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公考面师孙啸林
公考面师孙啸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472
  • 关注人气:1,6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点:还有多少“神翻译”在制造国际笑话

(2015-05-13 10:22:28)
标签:

股票

公共场所

外文

政府规章

语言文字

分类: 热点

自今年1月1日起,国内首部规范外文使用的省级政府规章——《上海市公共场所外国文字使用规定》开始生效。上海市民在公共场所只要发现不规范的英文标识,可以立刻拍下收集证据,回去登录官方平台“上海市公共场所语言文字应用监测平台”举报。

  上海之所以出台规范外文使用的省级政府规章,搭建公共场所语言文字应用监测平台,是因为,作为外籍人员聚集的大城市,上海公共场所外文使用范围广、数量大、语种多,一直存在外文使用不规范的问题,比如翻译不当、拼写错误、单独使用外文、外文使用突出于中文等等,给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制造了不少“国际笑话”。

  不只是上海,国内其他城市也有“神翻译”被屡屡曝光。比如公共卫生间里,“来也匆匆,去也冲冲”被译为“Easy come,east go”(意为“来得容易,东去”,前言不搭后语);加油站里,“禁止打手机”被直译为“No dashouji”;唐代“药王”孙思邈的英文翻成了“毒枭”(drug king)……五花八门,让人啼笑皆非。

  对于形形色色的“神翻译”在公共场所频现,从公众到政府都不能作壁上观。我们每个城市都该像上海那样正视问题,合力规范公共场所的外文使用,不能因自身有多么繁华,有多么现代化,有多么国际化而讳疾忌医,任由“神翻译”招摇于市。

  国家层面也要高度重视,早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牵头投入人力和资金,编纂一本公示语标准手册,在全国推广,让各地公示语有范本可依,并监督执行,这也是必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