,明明是大马嘛。孩子的声音被一个遛弯的老者听见了,他不由低头去看--——是蝙蝠。但听着孩子不依不饶地争辩,老者决定从孩子的视角认真地看一下,于是他蹲了下来。这一蹲,竟使他看到了一匹不折不扣的骏马!他多想告诉那个过于自信的母亲,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见解,蹲下来,你就能够拥有孩子眼里的风景。

为什么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和对自己的要求不一样?为什么我们不能和孩子一般“高”?

在教育问题上,首先要明白孩子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我们大多时候都很欠缺这些东西,只会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我们应当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孩子的视角体会孩子的心情,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孩子做朋友,了解孩子。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小故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一些启发。

故事一:“无视”孩子的想法

在玩具柜台前,我看到一对母女在挑选布娃娃。要一个有黑头发的。小女孩儿天真地跟售货员说。售货员拿走一个金发碧眼的布娃娃递给母亲,说:“这种娃娃卖得最快,瞧眼睛还会眨巴呢。”母亲欣赏地把娃娃捧在手上。这时候,女孩儿抗议地叫起来:我不要这个娃娃,我要黑头发的娃娃。售货员对女孩儿说:我们这里早就不卖那种土里土气的娃娃了,黄头发的娃娃多好看。母亲赶忙说:“没错没错,还是黄头发的娃娃好看。小孩子懂什么?

大家想一想,如果您是这个小女孩,您会怎么想?您会不会觉得妈妈太不讲道理了?您会不会觉得妈妈根本就不在乎您的想法?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孩子小,孩子的很多想法都太幼稚。所以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在帮孩子做选择,很多事情我们只是考虑我们自己的喜好,完全没有想一想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最好的做法,如果不是一些原则性要求,在听取孩子意见之后,爸妈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主。让孩子挑自己喜欢的玩具,让孩子挑选今天出门要穿的衣服……

故事二:“曲解”孩子的做法

我发现有几个男同学正穿行在花圃中,有的甚至用小棒挑着恶心的小虫。我一看就火了,立刻把这几位男同学叫到跟前,狠狠地批评了一通:“你们怎么在捉虫子,还这么不爱护花草……”事后,我走到花圃中,一看,还真的有许多虫子在上面横行霸道,枝叶上斑斑驳驳,这么美的花……咳,真可惜!看着看着,我发现错怪这些孩子了,他们抓虫子也是出于对花草的爱护,再说,我们小的时候对小虫类不是也挺有兴趣的吗……想着想着,我把这几个孩子叫到跟前,肯定了他们的行为之后,让他们以后别再乱踩草坪了,并让他们第二天带瓶子和筷子来,我们一起来个除虫行动。第二天中午,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穿行在花圃中,“歼灭”着害虫,还有的则饶有兴趣地观察这些虫子,他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有些时候,我们眼见的不一定真实,孩子“奇怪”行为背后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有“不同寻常”的言论和行为后,我们首先要清楚:孩子一定有自己的想法。然后我们平心静气地去和孩子聊一下,问一问他是怎么想的。相信您会发现,孩子的心是七彩的,他的想法、行动都是善意的、有可取之处的。

故事三:跟孩子签署“不平等条约”

大人在看电视连续剧兴趣正浓的时候,突然发现孩子也在一旁偷偷地看,不由得火冒三丈,本来孩子已看了多时了,因为大人们全神贯注看电视,不注意孩子是什么时候来到旁边的,赶紧训斥孩子进屋读书去,孩子的心思还在电视连续剧上,孩子人虽进屋去了,但一会儿借口上厕所一会儿借口倒开水,本来翻开来的书本还是停留在该页上……

大人要求孩子不要沉迷电视的同时,自己也要做到这一点,这样孩子才能够做到少看电视。孩子是非常擅于比较的,爸爸妈妈都做不到,凭什么就要求我做到?所以,不仅是看电视,在和孩子做其他约定的时候,对自己和孩子也要做相同要求。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去要求孩子,要求孩子做的自己也要做到。

看了以上几个小故事,不知道您有什么想法?在这里先说一下自己的一些感受。

我们成人的看法,往往和小孩子的看法不同,有时候并不是对与错的问题。但是,我们总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的想法去代替孩子的想法,粗暴地对待孩子的想法。

我们如果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去考虑孩子,把孩子的想法一棒子打死,这对孩子无疑是一种打击。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我们需要换个角度,把孩子当成独立平等的个体,考虑孩子真实的想法。

所以,在和孩子一起的时候,我们不妨放低姿态,放下“架子”,把孩子当成您的好朋友。和孩子讨论他的想法,答应孩子一些合理的要求,用对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也许您会发现,孩子其实也蛮懂事的。再等等,您也许会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独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