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点:教育应多一些“猫爸风度”

(2015-05-19 08:41:22)
标签:

孩子

风度

胚胎

学生家长

自我思维

分类: 热点

 电视剧《虎妈猫爸》正在热播,因为该剧聚焦了当下社会关注度极高的“幼升小”、“小升初”等教育话题,因而引发了很多学生家长的共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无疑更赤裸地暴露了当下很多学生家长共同的教育焦虑——到底该如何培养孩子,该不该随大流“拼爹”找关系,拼钱报兴趣班,拼精力辞职陪读……该不该陷入“中国式的教育焦虑”?(5月16日《人民日报》)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特梭利坚信“精神胚胎说”,这个精神胚胎中藏有心灵成长密码,只有孩子自己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这个密码。说白了,孩子就是一粒种子,我们只需要为这个种子,提供适宜的温度、养分、水分等等成长环境,就行了,至于它什么时间苏醒、发芽,开花、结果,它自己有最本然的生命节奏,只有遵循了这种生命节奏,种子才可能达到能力和果实最大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静等花开”。台湾作家龙应台也表达了“孩子你慢慢来”之类的教育观点。这种充满了尊重、耐心等待的“慢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我们崇尚“虎妈”、“狼爸”,用自己的想法和意志,给孩子设计所谓的美好前程,甚至牺牲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短期内的确能收到所谓的“好成绩”等等,这就扔掉了最起码的尊重,是按照自我思维和模式培养孩子。这种“过度培养”也会造成心理创伤,据天津市安定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统计,在本市约160万青少年中,各种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的检出率为13%至16%;目前来此就诊的20岁以下的青少年人数比1995年增长了约7倍。

  我们需要多一些“猫爸风度”,只需要默默陪伴、鼓励,提供爱和阳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就行了,不拔苗助长,不提出苛刻的功利化要求。父母应该把孩子的精神快乐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成绩分数放在第一位;把孩子的愉悦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相互攀比放在第一位。虽然在当下的教育评价中,孩子可能会暂时落伍,但未来终将证明,这种“慢的教育”能给孩子带来更大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