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点】“不见面、马上办”应成行政服务常态

(2017-10-14 08:55:19)
分类: 热点

“不见面、马上办”应成行政服务常态

“上网一点鼠标,网页上清楚提示了办理业务需要的材料,按流程指示填表、拍照,上传附件,再点个提交申请就行了。”这是宁夏一位市民近日在银川市网上市民大厅办理业务的经历。她最大的感受就是办事越来越方便、快捷。【热点概述】

毋庸讳言,以往公众到政府部门办理业务,或多或少遇到过“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队难排”等情况。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地方政府推行“互联网+政务”模式,让服务公众“不见面、马上办”成为现实,也有越来越多的公众感受到了这种政务新风所带来的便利。

诚如报道中办事人所言,“原来去大厅办理业务,人多的时候排队就得耗费半天时间。现在我从网上查到办件成功后,去大厅不超过半小时就能拿到证件”。从“半天”到“半小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政府部门行政审批的提速,还有政府部门服务质量的提升,更有公众最直接的获得与满足。

事实上,“不见面、马上办”的好处远不止如此。对公众而言,不用再上门咨询,也不用再繁琐地交资料、等审批、排长队,只要按照网上的操作提示,“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以往“跑断腿”都不一定能办成的事,还可以选择邮寄的方式,让政府部门将办件结果直接“送货上门”。对政府部门而言,通过互联网技术规范办事流程,让公众直接准备好相关材料,上传到网上,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公众少跑路,甚至不跑路”的目标,不仅可以减少人为审批中可能出现的疏忽,还可以实现快速审批、提高办事效率,更可以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公众办事时可能引发的纠纷、摩擦。可以说,“不见面、马上办”实现了政府与公众的“双赢”。【意义】

 

当然,“不见面、马上办”不是说就万事皆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然也会遇到一些未知的情况和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不断总结和摸索,逐步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制度监管体系,确保其行稳致远。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从目前的社会环境和公众需求来看,“不见面、马上办”无疑是服务公众的好办法、好政策,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借鉴,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不见面、马上办”出现,成为服务公众的常态,让公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