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的捏面人ateenageartistofdoughmodelling

标签:
捏面人江阴文庙江阴风情十七岁的捏面人传统文化 |
分类: 小城故事.Story.in.JY |

1)金童玉女 年年有余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源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从新疆土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猪来推断,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四十多年了。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捏面人也有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食”。简单地说,面塑就是用面粉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与事物。面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面塑艺术的特点:1、颜色丰富;2、体积较小、便于携带;3、材料便宜,制作成本比较低廉。经过面塑艺人长期摸索,现在的面塑作品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为旅游者所喜爱,也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
(介绍来自网络资料)
2)因为喜欢,偶把玉女和大红鱼请回了家

3)小面人做得好真像,瞧那后脑勺和小辫儿
4)还有那红肚兜的小绳
6)很夸张的老孙头像

7
8)孙悟空眼观八方
9)憨憨的八戒
10)荡秋千的大公鸡

11)还有不同造型的大公鸡
13)腼腆的小艺人来自江苏徐州,年方十七,初中毕业后就开始了捏面生涯。
14)花季少年的捏面人生已三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